藕塘唐妃村:南丰女子上升到一种文化现象


        歌者如斯,轻描淡写;小桥流水,灰瓦青砖;徜徉古雅厚重的古村,心境自然有一道独特的风景。

 

(藕塘村民在江边洗衣景观)

据《军峰山志》记载,地处江西南丰县紫霄镇藕塘村建于明代洪熙元年(明朝第4位皇帝明仁宗年号,1425年)

 

据村里老人回忆唐氏宗祠原悬挂有大宗来燕匾额为南丰县令刘日珽赐给唐氏家族宗柯的题匣,主要称赞藕塘唐妃聪明智慧据洛阳晚报20081030星期四报道此匾额收藏于洛阳民俗博物馆。

 

大宗来燕”的匾额故事要从当年选秀美女入宫说起话说藕塘村岭仔上曾住着一位常戴帽子的大家闺秀正因为她常戴帽子村里很少人看出她的美貌直到有一天被人推荐去选妃且选妃成功后才知道她的美貌。

时至今日,关于唐妃的传说有两种版本:一说是崇祯帝的妃子,后被其自尽前刺杀。二说唐妃乃都督唐兴之女,为景帝之妃,景帝死后赐帛唐妃殉葬金山,成为最后一批被殉葬的妃子。

唐氏宗祠,坐东向西,占地面积1千平方,建筑面积610多平方,房屋宽18.1,进深34,分上下两幢。正厅高8.56,寝厅高6.3。规模之大,为多次加建。

司马第坐东向西,房屋前墙宽23.6、后墙宽15.6,进深28.7,建筑面积666平方米。房屋分上下两栋、四进厅堂。第一进高6.55,第二进高6.65,第三进高6.19,第四进高5.88。第一、二进地形低于第三、四进0.8左右,且二楼隔离有房间。墙上窗户规格,宽0.7×高0.77。该房为清进士唐之岳修建。但从匾额“贰守第”分析,为州府长官太守的副手,谓任同知之职。

土楼,位于进村关门口一幢三层楼高的城堡。当年唐万孙领10多人组成的保卫班住扎。1947年由彭德怀同志带领的军队路过土楼对面小桥时有一位战士被土楼里射出来的子弹打死,由因激起了红军攻打土楼的念头。在经过战士们几天几夜的奋战终于在第4天攻破土楼后来发现土楼里除了打死和跳井自杀的10多人外什么都没有。

贞节牌坊,位于村口庙下为了纪念村中世三婆(乳名)长期受寡且污泥不染的坚贞而报皇帝恩赐而建造的。现贞节牌坊废已文化大革命。

村中池塘,分布在村落四周的池塘大小共计99口,其中村正中两口为大池塘,池塘中间为一条长约30、宽约2乱石铺好的大道。上世纪80年代每年底全村人会把村中的二口大池塘干了把鱼打捞起来除了分给村民外然后全村人在村中广场上摆上近50桌(每桌为8人)规模空前壮观。

戏班,80年代之前藕塘戏班子以唱京戏为主故事情节自然是历史名段唱戏之人均出自唐姓一个家族。据说每到冬季村里戏班自然忙开了曾经有些地方因相互争抢村里戏班前去助演而发生械斗。因为藕塘村有如此庞大的戏班才引发了很多的爱情故事也成全了许多的有情人。

桥龙灯,闹元宵舞的一种灯,也称桥板灯。桥龙灯由一块长约1.5和宽约30厘米、厚约5厘米的木板组成。桥龙灯要求村里每户出1最长时达100多块然后由每户出一个壮年人在吃完晚饭后开始舞灯。

 

上世纪80年代古建筑有响祠、司马第、井头、岭仔上、拾青园、大佛号、新屋、大厅下、新厅下、老厅下、巨大公厅下、八家老厅下、庙下孝节牌坊、土楼城等一批曾经记载和见证了中国农村发展历史的沧桑(文/唐长泉,摘自《唐游记•诗画中国》从书微信tang1111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