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人生修炼的三界


 佛家人生修炼的三界

 

陈敏昭

 

(三门峡行政学院 472000

 

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就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非常有“中国特色”的佛家人生修炼之道,它强调“忍,持,悟”。

其第一境界是忍界。人生有很多不平事需要忍住不能做,人生有很多不平理,需要忍住不能说,人生有很多窝囊气需要忍气吞声,人生有很多苦难需要经受,人生有很多欲望不能得到及时满足。所以,修佛者需要忍!忍!忍!还是忍!忍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胸怀,是一种领悟,更是一种人生的技巧、一种潜规则中的智慧。忍,有时是怯懦的表现,有时则是刚强的外衣。忍,有时是环境和机遇对人性的社会要求,有时则是心灵深处对人性邪恶的自律。学会了忍,人这一生也许要容易的多,人生之途也可能要顺当的多。当忍处,俯首帖耳,埋头工作,无语更显品格。有所忍,必有所不忍。不当忍处,拍案而起,振臂高呼,困兽犹斗,方显英雄本色!

佛家人生的第二种境界是持界。人只有两只手,能抓多少东西?抓住了东,就要放弃西。其实,得与失,始终是人生解不开的结。不要以为得到了什么就将它牢牢抓住,抓得越紧,丢的越多。我们时刻都是在失去,失去时间,失去生命,失去亲人,失去更多的机会,失去更多的财富。抓到手的莫喜,失去的莫忧。生命的旅程太短,世间的精彩太多,持有什么,不持有什么,都不是人生过程的关键,关键是“选择”。选择,才是人生过程中最精彩也最具有诱惑的内容,而把持只是选择之后的一种必然的结果。人生就是选择,不断地选择。所以佛家讲,“持界”是选择,选择抓住什么,选择放弃什么。只有学会放弃,才能更好地持有。

第三种境界是悟界。悟,不是做秀,是自我心智的完善,是自省、自律和自觉。用唯物哲学的说法,悟是通过改造自我或者主观世界,然后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如此说来,悟是一种行动,是了然人生后的释然。开悟后的人常常说三句话“算了”,“没事”,“成”。“算了”是对无法改变的事实的坦然接受;“没事”是用积极乐观的态度解决问题和战胜困难;“成是对未来的充满信心,对即将发生的事物的把握。

佛家是这样,世俗人生的修炼也是这样。开悟后的人能够享受“三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在自己的境遇相对比较好的时候帮助他人而不企求回报,乃助人为乐;在自己还过得去的时候,知道满足,不过分,此乃知足常乐;当身处逆境时不气馁、不退缩,苦中寻乐、苦中作乐,此乃自得其乐。能够得此三乐,人还有什么不快乐?

 

2011530日星期一,

2016723日星期六修改,三门峡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