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城发展管见(三)
——农科城都市农业发展研究*
熊义杰
西安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710054)
都市农业一般是指靠近都市或在城乡结合地区发展起来的, 可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质农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高集约化、多功能、高效益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的发展类型, 按照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 主要有产业型都市农业、科技型都市农业、休闲型都市农业、文化型都市农业、示范型都市农业、公园型都市农业、生态型都市农业等。它们当中有的注重都市农业的生产功能, 有的注重生态环保功能、还有的注重科技示范及休闲娱乐功能等。所以一个城市在发展自己都市农业时, 必须依据自己的优势, 进行很好定位, 有重点地选择一些类型发展, 将其做大做强。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效地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并很好地改善城市环境, 减轻三废污染, 甚到可以通过农业技术的推广, 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城乡差别和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一、杨凌农科城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1997 年 7 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 是我国惟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科城成立九年来,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同时, 其都市农业也得到了很好发展。其中在产业型都市农业方面, 农科城目前已形成了优质苹果约 600 万亩, 优质葡萄约 50 万亩, 优质猕猴桃约 40 万亩及肉羊数量760 万头, 肉牛数量 240 万头, 奶牛数量20 万头等巨大的产业资源,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像博迪森、圣桑绿色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在公园型都市农业方面,2001 年农科城在大寨乡梁氏窑村建立了8 平方公里优质果苗木示范园, 发展名、优、特、新果树供人们进园观赏、学习果树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每年参观人数多达 10 万人次。2003 年又在孟- 杨路一线开发了现代园艺示范农业, 建成高效生态旅游观光带, 带动了相邻地区增产增收, 成为西部地区发展的样板。在科技型都市农业方面, 截至目前农科城已取得科技成果 5000 余项, 其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就多达 1000 余项。此外, 1994 年以来农科城每年一度的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还吸引了来自全国 27 个省 ( 市、区) 和德国、美国、中国香港、台湾等 17个国家和地区的 2000 多位客商、学者、农业科技人员以及上百万各界人士参会、交流和交易, 有力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并对区内外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强的科技辐射作用。据统计, 仅 2005 年一年, 农科城对外的经济示范辐射效益就高达 700 亿元。结合杨凌示范区进行的生态示范城建设, 农科城还在观光休闲农业、生态旅游、景观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参与开发了新天地设施农业示范园、克隆羊基地、科秦山庄等项目的规划和建设。
综观杨凌农科城在发展都市农业方面所取的这些成果, 我们不难发现, 尽管其都市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这与其“国家惟一”的地位还不相称, 农科城都市农业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 杨凌农科城在都市农业产业定位方面, 有待进一步明确化。从资料来看, 杨凌农科城发展都市农业在产业定位上过于宽泛, 从休闲型、公园型到示范型、生态型, 再到产业型和科技型, 几乎涵盖了都市农业的所有类型, 这对农科城将有限资源整合到效益最好的产业类型上来是相当不利的。
其次, 农科城都市农业的产业化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杨凌农科城在产业化方面做的还是不够, 尤其是在产业化的高级形态上, 农科城几近空白。农科城忽视了自己在技术方面的绝对优势, 没能积极参与到其他产业化链条中去, 以分享合作经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再次, 杨凌农科城在农业发展中没有重视品牌这一在市场经济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人们的印象中, 尽管“农科城”这一概念目前已经基本形成, 但是在企业和产品方面,农科城缺乏一些像泰国正大、美国华盛这样的国际性品牌。即使是在国内, 也很少有影响力较大的农业品牌形成。
二、杨凌农科城发展都市农业的基本原则及产业定位
