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古迹古事与乡土乡风乡情


古人古迹古事与乡土乡风乡情
喻建国
思古人观古迹笑说悠悠古事,踏乡土浴乡风满怀眷眷乡情。
古人,非当世之人,即过去的人,古代的人,也可指古代的圣贤或者古人类。《书·益稷》有曰:“予欲观古人之象。”汉·班昭《东征赋》有曰:“盍各言志,慕古人兮。”唐·韩愈《复志赋》有曰:“考古人之所佩兮,阅时俗之所服。”明·王鏊《震泽长语·杂论》有曰:“古人行事,殊非今人所及。”
古迹,古代的遗迹,多指古代留传下来的建筑物或其残迹,也可指古人的法书墨迹等。《南齐书·王僧虔传》有曰:“﹝太祖﹞示僧虔古迹十一袠,就求能书人名。《隋书·经籍志一》有曰:“又聚魏已来古跡名画,於殿后起二臺,东曰妙楷臺,藏古跡;西曰寳蹟臺,藏古画。”元·《陆有仁砚北杂志》卷上有曰:“唐人临模古迹,得其形似,而失其气韵。”明·徐渭《礼书总论》有曰:“志古跡,以不忘其贤有德者也。”
古事,文献,旧事。《史记·太史公自序》有曰:“百年之闲,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周书·宗懔传》有曰:“懔少聪敏,好读书,昼夜不倦。语辄引古事,乡里呼为小儿学士。”《新唐书·崔琳传》有曰:“侍中宋璟亲礼之,每所访逮,尝曰:‘古事问仲舒,今事问琳,尚何疑?’”
如今旅游常常会去古镇,既成古镇,自有很多古事缠绕其间,也必有很多古迹内涵着众多古事,有待人们饶有兴致地去揭晓。古事与古迹一定会惹上古人,因为古事来自古人的活动,古人的活动又会留下古迹。现今人们在旅游途中谈说着古人、古事,欣赏着古迹,兴致勃勃,谈笑风生,自然悠悠情怀。
今人回乡大致有几种:每年回,多年回,半生回,刚刚回。离开家乡到外地打工,过年了或过节了,回家探亲,这属于每年回;到大城市接受了高等教育,或到外地投入事业,学习,打拼,忙得连轴转,经过多年才难得一次机会回家探视,这属于多年回;在外闯荡,半生漂泊,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难得一次把乡回,泪眼惺忪情汪汪,这属于半生回;投生于外地,只知有乡,难得有机会,来到从未晤面之地,十分新鲜,一切均在好奇中,这属于刚刚回。
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回乡者,踏上乡土,脚踩在故乡的土地上,四周空间中充满着故乡的空气,当这些空气流动时,会时不时地将故乡存在的各种气味送入回乡者的鼻腔,也就有了乡风特殊的味道,所有这一切的综合会自然地燃起乡情的眷眷之火,使自我的胸腔满满地充斥着激动。我曾经作为一名刚刚回的回乡人在去年的四月带着和我同样是刚刚回的两个年届中年的儿子回到江西奉新,踏乡土浴乡风满怀眷眷乡情的滋味直到现在还浓浓地充斥于心怀。
在祖父母坟前,在陈放于自己面前的家谱前,观看着这些古迹,虽然想不起古人,但是能够听闻古人的古事,即使不能笑说,但也能够从追述中像回眸古往今来般指指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