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资本的角度,眼下投资物流业,肯定是一个不错的时期
资本逐鹿物流业
文/潘国尧
物流业是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包括运输、配送、仓储在内的业态市场化程度较高,特别是快递物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而政府对物流业给予的关注程度也是很高的,从2001年开始,国家每年都会有针对物流行业的指导意见、扶持政策出台,而每次政策出台均给物流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从当前的物流业形势看,一方面,中国物流成本还存在较大的下行空间,物流企业将通过资源整合来提升市场集中度与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中国物流行业的区域性、结构性特征明显,特别是中西部及农村地区,市场的物流需求强烈,规模巨大,这将成为未来参与投资的企业盈利的增长点。因此,站在资本的角度,投资物流业,可以确定现在是一个较好的时期。同样,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也急需各种资本的进入。
从国际环境看,最近几年来,企业并购浪潮推动国际贸易的货物流动加速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各国物流企业的整合和互动。大型跨国物流企业的出现加速了物流业与互联网经济的结合,使物流产业的业态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国家对民营资本放宽准入物流业的条件,客观上也为广大民营资本争取到了不错的市场空间。此外,中央启动国企混改的战略,也使得物流业内各路资本有了更多的投资模式选择。
外资冲击
外资在中国物流业的投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使与采购相关的物流业快速起步。二是在中国寻求物流合作伙伴。三是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外资的进入,客观上对中国物流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些年来,外资对中国物流业的投入力度较大,比如上海,2015 年,全市批准外商投资交通运输、货代、仓储等物流项目 227 个,合同外资 4.9 亿美元,比 2014 年分别增长 14%和28%。已有 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上海建立了 70 多家物流公司,全球排名前列的物流公司和船公司也均已进入上海开展业务,范围几乎涉及全球各大海运公司,如丹麦马士基、美国总统轮船公司、日本邮船公司和荷兰铁行渣华等。全球著名的快件服务公司,如 UPS、联邦快递、敦豪等也竞相逐鹿上海。
而最新的动向也表明,外资开始对中国的医药冷链物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年以来,先后有不少国际著名企业进入医药冷链物流领域。比如今年5月,武田中国宣布正式启用其位于江苏省泰州市中国医药城的全球首个自有和自营的物流中心,这标志着武田在中国已经建立起从研发、生产到市场供应的完整业务链。
实际上,除了外资药企自建物流这一趋势以外,国外大型物流公司凭借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在一同参与竞争。2013年,国际物流巨头UPS在上海和杭州萧山分别建立了医疗保健仓储中心。此外,批发企业承担“协力厂商物流”也依旧是竞争形式之一。早在2005年,凭借医药物流业务闻名于日本的全国赤帽株式会社与日本有限会社IDCM、中国香港中讯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及上海迅领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上海赤帽物流有限公司,实现了外资进入上海医药物流的“零突破”。
从趋势上看,外资将以不同的途径涉足中国医药物流业,中国医药商业的产业集中度会不断提高。外部环境的变化,决定了本土医药商业企业必须在经营理念、管理思想、运营模式、营销手段、服务方式等方面做好战略转型。但是,分析人士也指出,外资医药制造企业试水流通环节,将会对原有的中国医药代理商产生冲击。如果这类跨国公司增多,或者跨国公司和国内中外合资的国际化的药品分销公司进一步合作的话,无疑会对中国医药分销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物流地产领域,以普洛斯、嘉民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已在中国深耕很多年。在2015的中国物流地产公司排名表上,普洛斯高居第一位,目前,普洛斯在中国的34个城市拥有并管理着156个综合性园区。普洛斯巨资布局中国物流业,也显示了海外巨头对中国物流行业前景的看好,表明新一轮外资投资物流的热潮正在形成。
但以普洛斯、安博、嘉民等为代表的专业物流地产开发商目前面临着中国地方政府严控土地出让的现实,一线城市物流用地将越来越稀缺,未来土地的争夺和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将发展战略向二、三线城市推进,成了外资物流地产开发的新热点。今年7月,普洛斯与浙江海宁市长安镇高新区签约,计划投入1.5亿美元建设一个大型电子商务供应链物流平台。此外,普洛斯正计划在更多的中国二线城市增添规模庞大的仓储设施,包括成都、武汉、西安、济南、长沙、沈阳等地。短期内,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挑战普洛斯在中国的物流地产投资规模。
