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行业用命地呆了近二十五年,自然有了一种称为“情结”的东西,这很合乎人性,所谓久而生情。这种情让我这样的人有了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一种对行业信息的特别敏感。
最近重庆市行业的发展状态的一些消息让我逼迫自己走出宁静的个人生活,东奔西窜,走南往北,去亲证这些耳闻东东是信息还是消息。这个微信算是一个自我阶段性小结吧。
1.见了几位投资人或称业主。他们旺盛的投资热情、充足的资金实力、对美好的未来市场收益的坚定自信,确让我深深震撼,无比敬佩。他们是玩儿真的,动了情的,出了大价钱的,其投资手笔是二十年前重庆市主城区任何一家民间资本或国企资本远远不能相提并论的。这既是我乐意看到的,也是我有些杞人忧天的。
我的问题1是:一个从未有行业投资经历的企业,热情从何而来?保持旺盛的市场基础是什么?除了现有的前期资金之外,信心靠什么去支撑?凭什么就相信自己的项目一定会“永续经营”?这一切是源于主观的愿望,或是科学的理性?这一点我尚不明白。
二十年前重庆市这行业算干算净不足三十家,规模最大的也就几十亩,今天,重庆市这行业不算干算净也有二百家左右,规模大的有上千亩,一位行业领导在五年前说的话是很中肯的:重庆市公墓行业的现有产品己能满足重庆未来五十年的市场的需求。大家没有听这句大实话。这肯定是要吃亏的,反正我信。
2016年12月23日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