1. 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我国唯一的集农业教育、科研、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农科城。示范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东与咸阳市相接,西部与宝鸡市毗邻,总人口14.9万人(至2003年底)。杨凌示范区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陇海铁路、西宝高速公路、西宝中线公路从中穿过,城市发展基础良好。另外,杨凌拥有大量的农业方面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仪器,实验基地等。自示范区成立以来,农科城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成效也比较显著。通过产学研一体化体制的建立,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杨凌农科城具有着发展都市农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杨凌与其他城市相比, 在发展都市农业方面有多方面的优势, 除了上面提及的区位、基础设施、体制政策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外, 还有诸如目前杨凌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较全国其他大城市都比较低, 其劳动力成本和土地租赁等成本也相对较低。另外西安人口众多, 旅游业发达, 这就为农科城发展产业型和观光型都市农业提供了广阔的潜在市场。农科城高新技术博览会还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区的人们, 从而使杨凌能够以独特的方式向外进行宣传。所有这些都从客观上形成了农科城的比较优势。杨凌在发展都市农业时, 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这种优势。正如兵法所言, 乘“势”而发, 其后胜。
2. 充分考虑都市农业的收入弹性
对于一个产业或者是一种产品来说, 高的收入弹性就意味着一个良好的市场前景, 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近年来, 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城市居民的恩格尔指数不断下降, 所以杨凌发展都市农业一定要把握好这一点, 大力发展需求弹性比较高类型的都市农业, 如观光旅游型都市农业, 以防产业发展出现滞后于市场的情况。此外由于这种类型的都市农业一般生产周期较长, 产业调整比较费时, 所以农科城应在这一方面及早规划、及早建设。
在功能定位方面,要在不放弃生产功能的基础上,重视都市农业的生活和生态功能。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都市农业的需求,不仅是新鲜、营养、安全、多样化的食品供给,还有生态环境、科学实验、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的多元化功能。这些功能的协调发展,将使“都市农业”全方位地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生态文化品位。同时,生产功能是都市农业的最基本的功能,也是农业功能拓展的基础,因此,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都市农业发展过程中都高度重视用科学技术改造、提高农业的生产功能,而不是放弃它的生产功能。
3. 以市场消费为导向
杨凌农科城是我国惟一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 而这种地位又能使其在发展都市农业时总能站到市场的最前端。农科城在市场定位中不仅要面向陕西和西部, 更要瞄准全国市场。对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进行细分、选择, 并以此为导向, 来进行都市农业的开发和组织经营。如针对农业落后地区, 可以推广其科学技术的开发运用; 而对于人口众多的城市, 则可以大力发展产业型都市农业, 以满足庞大的消费需求。形象地说, 以市场消费为导向就是根据自己所能生产提供的产品, 见缝插针, 钻入市场的每一空隙。
从生产的组织形态上看,都市农业显著特点就是高度的产业化和市场化。都市农业具有高度的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并形成产加销、产学研、农工贸的一体化。其构建模式可根据不同城市的具体情况而多种多样,有龙头企业型、专业市场型、社会化服务型、专业技术协会型等,投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4. 必须创建特色化的都市农业品牌
在市场经济中, 无论是产品或者是服务,甚至是一个产业, 要想做强做大, 都需要注意自己的品牌问题。杨凌农科城在组织各类都市农业发展时, 也不能例外。因为没有品牌的良好发展, 企业、产业的发展就会举步维艰。当然农科城在自己的品牌建设中, 还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那就是不同类型都市农业的品牌对整个农科城品牌建立的影响是不同的。比如与其他类型的都市农业相比, 旅游农业和科教示范型都市农业更有利于杨凌农科城整体品牌的形成, 因为其更具有社会性, 可将其影响力扩展到一个大区、一个国家, 甚至是国际范围。另外, 在都市农业品牌建设时, 农科城还要注意到各种类型品牌之间的相互关系, 应以容易创立品牌的类型为突破口, 然后带动其他类型农业品牌的建立。
为此,农科城必须花大气力做好要素的整合。在品牌创建的过程中,要把高新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产品生产和服务的提供过程。都市农业利用现代高科技,特别是生物工程技术和电子技术,从基础设施、生产、系列加工、流通、管理等多方面,形成了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精细农业体系,为此必须依靠城市里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发挥农科城的科技人才优势。都市农业是一种全新的“细、净、雅”的高智能产业,为人们所崇尚和追求,所以从客观上也可以吸引很多的人才。