在更具技术性和服务功能的快递市场,一些外资也正在深度介入。今年5月底,全球物流巨头DHL全球货运与成都签署了《中欧物流通道建设合作备忘录》。根据合作备忘录,DHL将进一步利用成都的出口贸易线路,融入“蓉欧+”战略,为快速发展的自由贸易区的出口商们提供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流解决方案。成都在“一带一路”的多条线路上占据战略性位置,这为DHL全球货运与成都开展深度合作提供了充分理由。
进入2016年,抢先进入中国的世界快递四巨头联邦快递(fedex)、联合包裹(ups)、荷兰邮政集团(tnt)和敦豪(dhl)正加紧在中国物流市场排兵布阵。与此同时,日本、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外物流公司也开始向中国投资,把整个国际物流市场的竞争中心移植到了中国。分析人士认为,外资的大批进入肯定会对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冲击,但从长远和全局来看,外资企业将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使中国物流业整体健康、快速发展。
民资试水
在民营投资方面,2012年6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物流领域的实施意见》,《意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从事为商贸流通企业服务的共同配送业务,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鼓励民间资本加强与制造企业合作,投资参与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或与制造企业共同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快递、城市配送(含冷链)、医药物流、再生资源物流、汽车及家电物流、特种货物运输、大宗物资物流、多式联运、集装箱、危化品物流、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等重点物流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和国铁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物流合作,提高铁路物流运输服务水平。鼓励民间投资开展厢式货车运输以及重点物资的散装运输等。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支持民间资本投资运输、仓储、配送、分拨、物流信息化以及物流园区等领域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商贸功能区领域,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参与铁水联运、公铁联运、公水联运等转运中心设施建设。鼓励民间投资参与建设铁路干线、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煤运通道和地方铁路、铁路支线、专用铁路、企业专用线、铁路轮渡及其场站设施等项目。
虽然这个政策的支持力度很大,但是民营资本真正进入物流重资产投资领域的案例并不多见。今年年初,福建东百集团公司通过收购间接获得广东佛山面积约20万平米的仓储用地,用以建设高端物流仓储项目。该项目辐射珠三角核心城市,测算内部投资回报率达8.4%。东百集团依靠核心团队良好的行业资源和拿地能力,未来将继续聚焦于一线城市周边及核心二线城市土地储备获取,未来2-3年有望实现200万到300万的运营或在建面积,公司有望快速进入国内物流地产第二梯队。当然,股份制的东百集团并不是纯粹的民营资本,其背后有着深厚的政府资源,否则,公司这么大的拿地能力值得怀疑。
真正的由民营资本主导的项目当推2013年6月的温州,当时,由温州民营企业家戴建华、赵娇蓉等自筹资金6亿元,在乐清市柳市镇华东村开发的温州二航围海造地工程通过交工验收,临海的400亩围垦陆域已经形成。目前,该项目以这400亩土地为基础,向两翼拓展,形成了2200亩规划建设用地,在两个5000吨级泊位的基础上,再建5000—10000吨级6个泊位,形成年吞吐能力1000万吨的柳市港区,并最终形成3.5平方公里的柳市临港产业区和现代物流园及临港贸易区。虽然在动辄以几十亿上百亿元投资港口建设的今天,这区区6亿元资本实在不起眼,但这却是民营资本参与港口物流园区建设的一大特例,这表明曾经铁板一块的港口基础工程建设由国资或者外资垄断的局面有了实质性的突破,民营资本参与物流园区投资有了新的宽度和深度。
作为中国物流行业的一个标杆企业,独特的传化物流模式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就连大鳄普洛斯也曾经入股60%,希望借助此进行全国性的布局。这家公路物流平台运营领军企业,趁着中国物流行业新的投资热潮,试图以反向收购的形式进入资本市场分得一杯羹。在刚刚过去的8月,传化物流宣布成都传化公路港投资上亿元资本实施“三位一体”提档升级战略,在成都打造智能城市物流中心。这将是传化物流在全国的示范项目。而“三位一体”战略分别为:打造西部首个物流供应链总部基地;打造城际物流集配中心;打造物流小镇。通过实施上述“三位一体”战略,传化物流将进一步巩固在西部地区的地位,助推成都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抢抓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下的发展机遇。
