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改革何尝不是如此,得到投资者普遍认可,如同顺顺航船,事半功倍,遭到投资者普遍反对,如同逆水航船,事倍功半,甚至一路倒退,前功尽弃。
新浪财经讯 1月8日消息,周五早盘,沪深两市大幅高开,上证综指高开69.63点,随后迅速回落跳水,沪指盘中翻绿一度跌2%,创业板一度跌5%,随后触底回升,沪指翻红。
市值方面,根据万得统计,最近四个交易日,沪深两市市值累计减少7.4万亿元,从2015年末的58.44万亿元降至昨日的51.03万亿元。此前在周一暴跌时,沪深两市市值单日累计减少4.24万亿,昨日也累计减少近4万亿元。
面对暴跌市场一致把矛头指向熔断机制,认为不合理的熔断机制是股指暴跌的元凶,但今天市场巨震说明市场矛头是牛头不对马嘴,在寻找一个可怜的替罪羊,所谓熔断机制引导市场暴跌只是很表面的现象,而不是暴跌的内在因素。
熔断机制其实是一个稳定市场的冷静政策,让投资者遇到急跌有一个时间可以冷静思考,是否应该加入抛售大军,但到了中国水土不服,其原因不在于熔断机制,而在于生不逢时,熔断没有熔出一个牛市,而是熔出一个熊市。成为A股空头的“核武器”,把中国股市砸出一个巨大的空头大坑,投资者和市场无处发泄,只能寻找一个借口。
若果这个大坑真的是被熔断机制砸出来,那么证监会半夜鸡叫暂停熔断机制,今天股市应该高开高走,让市场充满喜悦,但今天走势依然较为失望,高开低走一度暴跌,说明市场寻找暴跌原因找出了方向。熔断机制成为了一地道的替罪羊。
熔断机制也是在股灾以后市场千呼万唤始出来,是管理层顺应某些专家呼吁的结果,也曾被某些市场名人誉为16年改革牛的的良好政策助力。
2015年最后一周,保证金流入5300多亿,流出1.12万亿,净流出超过5900亿,创下2015年6月26日当周以来的最高纪录。2015年的最后两个交易日,两融余额每天减少170亿,新年两个交易日每天减少超过124亿,一个资本市场资金不断流出,投资者逐渐离场,离开资金支撑,结果可想而知。
稳定市场的唯一方式就是保护投资者投资利益从而提振投资者信心,截断存量资金不断流出的现状,一个市场投资者信心丧失存量资金不断流出,要走好难道巧妇能做出美味的无米之炊,没有资金堆积买进股票能凭空上涨,因此市场大跌在于市场不认可某些因素,那就是担忧注册制下的大扩容和大股东减持爆发。当然市场认为熔断机制的熔断阈值设置不合理或许是有一定道理,可以改正而不是武断粗暴取缔,政策不连贯是中国股市最大不确定性因素,所以导致炒作不断,涨跌过度。
16年中国依然是一个改革年,人们依然憧憬中国股市改革牛和慢牛走势,但改革不能偏离中国股市现状,不能搞单兵直进,否则就容易不会市场接受,不为投资者接受而选择离开,熔断机制设置不符合中国实际成为助涨助跌的工具,导致市场出现非理性暴跌,就是最好的例子,比如人民币国际化浪潮下的汇率改革,基于支持实体经济下的注册制改革,都是中国过去未曾经历过的,都是新的事物,市场存在巨大分歧,两者齐头并进,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就容易导致市场出现不理解,不赞同,不认可,就容易导致投资者出现分歧,出现反对,从而出现恐慌,出现非理性抛售。因此改革要顾及市场实际承受力,要顾及投资者接受程度认可程度,而不是依靠长官意志强势推进,不要一口就吃成一个大胖子,人民币汇率改革要注意节奏,防止过快贬值资本过快外逃,危机流动性,注册制改革要注意不被市场错误理解为大扩容,要注意节奏的安排,否则很难顺利实施,投资者虽然不能阻止改革进程,但可以选择以脚投票,从而出现双输局面,新年伊始四个交易日两度触及熔断机制,人均亏损超过10万就是历史的见证。只有得到大多数投资者认可,改革才能顺利推进,才能不被市场反对,投资者才会选择留在市场,才会选择持股,才会选择买进股票,市场才会平稳运行甚至不断上涨。
因此改革需要一个脚步一个脚印的缓慢推进,让投资者逐渐认可赞同。注册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系统的基础制度建设护航,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而不是以加大支持实体经济为幌子贸然实施,更不能出现注册制就是支持实体经济最佳方式的主流声音,那是不负责任的,会被市场错误认为是管理层在为大跃进式扩容寻找一个借口,是在损害自己的利益。
中国市场要想长期稳定,长期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动态平衡系统,简单说就是投融资平衡,新股扩容再融资减持交易消耗资金量与新增资金量大致维持平衡,让投资者觉得可以承受,让市场各方公平博弈,而不是借着支持实体经济为名,行大扩容之实。同时投资者的合法利益要得到保护,一旦受到不法分子侵害,能够得到及时便利的司法行政救济,让投资者觉得自己利益得到保证。
改革进程改革方式得到多数投资者认可,而不是某些所谓专家不顾实际的鼓吹,才是中国股市良好发展的关键中的关键。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