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精英群体几乎一致不看好的情况下当选为美国总统,在其竞选过程中不断的大发厥词挑动社会各群体的敏感神经,主流媒体把他刻画为“跳梁小丑”,民调也一直低于其民主党对手,在历来被大选珍视的电视辩论中也没有出彩的表现。在FBI重启对希拉里的调查后,民调有所变化,他在此关头提出“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让他的一贯混乱的言辞与价值观有了明确的名称,最后关头的努力成为其当选的关键因素。
没有任何人可以躺着当选为总统,希拉里也是如此,事后奥巴马批评她努力不够,没有努力深入基层,没有在民众的呼声中找到方向和对策。而与此同时,特朗普却努力的扎入基层,特别是去了解白人工薪基层的状况,但是在舆论对选情娱乐化的情况下,特别是特朗普一贯的小丑风格让这一比较淹没在喧嚣之中。特朗普没有从政经验,是个局外人,而且情绪暴躁,这似乎注定他不会当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手就适合成为总统,选民需要找到足够判断的理由,让选民得到被尊重感并觉得他的利益确实得到维护是投票的基础。当年克林顿竞选总统时,一日跑8个州进行集会演说,告诉人们要成为美国总统需要付出行动,需要够拼才行。
FBI重启对希拉里邮件门调查所引发的市场动荡没有给选民带来危机感吗?只是增加了人们对希拉里操纵体制的印象吗?对危机采取庆幸或者模糊的态度,不是高估自己就是低估了人们的认识,迅速而恰当的回应是处理危机的首要原则。特朗普就是如此,尽管舆论娱乐化的渲染下,人们没有看到这一点。
所有这些仅仅是选举的策略和应对的问题,特朗普能够胜出成为美国240年历史上独特的政治景观,美国历史上不被看好的候选人当选的情况也多有存在,但没有如此不被看好的候选人胜出的。但是选举结果产生后,美国各地大规模的爆发了抗议特朗普当选的示威和暴力活动,历史在发生变化,社会的裂痕在美国经济衰退过程中加深了,在白人工薪阶层今不如昔的感受中,人们期待变革而非维持不变。即使人们未必对特朗普的政策有把握,但是在苍白的时代真是聊胜于无。
人们把特朗普当选视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失败是不正确的,恰恰相反,这正体现和光大美国的民主,美国制度给予任何人成功的机会,只要你敢于拼搏、拥有梦想就会成功,这正是“美国梦”的涵义。特朗普从一代富豪、毫无施政经验但有其雄心并努力拼搏而成为总统,其乐观、执着、勇敢且大众化的作派也是美国文化的体现。这在美国并不意外,意外的是舆论的喧嚣和破例站队,对候选人都产生了相反的影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成为领导人必须认识到真实的问题。
所谓选举,其本意就是在寻找改变的可能,就是要延续美国先贤的革命精神和改变社会的豪情,肯尼迪、克林顿等都高举这种精神,而不是相反,来维持现状,“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年轻的美国,崇尚年轻,并不是仅仅崇尚年轻人,而是改变、维新和革命,让个人和国家常葆青春。所以,特朗普当选实属情理之中,老翁未老,洋溢着活力和青春风采,挥舞出力量,这正是美国人精神追求的所在。
美国没有变,美国的民主制度没有变,只是其精神产物改变了,他属意这个国家关起门来严修内政,改变或有对有错,成功也是有喜有忧,但是形势比人强,正如希拉里的败选,所以他必须顺应民意,即便他不在意国际社会的看法。4年任期,或白白流逝、或带来改变、或酿成恶果,历史在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