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汉东:无闲斋里有为人


 钱汉东:无闲斋里有为人

——东坡赤壁与著名学者钱汉东的文化情缘 
 
    人物名片:钱汉东,祖籍浙江诸暨江藻钱池村,钱武肃王37世孙。原文汇新民报业集团《新读写》杂志社社长、主编、编审,《文汇报》高级记者;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古陶学会会员,上海市新闻出版系统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上海钱缪研究会会长,上海地方史志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著有《钱汉东诗文墨迹选》,主要理论成果包括专著《寻访中华名窑》、《日照香炉——中华古瓷香炉文化记忆》、《钱汉东考古文选》、《钱汉东散文随笔选》和散文集《岁月留香》等;主编《任政行书唐人绝句》、《上海作家散文百篇》、《书法考级大全》、《古诗文导读大全》和《情景描写大全》等。
 
    黄州东坡赤壁是北宋时期我国著名大文豪苏东坡的谪居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绝唱就出自这里。尽管千年沉沙、江河改道,昔日大江奔流、乱石穿空的壮观景象不复再现,但每年来这里凭忆苏东坡的文人墨客,仰慕追随者依然络绎不绝。
    而著名学者钱汉东先生的来访,也由此拉开了他与东坡赤壁文化往来的序幕。
 
    “我只是苏东坡的追随者”
    丙申初夏,在风景秀丽的黄州遗爱湖畔,东坡赤壁与上海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书法家、两届冰心奖获得者钱汉东先生的东坡文化交流会在此举行。当黄州苏学研究会会长涂普生热情洋溢地介绍他时,钱汉东先生谦逊地说,来到这里多少头衔都没有用啊,我只是苏东坡的追随者。
    钱先生是第一次来黄州,我荣幸的作为接待人员,也是第一次见到钱先生。想象中,钱先生有如此之高的成就,应该是位银发飘逸、精神矍铄的老学者。当钱先生风度翩翩、步履从容地走进会场时,那种清新儒雅、自信洒脱的文人风范令全场观众掌声雷动。
    钱先生的演讲题目是《苏东坡的人文精神与现实意义》,他说,这是东坡赤壁在当前或者以后的发展建设中做好东坡文化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宣传东坡精神与现实意义相结合的历史责任。
    在钱先生三个多小时的演讲中,到会的苏学专家、黄州各界人士及青年学子屏息聆听,多次报以热烈掌声。为此次之行,作为师出沈尹默、任政等大书法家的门下,钱先生专门为东坡赤壁创作并撰写对联“浪卷矶头,叹一江逝水;文雄千古,看百世流芳”。字迹飘逸大气、笔力雄健,气度不凡。
    初夏的黄州气候温和,景色宜人。美丽的遗爱湖清波荡漾,花香四溢。我们陪同钱先生畅游东坡纪念馆和苏东坡遗迹遗址。虽然是第一次来,但钱先生了然如胸,相当熟识,一路上边看边谈。他说,苏东坡是伟大的文学家、天才的艺术家、杰出的政治家和智慧的学者,东坡赤壁让我感受到了博大精深的东坡文化,仰慕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受东坡赤壁盛情邀请,他欣然为景区题写了“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书法作品留作纪念。为了感谢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他不顾劳累,又以幸福二字相赠,表达了他美好的祝愿。
    匆匆相聚,匆匆再见,钱先生平易近人、气度祥和,令我们深感钦佩。
    在钱先生离开黄州一个星期后,他诚信守诺,完成了散文《走进东坡赤壁》并在文汇报上发表,在当地掀起了一股东坡赤壁热,同时在上海图书馆等地专题演讲,传播苏东坡的人文精神和现实意义,再次体现了他对东坡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由此我更加惋惜,在钱先生访问东坡赤壁的有限时间里,没有好好当面请教,实属遗憾。
    一个月后,东坡赤壁以最快的速度将钱先生的对联镌刻成碑文,由于题跋与碑文细节需要再次确认,以方便展出及收藏,我终于有机会启程上海拜会钱汉东先生,心中喜悦不胜言表。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
    五月的上海天高云淡、气候适宜,我们相约在钱先生办公的长城大厦。他一身简装,一双布鞋,热情相迎。
    我们在大厦前的一块标志性石碑前合影。石碑上镌刻着钱先生的题书“利在一身勿谋之,利在天下必谋之”,选取的是钱氏家训中的一句箴言。钱氏家训数代相传,以钱学森为代表的无数载入史册的国之巨匠和成功典范,印证了这一家族文化传承的巨大价值。作为家族的第37代子孙,钱先生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这一标准。钦佩感悟之际,想到苏东坡的人文精神也蕴含了这一家国情怀,不禁油然而生自豪感和荣誉感。
    走进钱先生的“汉风东韵堂”,立刻被室内浓厚的文化气息与精巧绝伦、大气高雅的布置与陈设所吸引。名家真迹随处可见,特别是见到国学大师沈尹默书写的楷书对联,尤为珍贵。
    我知道,钱先生不仅是作家,还是考古学家、古陶瓷鉴定专家,他的收藏博物馆不日将与观众见面,这里当然不会缺了古瓷。半边墙的陈列柜里,有象征7000年中华陶瓷文化史的古物,难得一见,让人惊叹。我想,这辉煌的背后,一定倾注了他半生的心血和智慧。
    品茗聊叙,话题当然离不开苏东坡。钱先生认为,苏东坡是接地气、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他在朝廷为民众争利,处江湖替社稷分忧,不以一人之荣辱,而忘家国之兴衰的高尚品格,是华夏儿女的表率。虽然一生颠沛流离、壮志难酬,却仍然保持乐观旷达的心境,是天下学子的榜样。
    来上海之前,我曾认真品读钱先生的文章,深深感到苏东坡对他价值观的影响。
    当谈到无为时,钱先生这样说:“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也不是无能。”他引用恩格斯的话说,有所作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来是平等的,但人的价值是不一样的。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心胸开朗。
    一壶茶毕,钱先生铺纸调墨,稍息,挥毫运笔,将我们带来的多张碑文拓片补充完整。期间,我们从旁观摩、品茶休息。而他立于书案前,凝神聚气连续工作了3个小时。工作人员介绍说,先生惜时如金,以分计时,从不浪费。为了东坡文化的传承,以及那份对苏东坡的敬仰,钱先生多次为东坡赤壁景区题写对联碑文,不遗余力。他说,这是他多年的夙愿,达成心愿则心安矣。
    当他完成最后一笔,盖上“无闲”章时,时已过午。
    辞别钱汉东先生,走在上海高楼林立的街巷之中,大都市的繁华与时尚随处可见。黄浦江的不眠之夜,东方明珠如流的人潮,都无法平息我心中的感叹。我想起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丁法章为钱汉东先生专著《名人印象》序文中的一句话:他的成功来自于对弘扬中华文化的执著追求,来自于他作为文化人的勤奋和坚守。我觉得,这也来自于他对个人利益的淡泊,对社会责任的勇于担当。
    两次与钱汉东先生的见面,意义深远。愿他在弘扬中华文化的事业上奋进有为,与东坡赤壁的情谊源远流长!(作者:占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