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山西的经济问题现在十分严重。作为腐败的重灾区,贪官的贪墨不法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市场公平。这些贪官污吏理应为山西经济的困境买单。但我认为还有一些根本性的原因。想看看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人说山西缺水;有人说山西地形不好,两面环山,交通闭塞。还有人说山西是中国的“殖民地”。这个观点有点意思,可他并没有解释山西为什么会变成殖民地,山西怎么变成殖民地的。虽然现在言论自由,我认为殖民地的说法还是值得商榷,其他的说法又流于表面。下面我略陈愚见,以供大家参考。
山西的煤炭资源非常丰富,打一个形象得比喻来说,山西像是坐在煤堆上的。因此,谈论到山西经济是铁定离不开煤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山西资源异常丰富,经济还会如此萧条?我们发现这绝不是一个偶然事件。2016年的中国各省市GDP公布,山西和东三省经济惨遭垫底。我们高中历史地理课本伤都提到过,德国的鲁尔区也是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但它的经济也不是十分理想,迫切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为什么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经济却不如资源匮乏的地区呢?这个答案可以回答的很简单,很敷衍,比如像教科书上说的那样原因应为钢铁产能过剩,煤炭产量过剩。可是你仔细一想,这个回答并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它充其量只解释了为什么最近几年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会陷入困境。
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首先,山西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在钢铁产能不足、煤炭资源需求旺盛、采煤业利润高的情况下,山西大力发展煤炭开采业是十分顺理成章的事情。山西开采了大量煤炭,它自身肯定是消费不完的,因此大量煤炭资源出口到其他省份。后期出口电力资源除了是把更多的污染留在山西,和出口煤炭资源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次,我们把煤炭资源出口到其他省份,得到了大量的人民币。煤老板们用一部分购买了大量的奢侈品(包括各大城市的楼房),另一部分人民币直接带回山西。山西由于把大部分资金和人力成本投在了采煤业,导致其他产业十分薄弱,生产的其他商品也就相对减少,这样就陷入了一个经济陷阱。一方面本地区商品数量减少,另一方面本地区货币增加,这就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从而推高本地区成本。本地区成本上升又导致煤炭以外的产业竞争力大幅下降。这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山西逐渐呈现出煤炭开采业一枝独秀的经济结构。随着煤炭开采成本上升,煤炭价格下降,地区经济的崩溃是必然的。
历史学家们认为,每个事件都是独一无二的。经济学家者坚持所有纷杂的数据和看似独立的事件都是有联系,有规律可循的。我虽不是经济学家,还算是马克思的信徒,我相信联系的普遍性。
大家还记得《大国崛起》中的西班牙吧。我认为西班牙的失败不是因为其他原因,而是因为西班牙陷入了一个像山西一样的经济陷阱。西班牙从美洲运到欧洲大量的贵金属,导致了欧洲的价格革命,(所谓价格革命,就是欧洲范围内的一次通货膨胀)。西班牙近水楼台先得月,是革命进行最彻底的地方,但相比欧洲其他地方通货膨胀也更严重。由于西班牙把大部分人力资金用到了贵金属的开采和运输上,导致西班牙其他产业十分薄弱,其他产品数量较少。所以一方面西班牙货币增加,另一方面商品减少。从此此恶性循环,慢慢形成了单一的贵金属开采业。随着开采运输成本上升和政治因素(无敌舰队失败)的影响,地区经济崩溃也是必然的。西班牙和山西十分类似,唯一的区别就是山西开采煤炭需要换成人民币再导致通货膨胀,西班牙开采的贵金属不需要兑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