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七大人才战略(三)续
3、质量是人才战略的“着力点”(续)
日立在确立了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的同时,还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首先,设立名为“品管部”的质量保障机构。“品管部”下设QA 、QC、IQC三个分部,直接对工厂最高领导层负责。QA即品质保证(Quality Assurance)分部,它全权负责产品出厂前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安装调试、检验和审核生产制造、检验检测等工作,拟定并发布质量标准和检验手段,通报产品质量状况,处理质量问题等;QC即质量检验(Quality Check)分部,负责对产品进行事后检验并将结果上报QA部;IQC即进料质量控制(Importation Quality Control)分部,它负责对所有外购件、外协件及外购原辅材料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产品无论来自新老客户,都必须经过严格检验,合格盖章后方可入库。另外,这些材料由库房进入车间时也要进行必要的进料质量控制,发现不良品一律退回仓库,统一退给供货商。层层进行进料质量控制,从而提高产品的优质率。
其次,建立全面的厂内厂际质量保证体系。为了使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始终贯穿“零缺陷”的质量管理,日立在公司内部不仅建立了涉及各部门工作的“全信息反馈网络”,还建立了包括质量指标保证体系、质量检验保证体系、质量组织体系和生产过程质量保证体系等四大保证体系。同时,为了给质量管理提供有力保障,日立还选择了能反映从部品进厂到生产制造,再到用户使用全过程的8项指标作为考核对象,并将这些指标逐层分解、分级管理。在内部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上,为了有效地保障了进料质量,日立公司还与为其提供配套部件的厂家签订了“质量、技术、管理经济合作协议”,组成了代管、合作、合资、协作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联合体。经济联合体中的各成员厂遵守共同的章程,实施外移协作部件生产线验收、厂际质量保证体系管理、部门投资入股企业管理、厂际信息管理等一整套管理办法和具体措施。
第三,制定标准工作时间。为了均衡生产促优质高产,日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规定了标准时间及实际工作时间,据此安排流水线的直接生产人数,并根据产品生产节拍安排每一个工位应当完成的动作,使每个工位的作业尽量一致,这就可以有效的保持流水线生产的均衡性。这样使各个工序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并在生产过程显示出既紧张又轻松的节奏。同时,为了使员工在收工前每1分钟都能够做到精神饱满,保证了当日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公司还采取了相应的经济补贴手段和服务措施,以鼓励职工在劳动空隙增加营养和热量。
第四,建立全面激励机制。在企业质量管理中,日立公司认为最关键的要素是人,所以公司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很注意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刺激职工的竞争心理。一方面,推行质量工资制,公司把质量与全体员工的工资挂钩,即从每个人的工资中提取一定数额作为质量工资,并按每个人的综合工作质量进行考核评分,根据得分进行质量工资的分配;另一方面,在公司内部推行民主管理,积极采用员工的合理建议,组织研讨班,制定“零缺陷”活动计划,增强员工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质量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