5. 都市农业产业化
产业化包括常规和高级两种形式。其中高级形式指将自己的优势资源通过合作, 参与到区外别的产业化链条中, 进而使自己参与到更为广泛的产业化中去。杨凌在有些要素方面是占绝对优势的, 如技术要素, 但在另外一些要素方面, 它却存在着先天性缺陷, 如土地、资金等。它们之间并不能完全匹配, 也就是说在进行要素整合后,仍然会有要素剩余, 所以农科城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也不可能独立组织整个产业链, 而使自己的要素得以充分应用。它需要与其它地区进行合作, 需要将自己的剩余要素准确嵌入到与其它地区合作而产生的产加销、农工贸、产学研等较长的产业链条中去, 以一种柔性化的方式实现都市农业的深度产业化。
例如, 农科城可以在其它地区设立产业基地, 而自己只投入技术要素, 对其进行技术指导、产品加工等。当然这种高级形态的都市农业产业化并不排除常规意义上产业化的大力发展, 而只是强调二者的很好融合。常规意义上的都市农业产业化是基础,而高级形态的农业产业化只是有益的补充。
上面是农科城发展都市农业中应着重考虑的原则性问题, 也是农科城考虑问题的立足点。农科城要将都市农业的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还需要对都市农业的发展类型进行很好定位。综合考虑上述原则及农科城的具体情况, 建议杨凌农科城都市农业发展的类型主要应包括以下几类。
(1)休闲观光农业
首先, 杨凌农科城西临宝鸡, 东接咸阳, 距人口大市西安也较近。而这些城市的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工作紧张, 城市拥挤, 生活压力很大, 形成了庞大的休闲体验农业需求。其次, 农科城地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关中平原, 其中有古都西安、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秦始皇兵马俑、西岳华山—秦岭等等。每年到这些地方来旅游的人口数量极大, 这就为农科城发展观光旅游型都市农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经济性。农科城可积极发展自己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 从而将这些旅游景点的游客吸引到农科城来。
再次, 西安高校云集, 光在校大学生就有百余万。而学生市场对旅游产业又具有较大的价格弹性, 所以只要定价合理, 高校学生也将成为潜力巨大的市场。
最后, 便利的交通也为农科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基于以上这些考虑, 农科城在都市农业的发展过程中, 一定要努力创造有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和服务, 例如开辟鱼塘垂钓、建立度假村、开发自由采摘果林等, 把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个重要类型来加以发展。
(2)科技型都市农业
杨凌农科城是我国惟一集农业教育、科研、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农科城。从要素优势的角度来看, 科学技术正是其最大优势之所在,所以基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 农科城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型都市农业。科技型都市农业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 有农业技术教育培训、农业技术开发及转让、农业科技指导以及通过技术来参加经济合作等等。可以说在这些方面, 农科城无论是在供给还是需求上, 目前都不存在瓶颈问题。在供给方面, 农科城拥有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和技术储备, 很好地保证了科技型产品或服务的供给。而在需求方面,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大力开展 “新农村”建设的时期, 农业科技作为关系我国农业发展出路的重大问题, 已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鼓励农业科技的开发、转让、应用, 鼓励农业教育培训、农业科技指导等服务产业的发展。所以农科城应充分利用这一大好时机, 加大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力度, 尽快形成农业科技产品与服务的市场, 从而促进杨凌农科城的科技型都市农业的发展, 并带动整个杨凌经济的发展。
(3)产业型都市农业
产业型都市农业是所有想发展都市农业城市的首先产业类型, 它不仅能通过规模效应及专业化生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而且由于其考虑的是整个生产链, 能对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整合, 所以同时也实现了最好的综合效益。杨凌农科城发展产业型都市农业存在多方面优势。在市场方面, 农科城周边几个都市就聚集了大量的人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他们本身对粮食、蔬菜、蛋肉、瓜果、花卉、水产等农副产品的需求就非常巨大。另外农科城交通条件便利, 还可将其产品市场延伸至国内其他市场, 甚至是国际市场。在技术方面, 农科城在高产技术、保鲜技术、换季生产等领域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这就使其能不分季节地为人们提供大量的鲜、活、优、新、稀的农副产品。最后, 由于杨凌在技术要素方面处于绝对优势, 故发展产业型都市农业时, 还可通过与其它地区合作, 进而实现高级形态的产业化经营。如在其它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地方设立产业基地, 而自己只是提供技术进行加工等。
