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子钱限额5毛规矩坚持30年乡情不减
李华新
5毛钱,能干吗?能随份子钱!在山东淄博的南太合村,这里的红白喜事随份子都是5毛钱,而且这个规矩还坚持了30年。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101》报道,这是一份账本,除了一少部分人随了五十一百,大部分人的礼金都是五角。南太合村的红白理事会成员路荣发说,这个传统都30年了。
这是个不成文的规定:无论红白喜事,主人家都不会大操大办,留下吃饭的,只有至亲好友。乡里乡亲要随礼,也只随五毛钱。如果给多了,哪怕是100块,也得找你99块5毛。(齐鲁网 2016-03-01 )
这个传统是怎么来的?81岁的村民路洪元,是个在村里干了30多年的老村干部提倡起来的。1978年,自己儿子结婚的时候,村里随礼的最低标准是2毛钱。
后来,日子过好了,这个最低标准就涨到了5毛钱。虽说现在谁家都不差这5毛钱,但这事在村里却形成了传统。随上5毛钱,拿回一包喜糖,挺开心。
份子钱一个时期以来,早就变了味,而且人情之间的份子钱,因为谁也不愿做冤大头,即使是 已经不再一个单位,你随礼钱,但个月时一定要想法子在要回来的。而且是因为份子钱已经成了一种生活的负担,还有欠下的一个人情,迟早是要还的。
现在用5毛钱的方式来作为一个新民俗,既不会失了面子,也没有薄了乡情,办婚礼的不会为此纠结,人们也不会计较5毛钱会拿不出手。实际上,你收了人家的礼,对方也不会忘了在人家有事的时候,收回自己的份子钱,往往会因为自己无法收回自己的分子本钱而会纠结。而这个时候似乎忘记了随份子本该是一种随意的事情。如果是想着今后如何收回,那么下那么的本钱,也实在是划不来。
不过这个村子的5毛钱的礼钱,它所坚持的一种礼仪是一种仪式感的存在,是一种属于一种精神的坚守。这样的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随礼的礼钱。
咱能不能都统一5毛钱的随礼礼钱呢?别让“份子钱”成了经济负担,成了还不完的人情债。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