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资本市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 股市支持实体经济,而且是最大化的支持实体经济,股市的立足基础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但是实体经济领不领情是一回事,如果实体经济看重股市的不是融到资金做大主业,而是为了股权增值,寻机套现,或者一上市就业绩变脸,那么股市就不是支持实体经济了,而市场成为造富的场所,加上信息不对称,股市就成为了社会财富不合理转移的场所。
理论上也没什么错误,以小编浅薄的认识看,IPO存在的主要价值就是发现优质企业并为其提供融资服务。然而,事实是,我A多年以来沦为不少企业偷鸡摸狗的场所,蒙混过关之后,大肆减持圈钱,让韭菜们叫苦不迭。 不过,在监管层的雷霆手段下,这种情况正在得到好转。不过也确实只是好转而已,金融界网站整理了从2016年2月至今新上市的580家新股的盈利情况,心里拔凉拔凉的。
2017年中报数据显示,剔除12家金融类新股之后,剩下的568家新股中报净利润总计只有379.72亿元,只占沪深两市中报净利润总和的2.27%。 不仅如此,近两年上市的580家新股中,149家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出现下降,业绩下滑的公司占比接近三成,其中,17家公司净利润降幅超过50%。
说好的拉动经济增长呢?说好的优质企业呢?上市即变脸,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从何谈起?倒过来成为了伤害实体经济的元凶。
次新股变脸,说明从资本市场拿到资金以后,不仅没有增加上市公司的利润,反而导致上市公司利润降低,说明股市没有起到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大量资金被打了水漂,投资者投给上市公司的钱没有产生任何的收益,这无论谈不上股市成功支持实体经济,这与管理层的愿意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
在美国等成熟市场,大量优秀公司一般不愿意采用股权融资,担忧上市以后股权被稀释,持股价值降低,而中国则好相反,几乎没有公司会担忧自己股权被稀释,就是等上三年五载等到募集项目黄花菜凉了也要上市融资,不够条件就财务造假冒险蒙混也要上市,不够条件通过行贿也要上市,这其中固然有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是笔者觉得不尽然,实际上上市的目的已经不再那么单纯,是募集资金做大主业,而是出现了严重的蜕变,为了日后股权增值套现,所以中国股市最多的公告就是减持公告,最刺眼的公告就是清仓减持,如果不是清仓减持太普遍,对资本市场伤害太深,对投资者伤害太重,证监会不会专门讲话,对于类似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违法减持甚至清仓式减持及相关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将重拳治乱,严厉打击,对于其中涉嫌刑事犯罪的坚决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责,牢牢肩负起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神圣职责。
中国上市公司奇葩得很,账面现金完全可以覆盖募投项目不说,还有大量闲钱用于理财,负债率远低于同行业水平,也要等上几年上市融资投产,不知道上市意义几何,如果募投项目前景无限,为什么不用闲置资金投向募投项目,而是要等上几年募集投产,不是早投资早获利吗?令人匪夷所思,只有募投项目前景不明,才会等上几年等其他人投资发展;原有产能利用率低下,只有50%上下,还要上市募集资金扩产,扩产的产品卖给谁呢?是堆放在仓库吗,难道不怕留下一堆闲置不用的机器设备吗?自己的辛苦钱恐怕是不会投资的;为了推高杠杆,某些上市公司突击分红,一次性就把几年的利润分光,造成企业缺钱的现象,造成急迫募集资金扩产的窘境,大把钱突击分红也要上市,如果公司远景十分美好,让利给投资者,是投资者的一种福气,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好老板吗?笔者觉得有点难以置信;整个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国家下大力气花大成本严控产能扩张,消化过剩产能,但是还有公司募集资金扩产,这与国家产业政策调控是完全背离的,是对宝贵资金的巨大浪费,结果如何,上市以后就陷入巨亏,最后落一个卖壳的结果;有的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上市目的,不仅财务造假,就是募投项目也是胡乱虚构的,一上市,募投项目投资迟迟不到位,或者不断更改募投项目,或者干脆取消募投项目,把募投资金用于理财借高利贷,或者补充流动资金。种种资本市场乱象实体经济是没有支持到,但是造富的功能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了,资本市场上市募资已经严重变味。
中国金融市场杠杆率很高,实体经济杠杆率居高不下,是一个巨大隐患,股市支持实体经济降低金融风险,本意不错,可是因为股市漏洞百出,管理层的好经被一群贪婪的上市公司歪嘴和尚念歪了经,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功能被弱化,而是成为了造富的机器,成为了社会财富的不合理转移,这一点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严把进口关 严加事后监管已经非常迫切。
中国资本市场与世界资本市场一大不同在于世界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是上市公司腾飞的开始,是利用募集资金扩张的开始,而中国上市是公司发展的终极目标,一旦上市成功,就觉得是一个伟大的成就,就可以高枕无忧,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整天想的就不再是发展主业,而是寻思如何推高股价等着套现离场。一上市就变味了,精力就用错地方了。因此每天面对最多的 公告就是减持公告,只要尽早减持,离婚、辞职等等手段都会用上。
要让资本市场发挥出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关键之处是要继续大幅度提高减持门槛,重新修订减持规定,取消大宗交易,所有减持一律通过二级市场减持,但是目前减持规则太宽泛,减持比例重新修订,原始股东减持金额严格控制在一年1%以内,这与美国是大致相当的,美国规定三个月减持金额之一是平均成交量,年化下来就是1%左右。只要减持难度增加,就会逼迫上市公司立足主业发展公司与投资者共甘苦而不是千方百计套现。
证监会多次强调要严把入口关,对于负债率不高账面资金完全可以覆盖募投项目者 一律否决上市,对于原有产能利用率不足者,坚决不让其上市,对于整个行业产能过剩的企业应奉劝离场。把宝贵资金用在刀刃上,才是支持实体经济的真谛,而不是阿狗阿猫都可以上市圈钱。
股市支持实体经济是应有之义,但不是空谈,而是要支持那些真正缺钱而发展前途美好的企业,才能达到目的!IPO常态化,加大新股发行,如果支持的企业很多都是垃圾企业,投资者情何以堪,投融资平衡不仅仅在于融资的适度放缓,更在于融资者要钱生钱,回报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