随着国家鼓励民营资本参与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不少民营企业在这个领域的投资力度也相应加大,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为相关企业提供产品可追溯、在线调度管理、全自动物流配送、智能配货等领域的应用。民营百世物流正在尝试智慧仓储创新,该公司现在致力于基于EDI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数据分析、智能化分单、优选派送组合等功能。百世集团综合供应链事业部推出了“百世云仓”,为众多的品牌企业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订单履行服务。从商品订单的接收、智能波次创建、订单分拣、到验货包装、发运出库,百世用自主研发的物流管理系统,确保优质高效的物流作业品质。
相比较于一些重大基础工程以及物流地产等方面的投资,民资在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领域更能发挥自己的轻资产优势,因此,类似百世物流的这种投资战略从长远看,是比较理性的选择。
虽然国家相关政策鼓励民间投资进入物流领域,但是当前民间投资进入该领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顺利,诸如成本提高、融资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着民营资本在物流行业的投资前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认为,在民营资本进入物流领域的这个业态中,至今还存在着“五多五少”的现象,即当前民营物流企业数量多,但是形成规模的很少;从事基础服务的多,高端服务的少;在资本活动中总是被兼并的企业多,做强做大的少;低水平重复竞争的多,“走出去”的少;相关政策出台多,真正落地少。而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汝宜红也表示:在物流投资领域,要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之间的产业待遇问题,民营企业税收高,再加上高投入、高油价等等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其在物流业的发展,应该引入国营资本一起做大。
国资混改
最近,国有控股的中集集团发布公告,与普洛斯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基于各自的相关战略资源,共同发展物流地产业务,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公告显示,双方约定将充分发挥中集在土地资源储备、物流装备制造、物流运输服务等方面的产业优势以及普洛斯在现代物流地产及物流服务领域的丰富经验,综合双方在市场中的品牌、客户、资源、社会影响力等方面优势,在物流地产开发及相关配套服务等领域建立长期、全面、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协议指出,中集集团将对现有的闲置土地资源进行开发整合,在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优先与普洛斯进行合作,以进一步挖掘中集土地的潜在价值。另外,双方还将共同发挥各自资源和优势,未来开展更多物流地产方面的合作项目。中集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中集与普洛斯形成战略合作进入物流地产领域,对于中集土地资源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除了物流地产方面的合作,中集与普洛斯在物流服务方面还将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双方合作一定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国的物流效率,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成本。
中集并不是第一个与普洛斯合作物流地产投资的国有企业,去年10月,大型央企“中储股份”引入普洛斯20亿元人民币定增获得证监会批准。作为最具实力的本土仓储物流企业,中储股份此次借助外脑普洛斯的力量,成功进行了一次央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新活力的同时,盘活了企业体制,有望解决一直困扰传统流通企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问题。
中储引入普洛斯资本后,将对公司的体制、机制、治理架构等有所影响,有助于推进中储的国际化步伐,加大国际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公司培育新的业务模式或完善现有模式。作为一个传统的大型央企,中储股份拥有丰富的仓储资源,但是面临新型高效的物流需求,怎样让存量资本发挥最大功效,一直是困扰中储股份在新形势下的突出问题。
在“互联网+”的电商繁荣时代,物流需求被不断推高,而传统流通企业的最大弊病就是物流意识欠缺,这在拥有雄厚土地资本等固定资产的流通企业尤其明显。怎样在改革中既坚持原则又能见到成效,是个大智慧。中央强调要稳妥推动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在与普洛斯的资本联姻过程中,中储的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值得期待、
今年7月14日,国资委对外公开表示,将全面铺开国企改革试点,招商局、宝钢等7家央企集团将展开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等3对重组企业开展了试点。这表明推进国企改革的进度正在不断加速,而交通运输领域的央企成了此轮改革的重点。相信这将给物流资本市场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