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率保持6.7%;制造业PMI从8月份跃过荣枯线之后,呈上升趋势,11月份已经达到了51.7;PPI同比增幅从9月份由负转正,11月份已经达到3.3%;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增速和1-10月份持平,投资延续企稳态势。消费方面,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了10.8%,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出口方面,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由降转升,11月份增长5.9%;结构调整方面,11月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10.5%,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4和4.3个百分点。这一系列数据说明中国经济不仅整体向好,而且内部结构持续优化。稳增长和调结构呈现出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而这一切都得益于2016年度深入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中国经济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已经证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问题有效药方,是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抓手,是推动中国经济质量和效益双升的必然选择。
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8000美元,国人的需求层次和需求结构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而由于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市场参与者对人口红利、土地红利和生态红利的追求, 中国的供给结构却并没有随之变化。供给和需求不仅存在总量矛盾,而且存在结构矛盾。在供给和需求这对矛盾中,供给侧已经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供需矛盾,实现供需平衡,必须从供给侧着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这一判断都是正确的。有鉴于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明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部署。
相比于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安排部署更细致、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比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上,具体化为“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这三个方面。在操作层面,针对今年“三去一降一补”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作举措。在去产能方面,具体到“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并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推动工作的牛鼻子;在去库存方面,具体到“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在去杠杆方面,具体到“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在降成本方面,具体到“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三个方面;在补短板方面,具体到“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方面,也都有具体举措。比如,振兴实体经济要“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而有针对性的举措,进一步体现了决策层直面现实、正视问题、注重实效的务实作风。有理由坚信,2017年,随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