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社会投资 亟待政策配套


启动社会投资  亟待政策配套
 
    去年,中央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企业和个人等社会投资却没有相应增长。今年,在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如何启动社会投资已成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问题。
 
    最近在工作中接触的两件事,使笔者认为——启动社会投资,亟待相关的政策配套实行。
 
    一件事涉及土地政策。为了保护耕地,前两年国家对非农占用耕地实行冻结,除了省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都不能占用耕地搞建设。去年底,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成都至南充高速公路征用了我县2984亩土地,而被拆迁的乡镇企业和农户的建设用地却得不到很好解决。一个被拆迁的页岩机砖厂,看上了一处交通方便的地方准备抓紧迁建,以免误了加大住宅投资带来的好行情,需要占用一些耕地和非耕地,却在国土部门办不到手续,反映到县长、书记处,由于关系政策法律,县长、书记也很难办。有的被拆迁户希望在乡镇附近修住房,也由于要占用耕地而得不到满足。这些企业和农民都说:国家要建设就可以用地,不让我们用地,我们到空中去投资去建设吗?确实,今年新的土地法实行后,企业和个人究竟如何申请用地,政策亟待明确,并大力宣传,以利启动投资。
 
     二件事涉及社会投资基础设施的政策。去年6月黑龙江省委书记徐有芳就在《中国经济导报》上提出了“持股修路,收费分红”的建议。但现行的收费路标准必须是一级路10公里、二级路20公里以上,才能由省级有关部门审批收费权,而且还在酝酿提高标准。而在我们这样的丘陵地区,县道路、乡道路不需要修到一级、二级的标准,也就不可能审批到收费权。去年由于县内的一条省道改建危桥,交通部门希望车辆走国道,但许多车辆图近还是挤上了几个乡新修的水泥路。为了修这些水泥路,农民集了资,乡镇贷了款。看着新路不堪大型重车的辗压,一方面是为了减少车流,一方面也为了筹集维修资金,乡镇自发地上路收费,但不久就被上级有关部门禁止。这些乡镇的干部和农民很有意见:由于路太烂,使农资运不进,农产品运不出,乡镇才冒着增加农民负担的风险,集资和负债修好路。还不知何时才能还清债务,就眼看着路要被辗坏,又不让收费,谁还有积极性修路了。大家都不修路,农村落后的交通面貌何时才能改变?是啊,国家和各省能把国道、省道建好管好,禁止住乱收费就很不容易了,县道、乡道可以放权给市、县去管理,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去制定收费路的标准,这样有利于调动各方面投资修路的积极性,较快地改变农村交通的落后面貌。
 
    投资有关的政策,涉及面很广,需要各方面的政策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有效地启动社会投资。
200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