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近川音,
耍字嘴上挂。
人文焕奎光,
梯田美如画。
爱唱花鼓子,
舞台方桌大。
炕炕酥脆香,
米饺用油炸。
猪血豆腐干是贡品,
白火石汆汤扬天下。
一、讲话近川音。汉阴与四川并不直接接壤,汉阴人本是陕西人,可去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人家一听其说话,就认为是四川人。汉阴与安康市汉滨区紧相连,但双方口音截然不同,差异很大;汉阴人讲话近川音,汉滨人说话近秦腔。
二、耍字嘴上挂。“耍”字本是贬义,如耍人、耍笑人、耍手腕…在很多国人看来,玩不能叫耍;而汉阴人不同,将“耍”字赋以褒义,情深意长,带有诚挚的真情和善意。如请您到家去玩,便说“到我家里去耍”;叫您多玩一会,就说“多耍一会嘛”;问您好玩不好玩,则说“好耍不好耍啊”,等等。
三、人文焕奎光。汉阴虽然是个小县,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老城文峰塔上就写有“人文启秀焕奎光”的字句。《安康地区志》等记载,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初期,在汉阴建有巴子国,简称巴国。巴国创造了璀灿的文化。如古代巴人能歌善舞,中国古代典籍记载最古老的音乐创作便产生于巴子国。西汉至唐代宫廷乐舞,就源于商末汉水巴师伐纣时的“前戈后舞”。先前在汉阴民间流传的踏踢舞、摆手舞、腰鼓舞、盾牌舞,近代的许多民间歌舞,都是古代巴人歌舞的流变。《安康地区志》记载,在汉阴最早设置的县叫安阳,时间在公元前202年,已有2200多年。汉阴有世界名人怀让,他创立的禅学思想,不仅对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而且东传韩国、日本,影响遍及东南亚,近代更向欧美传播,使东西方文化在更深层次的精神领域中交融。近代更有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三兄弟,简称“三沈” ,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均是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享誉中华的文化大师。
四、梯田美如画。凤堰梯田是目前秦巴山区发现的唯一连绵成片,保存最为完整,面积最大的清代梯田,现在还在耕种,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陕西十大发现之一,2012年被授予中国第一座移民生态博物馆。古梯田形态原始,阡陌纵横,线条流畅,集“山、水、田、屋、寨、村、庙、古遗址”为一体,融“浑厚、雅致、奇趣、清新、壮美”于一身,是汉阴历史文化、湖广移民农耕文化与陕南自山水相融合的产物,能充分体现出梯田的自然美、古朴美、形体美、文化美。
五、爱唱花鼓子。花鼓,又名小调,锣鼓伴唱即兴杂唱,有歌有舞,顾名思义称花鼓。唱花鼓是汉阴民间中最常见、流传最广,普及面最高的一种娱乐形式。它最大的特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局限,能即兴创作演唱。特别是在逢年过节等欢乐喜庆的气氛中,只要敲起锣鼓,便可吆喝着唱起来。
六、舞台方桌大。汉阴有一种地方文艺,叫小场子(地蹦子),就是在方桌上表演的。小场子是歌、舞、戏的综合表演形式,由一丑一旦两人对歌对舞。和东北二人转相比,自有其特色:一是演技独特。在方桌之上既歌又舞,有唱有念,且蹦、跺、颤、扭,在全国演艺界十分独特,特别是丑角瞬间即变的“帽花”,旦角“小颤步”突出的活泼、欢快情绪,比东北二人转还要绝;二是演出简便。一张桌子,方寸之间,既能登大雅之堂、上大舞台,又能在村头院落、社区街巷开演。也可不用方桌,在地上表演,汉阴俗称地蹦子;三是节目灵活。有传统曲目,新编曲目,还可现编现唱,搞几分钟的“串场”,灵活机动;四是雅俗共赏,风趣诙谐。汉阴小场子借丑逗乐,生趣悦人,只要进行系统化、全新化的改造,可以叫板东北“二人转”,在全国叫响。
七、炕炕酥脆香。炕炕指炕炕馍,营养丰富,薄近大麻片,不干不硬,不疲不软,酥脆可口,耐贮藏不变质。它分圆炕炕、长炕炕,甜炕炕、咸炕炕几类。是汉阴的特色小吃,也是世界芝麻饼家族中的稀有品种。它历史悠久,驰名陕西,深受北京人、上海人、深圳人及海外华人的厚爱,也是当地人的馈赠佳品和外出旅游携带食品,已被评为陕西名小吃。可伴嘴当零食吃,可作早餐、夜宵配合牛奶或豆浆吃,咸炕炕馍也可涂豆腐乳烤着吃,油炸后蘸香醋辣椒吃,还可以作为拼盘入席吃,能吃出各种不同的风味来。
八、米饺用油炸。汉阴有一种巴掌大的饺子,是饺子王国中的老大,饺子家族中的稀有品种。它是米做的,馅是多样的,用菜油炸的,风味独特,已被评为陕西名小吃。
九、猪血豆腐干是贡品。将新鲜猪血拌入豆腐中,加入碎肉丁、葱花、调料、食盐,揉成蒸馍样圆团,经霜冻风干,就能做成猪血豆腐干。这是中华豆腐干家族中的特有品种,久负盛名,明清两代是汉阴官吏向皇帝进贡的食品呢。可佐酒小吃,可夹馍作早点,可作旅行食品,也可小炒或凉拌入席。
十、白火石能汆汤扬天下。在一般人眼里,石头怎么能和烹饪搭上界?可汉阴城李氏家族清代发明的白火石汆汤,代代相传,2012年普及酒店农家乐后,已成为陕西名菜,扬名海内外。汉阴研究》两书介绍的做法是:将河里流动水中的纯净白色河卵石捡回,放炉火中烧红,投入锅周贴有生肉馅饼的料汤中,汆出的肉饼异样香酥,汤汁特别鲜美,比常规办法烧的肉丸汤好的多,而且有进补及去火作用,算是一绝。
(载李家成著《汉阴拾韵》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