(4)示范型都市农业
示范型都市农业是指沿城乡之间高速公路形成的农业示范带, 它可以不断向广大农村农业渗透、逐步扩大其影响, 所以发展示范型都市农业不仅仅关系其本身的发展, 而且对其它类型的都市农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陇海铁路线和西宝高速公路横穿杨凌农科城, 这正好为农科城发展示范型都市农业提供了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条件。农科城可沿这些路线形成农业示范区, 建成高效生态旅游观光带, 这不仅可以带动观光旅游型都市农业的发展, 而且还能通过来往车辆, 向广大农村宣传、渗透, 形成农科城及企业、产品的优势品牌。另外, 通过一年一度的农业科技博览会, 发展示范型都市农业, 甚至可将其影响力传至全国乃至世界, 从而为农科城日后的蓬勃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杨凌农科城发展都市农业的政策建议
1.土地政策方面
农科城应当明确鼓励土地的有偿流转, 在坚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 30 年不变的前提下, 政府应制定农村承包土地使用权的有偿流转办法, 按照“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 做好协调工作, 尽量为农业的连片开发、大型产业基地的建立提供支持, 从而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规模经济。同时农科城也应鼓励土地承包者能以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 如转包、使用权入股等, 从而为都市农业的投资创造良好的公共基础。
2.人才政策方面
农科城一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通过建立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录用淘汰机制、凝聚和吸引人才的激励机制, 培养、引进大量创新型人才, 并从政策、环境、创业条件等方面对他们加以扶持, 鼓励他们创业, 调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加速高技术、新成果的产出。另一方面, 与传统农业相比, 都市农业从组织经营和生产管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的良好发展需要新型“农民”, 需要有管理、技术等知识的农民。所以农科城应对当地农民进行全面的素质培养, 让他们掌握一至两门专业技术知识或者是管理方面的知识, 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 树立他们的市场观念, 竞争观念, 培养他们新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这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 还可以为杨凌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实用型人才。
3.投融资政策方面
发展都市农业资金是个很重要的瓶颈问题, 所以农科城应积极进行投融资体制的探索和创新, 对各种投融资渠道进行偿试。第一, 农科城可通过资本市场, 对原始投入进行盘活, 以实现一定的资本放大效应, 实现增量增值。第二, 农科城可利用“杨凌概念”这个品牌优势, 积极推动相关企业直接上市融资,并通过配股、增发新股等方式在证券市场上进行持续融资。第三, 农科城可积极引进区外资金, 争取更多的外界直接投资并加大利用金融资本和产业基金的力度。第四, 政府可放宽金融信贷条件, 鼓励并促成银行部门向投资都市农业的企业开展授信服务。第五, 农科城还可制定吸引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 努力建立以民间企业性投资和风险投资为主体, 政府引导的外资及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风险投资体系, 充分挖掘民间资本巨大的投资潜力。最后农科城尽管资金短缺, 但有的是技术、土地使用权等巨量无形资产,农科城可鼓励以技术专利、土地经营权等进行质押贷款, 从而为企业解决流动资金问题开辟新途径。
4.体制创新
人才、资金、技术等发展要素能否得到有效配置, 发挥出最佳效益, 关键取决于体制和机制, 所以农科城要发展都市农业, 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规范化、法制化、公开化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首先, 农科城要建立规范、廉洁、高效的政府运转机制, 规范服务程序, 完善“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 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其次要建立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认证体制、投融资体制、税收政策、激励体制等, 为农科城都市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体制保障。最后, 农科城还应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规范运作, 以提高与都市农业相关的龙头企业的管理水平、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