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小官巨贪”须盯紧关键岗位


遏制“小官巨贪”须盯紧关键岗位

  担任科级干部10年间,先后因11宗征地项目收受3名行贿人8891万元的巨额贿赂款,3月22日,被视为“小官巨贪”典型的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征收储备处原副处长、42岁的黄华辉被控受贿案,在广州中院番禺沙湾法庭开庭审理。(2016年3月27日人民网转自信息时报)

  一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曾经负责过征地拆迁相关工作的科级干部,在10年时间内,居然神不知鬼不觉地受贿八千多万元,实在令人瞠目结舌,而且屡屡得手,沦为“小官巨贪”,暴露出了对于一些关键岗位上的干部手中的权力监管方面存在严重漏洞,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醒。

  干部不论大小,都有着一定的权力。而权力向来是把双刃剑,一旦失去监管、缺乏约束,极有可能沦为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别有用心之人牟私敛财的工具。因此,不论是对于什么层级的干部,都必须瞪大眼睛,加强监管,绝不能因为官职小、位子不起眼,便放松监督、降低要求。特别是对于一些权力相对比较集中、资金流量比较大的关键岗位,尤其要加大监管力度,使每一步工作、每一项权力运行都能够在阳光下运行、规范中操作,要突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使那些有糊涂心思、非分想法的干部没有徇私舞弊的机会。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干部不论处在什么岗位上,只要自己能够始终做到立场坚定、态度坚决,懂得自律,学会拒绝,面对任何诱惑或腐蚀能够洁身自好,就可以永葆清廉本色,为党和人民掌好权、履好职、尽好责。前文提及的这位“小官巨贪”之所以陷入腐败泥潭,虽说是在行贿人的引诱下使然,但从根本上说是源于其自身思想防线脆弱,在党纪国法面前心存侥幸,知法犯法、执法犯法,移花接木、巧列名目贪污受贿。面对各种侵蚀和诱惑,其思想防线大开,走上牟取不义之财的道路。他忘掉了妻子、忘掉了家庭,也忘掉了党员的身份,私心和贪欲完全占了上风,于是权钱交易便成了习惯。其所作所为严重破坏了经济秩序,败坏了风气,也侵犯了党和国家的利益。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志趣。坚持“慎独”,真正做到严以修身,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也才能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从严治党,关键在从严治吏。干部不大,但是一旦腐败堕落,其危害性、破坏性一样很大甚至可能很可怕。而所谓的“小官”往往离群众最近,其一言一行,老百姓看得最清楚,也最能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前文提及的“小官巨贪”一案,腐败人员处在关键岗位,擅用权力、滥用权力成为这起职务腐败案的典型特征,同时也告诫我们必须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基层延伸、向关键岗位延伸。党员干部要时刻告诫自己慎用权力、依法依纪依规用权,做到警钟长鸣、发条常紧,千万不要误入歧途,自毁前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盯“关键少数”,加强对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将纪律牢牢挺在前面。子不教,父之过;兵不廉,帅之错。问责“小官巨贪”,板子不能只打一人。对于不是主要领导的关键岗位上的副职、小官腐败,要在严肃查处、严厉问责其本人的基础上,实行“一案双查”,坚持上查一级、上追一层,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真正落地生根。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抓常抓长抓细抓实,不搞一阵风,既治标更治本,才能发挥固本培元、固本强基的作用。紧盯关键岗位,不是说有了腐败案例后才开始意识到,必须切实狠抓在平时、落实在日常,密织网、广撒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会豢养漏网之鱼。

  (倪洋军)

相关新闻:

  广州一副处长贪污8891万试图移美花费400万未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