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季度,回顾自进入2017年以来的A股,沪指的点位基本上稳定在3200-3300点之间,表现出一个“稳”字。
再往前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自从刘士余主席上任以来,A股整体上呈现出震荡回升的格局,表现出一个“稳”字。
“严监管”成为刘主席上任以来所强调的核心词,“防风险,守底线”成为刘主席在任期间的核心任务。“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成为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对资本市场的表态,在先前所进行的一轮轰轰烈烈的“降杠杆”、“去泡沫”活动之后,将会进一步释放系统性风险。股市也基本上排除了暴涨暴跌的可能性。
对比起股市自2016年以来至今的稳定,2015年下半年的股灾风波,让亲历的市场参与者至今心有余悸,或许心里在庆幸当下行情的稳定性。
不过,A股走出长期健康牛市,也并非容易的事情。然而,在实际情况下,仍需要做好这几步工作。
首先,股市的定位须要转变。A股频现暴跌或长期低迷,凸显出投资者持股心态不稳,本质上是投资者对市场缺乏信心的表现。而造成A股频繁暴跌的根源,则在于中国股市长期以来的定位错误----A股市场并非为投资者服务,而是为融资者服务的。正是由于不准确的股市定位,决定了A股市场的投机氛围浓厚,同时,也决定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近年来,虽然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力度有所提升,且相关政策对投资者长期价值投资行为给予了较好的支持,但中国股市“重融资,轻回报”的特征仍未发生本质上的改变。
其次,需要监管执法的到位以及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之前的《证券法》,已明显不适应股市的发展,表现在对股市的监管不严,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不力,使得股市的违法违规成本相当低廉,以至于不少大资金大机构“铤而走险”。经过了之前的三轮股灾洗礼之后,我们希望《证券法》修订草案是一个完善的修订案,可以确保股市的健康发展,使注册制改革的配套措施更为健全。
最后,需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灵活地调整和确定IPO发行的节奏与发行速度。今年春节之前,频繁的IPO发行节奏,对股市造成的抽血效应较重。A股市场进入IPO新规模式,大幅提升了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但是,当A股IPO发行频率骤然提升,甚至达到每周一批次的发行节奏,对市场存量资金的分流影响就明显提升,过快消费掉股市的投资活力。
作者:李勇(中兴汇金高级研究员)
本文发表于4月24日香港《文汇报》,以及《东方财富网》名家专栏频道。
香港《文汇报》文章链接:http://pdf.wenweipo.com/2017/04/24/a12-042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