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开发中如何提升“人气”——基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


旅游地开发中如何提升“人气”——基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
“人气”是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一个最神奇的经济要素。所谓“人气”,就是吸引人心的程度和满足人心需要的程度,它是创造人心的需求、依靠人心的需求支撑的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经济要素。魏小安曾指出,做旅游要聚人气,项目的开发必须对应相应的人气。对旅游资源开发而言,“人气”主要体现在“心经济”和“眼球经济”两个方面,如果说“心经济”蕴含着获得人气的根本法则,那么“眼球经济”则传达着提升人气的密码。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心经济”主要是指旅游资源开发的需求导向,“眼球经济”则意谓旅游产品(景区)的形象传播与市场营销。
越来越多的专家指出,当前已进入一个人们追求心理和精神需求的“心经济”时代。吴必虎曾指出,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为满足人类精神消费为目的的产品的创设和生产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种种产品的生产一改以往以物质形态为标志的工业化社会的经济指标,代之以精神享受为标准的新的衡量方式。旅游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消费方式,成为整个精神经济视野中深受开发商和研究者注意的崭新领域。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精神经济与此前所有的物质经济都有着本质区别,突出表现在产品的泛精神化、生产的个性化、经济的虚拟化、经营的分散化、精神资本的主体化和名声主义等方面,这促使技术、设计和品牌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变量,智力劳动与知识资本成为主要的投入和价值驱动要素。旅游资源开发实质上就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生产活动,知识、信息、创意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策划、规划、设计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形象、营销和品牌是必须考虑的内容。同时,精神产品价值形成具有历史继承性、独创性和消费者的介入性,这要求旅游资源开发主体必须具有创造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意技巧,注重从异时、异地和他者中进行思想采购,重视潜在旅游者的意见表达和亲身参与。在为昭通大山包国家公园进行总体策划时,笔者提出了包括清凉之旅、公益之旅、创意之旅(摄影创作)、生态之旅(环境教育)、贞爱之旅在内的产品体系,其中“贞爱之旅”就是针对精神需求、情感消费和心灵营销提出的。
21世纪是眼球经济时代。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不是土地、厂房、劳动力或者信息本身,而是大众的注意力。谁赢得更多的眼球,谁获得更多的关注,谁就有更多的机会。受旅游资源不可移动性、消费异地性、产品不可储存性的影响,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替代品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旅游资源资源开发中必须研究如何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注意力不仅事关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景观的生命力和产品的竞争力,事关旅游形象传播的效率、市场营销的效率和品牌塑造的效果,与旅游审美、旅游景观、旅游凝视理论密切相关,是旅游资源开发乃至整个旅游科学研究中应引起重视的领域。为了提高注意力管理质量,旅游资源开发主体应提高对传媒作用的认识,加强吸引物设计,创新形象传播方式,实施注意力营销,持续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在这方面,普达措国家公园积累了丰富经验,例如实施大陆地区第一个国家公园的概念营销、拍摄《美丽的姑娘》(MTV)和《高海拔之恋Ⅱ》(电影),尤其是谢娜、张杰大婚这一事件营销,更是为普达措赚足了眼球、攒够了人气(来源:李庆雷,暴向平,肖洪磊.广义虚拟经济视阈中旅游资源开发理论新探.《旅游研究》,201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