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乌龟投资智慧》, 伍治坚 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2月第一版,定价:59.8元
近日,著名理财专家伍治坚携新书《小乌龟投资智慧》在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杭州浙江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几个高校举行了一轮题为《投资者最易犯的三个错误》的巡回演讲。在这次活动中小编总结了一些朋友提出的问题和伍先生的回答,摘录如下。
问:您在演讲中提到了不少人类“非理性”的例子。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那么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不是我们可以用人工智能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非理性的问题。这是否也意味着很多目前的职业,包括金融分析职业,将会面临被电脑代替的威胁?
答:确实,经过过去30多年的积累,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类在很多时候容易犯非理性的错误,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演讲中反复强调我们需要注意的最常见的投资错误之一:忽略人类的非理性的原因所在。这些非理性偏见包括过度自信,后视镜偏见,处置效应,近因偏见等等各种不同的形式,不一而足。很多投资者对自己的非理性偏见不甚了解,或者选择忽视,甚至明知故犯,因此在投资中遭受了本来不需要承担的投资损失。
问:您列举了一些证据,证明在投资者和(主动型)基金经理的这场游戏中,投资者总是输多赢少。那些经理获取了98%的投资回报,而我们投资者只是拿到了区区2%。既然差别如此悬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投资者热衷于投资基金经理?他们都是傻瓜和笨蛋么?
答: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是投资者教育。目前在中国,向大家进行投资者教育的人不多。很多懂行的人,比如基金行业业内人士,不愿意站出来和大家分享这些投资内幕。谁会愿意砸自己的饭碗?而一些被更多人关注的网红或者大V,很多都是非专业出身(比如以前是财经记者,自媒体等等),因此他们给出的投资建议在专业人士看来显然有不少短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投资者受到的高质量教育非常匮乏。我在演讲中提到的综元分析(Meta Analysis),需要通读成百上千篇专业性非常强的英语期刊论文。就这么一项任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这也是我做证据主义投资教育的初衷之一,因为我看到了在中国有这么一个巨大的空白:我们的投资者需要更高质量的金融教育。
在本次巡回演讲小编整理到的问题远远高于上面提到的这些问答。很多朋友反馈:这样的见面互动非常有意义,让他们学到很多,也产生了很多启发。让我们一起在学习中成长,在交流中进步,通过提高自己的金融知识,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和理性。
伍先生所著《小乌龟投资智慧》中包含了这次巡回演讲的内容,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读一读,弥补未去成巡回演讲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