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价值摆动引爆全球经济金融危机(II)
通过前文对美元价值摆动周期的大致划分,我们很容易地发现,大约6-8年摆动一次,15年左右形成一个摆动周期,每一摆动周期引爆一轮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金融危机,同时引发一轮黄金等贵金属和石油等各种原材料价格的暴涨或暴跌。与此相伴,美联储对美元实施一轮加息或降息的货币政策周期,这两种周期通常都是互为因果的,但也绝非必然,后文将会对其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笔者将这种摆动称之为美元的价值摆动,即这一摆动形式是美元这一货币符号游走在其反映的国际货币价值与国内货币价值这两种不同价值之间的具体表现形式!2009年时本人曾专门撰文详细分析过美元的这种双重价值问题(请参阅笔者文章《破解困扰全球经济界的难题(IV)--美元的价值究竟被低估了还是被高估了?》),文中指出由于“以美元为中心的浮动汇率制”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安排,让美元这一美国的国内货币充当了国际货币,从而让其既反映国际货币的价值又反映美国国内货币的价值,而这两种货币价值是不相等的,作为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美元,在“价值发现”和资本逐利本性的驱使下导致美元流进或流出美国,从而产生了这种美元摆动或称之为“美元周期”的金融现象。从这一角度去理解代表美欧金融寡头利益的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和有关智库或民间组织及有关国际组织为何要极力鼓吹和全力推动“全球金融自由化”的金融理论就很容易了,因为只有在其资金能够自由流进流出世界各个国家的情况下,才能顺畅地实现其资本逐利的目的。
了解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历史的细心的读者在阅读到这里时可能已经发现了一个能够“质疑”笔者观点的问题:既然美元价值摆动与“以美元为中心的浮动汇率制”的国际货币体系密切相关,是因为美元拥有双重价值而产生的,那么为什么在1976年的“牙买加协议”之前还没有运行“浮动汇率制”的情况下,当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的1971年及其后几年就产生了第一轮的美元价值摆动现象?在固定汇率制的国际货币体系框架下,也能让美元产生出双重甚至多重价值吗?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美元是否会出现双重价值,与实行固定汇率制或浮动汇率制的国际货币体系没有关系,只要让美元充当国际货币,由于货币价值定律的客观存在,就必然会让美元产生出双重价值。这一论断当然不仅仅适用于美元,对任何货币都是适用的!
为更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重温笔者曾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安排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剖析与批判的观点是必要的(注:所谓“双挂钩”系“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固定兑换制”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的简称,这两大“挂钩”制度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在该种固定汇率制的国际货币体系框架下是如何让美元产生出双重甚至多重的价值差异,因而可以达到从理论上圆满地解答1971年—1979年间第一轮美元价值摆动的目的。
笔者在2010年撰写的系列文章中分析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本质上是企图人为地让美元的国内货币价值恒等于美元的国际货币价值并恒等于黄金的货币价值进而恒等于黄金的(国际)商品价值;同时,也企图让其他国家货币的货币价值恒等于美元的货币价值进而恒等于黄金的(国际)商品价值。根据笔者的货币价值原理和理论计算公式,这是不可能达到的幻想!美元的国际货币价值与其国内货币价值的变动方向并非是一致的,二者的价值变动幅度与黄金的(国际)商品价值变动幅度也是相差很大的,其他国家的货币的货币价值变动方向和幅度也各有自己的特点,更不可能与美元的国际或国内货币价值变动方向和幅度保持一致,这些货币的价值自然也不可能保持与黄金的(国际)商品价值恒等。然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国际货币体系安排下,人为地强制实行美元和其他国家的货币价值与黄金的(国际)商品价值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并且让美元代替黄金充当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正是这一“偷梁换柱”的安排让美元拥有了国际货币功能,由于货币价值定律的客观存在而让其产生出国际货币价值,其结果就是美元这种货币符号产生出了美国国内货币的货币价值和国际货币的货币价值的双重价值。
同时,又由于该货币体系人为地规定了35美元=1金衡盎司黄金的官方兑换率,让美元还附上黄金的货币价值和黄金的商品价值!其结果就是美元这一种货币符号需要同时反映或体现四种价值:美国国内货币价值、国际货币价值、黄金货币价值和黄金商品价值,这种客观上的价值各异与主观上的强制价值恒等的四种价值的内在矛盾冲突,在制度刚成立这四种价值差异不明显时,尚可维持该制度的稳定,但是随着这些价值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其内在矛盾冲突就越来越严重,不可能长期调和以继续维持其稳定,结果就是这种人为制度的垮台。因此,笔者当时依据货币价值原理在详细剖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严重违背货币价值定律后,断定这种货币体系是不可能维系下去的,是必定会崩溃的!果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只维持了短短的二十余年就落得垮台的结局而让该货币体系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短命”的国际货币体系!
既然在固定汇率制框架下因为让美元代替黄金充当国际货币而让美元产生出多重的价值差异,在该国际货币体系崩溃后的1971年—1979年间产生第一轮美元价值摆动就是一种必然出现的结果了,因为美元价值摆动产生的根源就在于美元本身存在双重或多重价值。
此外,从上一篇文章列出的数轮美元价值摆动引发的美元指数的变动幅度进行比较可以发现,1971年至1979年的第一轮摆动引发的美元指数的变动幅度是最小的,大约只有27%,原因何在?这需要我们回顾“布雷顿森林体系”事实上垮台的1971年及其后数年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实际运行状况:当时尼克松总统虽然宣布美元相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一次性贬值15%,但直至1976年的“牙买加协议”之前,国际货币体系仍然维持着运行固定汇率制,加上当时还没有实行今天这样的“金融自由化”,国际间货币流动没有今日这般自由快捷,即使当时欧洲各国拥有了超过5000亿的“欧洲美元”,但其流动性也相对有限。因此那一轮美元的价值摆动,体现在美元指数的波动幅度上就没有很大,只有约27%,较之其后实行浮动汇率制之后发生的数轮美元价值摆动所体现的波动幅度要温和很多。笔者要指出的是,虽然那次的美元指数波动不大,但并不代表那次美元的国际货币价值与其国内货币价值的差异也不大,只是因为余留的固定汇率制的影响和金融流动性的限制,让美元的这两种货币价值差异没有通过美元指数的波动充分表现出来而已!
从美元指数表达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程度这一角度而言,大国之间实行浮动汇率制所导致的金融市场的动荡要比他们相互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要大得多!或者说,大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要比实行浮动汇率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要有利得多,更能为全球各国开展经济活动提供稳定的宏观金融环境!
(未完待续)
特别申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制订投资策略或进行投资操作,损益自负!
杨钦松
2016年1月10日撰写于雅加达
参考文献:
1.人类正要迈错第三步--评多中心国际货币体系 XI
http://www.chinavalue.net/Finance/Article/2010-5-18/191273.html
2.破解困扰全球经济界的难题(II)--为什么“特里芬悖论”不成立
http://yangqinsong.home.news.cn/blog/a/0101003458D6095431FD597B.html
3.杨钦松博文‘破解困扰全球经济界的难题(IV)--美元的价值究竟被低估了
还是被高估了?’
http://yangqinsong.home.news.cn/blog/a/0101003458D6099926355D7B.html
4.杨钦松博文‘为什么美元在国际上贬值的同时在美国国内能保持价值的相对
稳定?’
http://yangqinsong.home.news.cn/blog/a/0101003458D60A045C755DFB.html
5.为什么美国的货币量急速地上升了,但没有出现通胀?
http://yangqinsong.home.news.cn/blog/a/0101003458D6093C58175D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