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质量:质量可以有魅力!


     这几天看NBA,突然问自己:库里怎么那么有魅力?NBA为什么那么吸引中国球迷?库里和NBA都不约而同的成为了有魅力的品牌!

    那其他那么多人物或者产品或者服务,为什么不能对我们具有吸引力呢?质量可不可以具有吸引力呢?

   搜搜百度,一下惊呆,居然真有人和我有同样的思考,而且早就提出了“魅力质量”的概念。突然又联想到刘克亚的营销123成功模式,你必须学会杠杆借力。于是就有了这篇关于魅力质量的思考。

     魅力一词指的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人,指一个人充满了吸引力。形容一个人的个性与容貌之美有着很强的诱惑力与吸引力。
形容事物有很强的诱惑力,吸引力。
 
那么,用来形容产品和服务,可不可以也是有吸引力呢?回答是“当然可以有!”
 
再贵的价格,再难购买,仍然有人追着买的产品和服务就具有这种魅力特质。没有面市之前,人们翘首以盼,甚至挤破头也要排队预订,不远万里追求,这就是吸引力的价值。世界名牌的产品基本就有这样的特质。
这就是一种质量的境界!我们知道,质量的基本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听起来很枯燥的。而它的内涵实际也非常丰富。你买一本书,你可能起码要求书的内容要可读,不要错别字满天飞,纸质要细腻,看起来舒服,字体要常见,不至于难适应等等,当然如果读书时还能散发出清新怡人的香味,那就更好,假如书里还能发现意外的惊喜,如藏了很多宝贝或中奖的信息,意外能获得阅读奖,那就会让你喜出望外了。
 
都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产品的命脉。但是,谁又能感受到这种生命力呢?我们生活中一般都会听到一些关于产品质量的参数,性能,指标,数据等等,合格率,返修率,通过率等等,枯燥极了的数据给人冷冰冰的感觉。而“魅力质量”的诞生,恰恰让质量赋予了活力和能量,让它变得生动。质量的属性彻底变得亲民和人性化了。可以让你感到温暖舒适了。这也体现了未来企业的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趋势。我认为,我们国家真正要推广的,就是这种带着人文气息,亲民的“魅力质量”,要从根本上提升制造大国的质量水平。
质量就是竞争力!企业之间,质量的强弱优劣,决定了竞争力的高下。
产品和服务稀缺时代,质量只有满足基本消费者基本需要,企业就可以赢得生存发展机会,而且非常轻松;
产品和服务饱和时代,质量仅仅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企业就很难在竞争中取胜,一不小心,就会被消费者淘汰;为什么,现在很多企业会感觉生存越来越难?因为,质量的吸引力不够了。
“魅力质量”的理论是由日本质量专家狩野纪昭先生提出来的,他由“质”字的构成深入到质量发展的三个历史性阶段,分析得非常透彻。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质量就是满足顾客基本的使用功能要求,如电冰箱只要求结冰,而对于噪音等指标无规定,那时的质量活动就是质量控制,企业关心的是产品符不符合规格而不是提高规格本身;到了八十年代,质量不仅要求符合标准,还要满足顾客个性化的追求,如电冰箱要求降躁、节电等,制造商的质量行为集中于开发满足消费者明确需求的产品,这种行为可以称为质量管理;而如今,质量更要实现超越顾客潜在要求的惊喜,也就是需要创新,为顾客创造价值,这要由顾客、供应商、经销商、分销商、合作者及企业员工等来共同保证,从而进入了“魅力质量”时代。狩野纪昭先生把质量划分为当然质量和魅力质量。当然质量与成本的降低相联系;魅力质量则涉及市场份额和规模的扩大以及利润的增加。
“魅力质量”魔力无穷,把质量的数字理论上升到哲学范畴,确实让人耳目一新,这对提升企业质量意识、促进大家建立科学的发展观、推动质量水平的整体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狩野纪昭先生对“魅力质量”的解读,给企业质量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指南,把过去理论性的东西具体化了,可操作性也更强了。
随着社会发展到了以人为本的新阶段,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到了应当以人为本、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满足个性需求的阶段了。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许多亚洲企业,已经达到了质量的第一层次,而且面临着质量的第二层次。但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他们要加入到国际市场,仅达到质量第二层次是不够的。因此,制定面向“魅力质量”的质量战略是非常重要的。21世纪,中国企业能否在质量领域走在世界前列,这完全要看他们如何运用“魅力质量”来创造独特的产品和服务。“魅力质量”的引进与推广,将为企业的质量管理带来新的观念,实现战略质量定位的转变,提升市场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

 

所以,未来的企业经营者,要考虑如何深入探索人性需求,既要研究人的显性需求,更要研究隐性需求,不断研发出符合人性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创新产品和服务,为顾客不断制造惊喜!不断超越客户需求!用魅力质量去赢得消费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