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不能成为“烂尾”
日前,笔者在基层调研走访时,有村民反映,本村由于自来水管道改造,某些组已经停水一个多月,老百姓克服困难到有水井的人家挑水吃。最近几天来水了,可很多人家还是吃不上水,原因是新换的水表前装有磁性锁闭阀。听说交上60元水费就会给你家打开。该村民呼吁,咱们是否可以先给每家每户打开这个锁,让老百姓先吃上水,解决燃眉之急!让那些白天辛苦干活的农民兄弟晚上回到家不必再四处挑水!然后该收水费的再收也不迟吧!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惠及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是攻坚战更是保卫战,要确保百姓一直能喝上放心水。这是党和政府向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更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民生无小事,必须做到位、做到家,做到百姓的心坎上,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许有人会说,现在水费难收,采取对水表上“锁”的方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正如村民所言,能否先打开这个“锁”,解决老百姓的燃眉之急。可能还会有人解释道,这种行为是自来水公司的管理方式,与地方政府无关。尽管如此,对于这样的民生工程,我们就可以撒手不管?民生工程上了“锁”,难道只有“钱”才能打开?这些是我们必须深思的“大问题”。
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拆迁安置、医疗保险等民生工程,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少数地方、个别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更多考虑的是本地本部门的利益,甚至是个人的升官加爵等,于是大会小会上强调的不少,但是真正用心去做、撸起袖子去干的不多,热衷于当“呱呱嘴”干部,满足于做表面文章。一些地方动不动就出现的民生工程烂尾,暴露出政绩观、民生观方面的偏差。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的根本价值取向。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要求,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这就要求各级各地必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保持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大兴真抓实干之风,将工作做细做实,不人为设置障碍,不搞有头无尾的“半拉子工程”,促进强农惠农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决不能也不允许漠视民生疾苦,对于民生工程上了“锁”这样的尴尬事要多问问、多管管。
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民生工程,任务有没有完成,完成的效果如何,不光要看看有关部门数据,还要让第三方评估,要让老百姓说了算,坚决防止数据造假和自说自话,更不能以上了“锁”作为工程完工的“标志”。这就要求各级各地必须始终站在百姓的立场想问题、看问题、解决问题,多一点换位思考,少一些我行我素。工程实施、项目验收、绩效考核等,要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注重发挥群众的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让群众参与到民生工程的全过程,制约和监督党委政府及其官员的从政行为和公权力使用。不能也不允许以长官意志绑架群众意愿,更不能简单的以收费代替管理,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异化为“为人民币服务”,让老百姓寒心。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追求政绩没错,但为了政绩无所不用其极,投机取巧,欺上瞒下,大搞形象工程,就是大错特错。如果不能把好事办好,还不如不办。
(倪洋军)
民生工程不能成为“烂尾”
comment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