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净值人群实现财富再创造


据媒体报道,招商银行和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公司26日联合发布的《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在资本市场回暖、新兴投资产品不断涌现的拉动下,2014年末中国个人总体可投资资产达到112万亿人民币,相较201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高净值人群规模则突破100万人,相较2012年增长了33万人,与2010年末相比已经翻了一番。同日,瑞银和普华永道也联合发布2015年亿万富豪报告。报告指出,过去五年的数据显示,财富创造正在从美国向亚洲转移,特别是中国。已成为全球超级财富的创造中心。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财富创造中心,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更让中国的财富增加步入快车道,让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积累速度更快。需要指出的是,资本市场对财富的创造,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必须以实体经济、实体产业为基础,以消费需求为前提。否则,就会形成越来越多的泡沫,使财富最终变成灾难。如美国的次贷危机,说到底就是财富泡沫过多、资本与产业不协调的结果。

 

要想使财富不成为累赘,不给人类带来灾难,自然是财富的再创造,特别是如何高净值人群手中的财富实现再创造,而不是一味地满足于资本市场的泡沫积累、满足于在虚拟经济领域清点财富符号,而看不到实实在在的社会财富。

 

而从报告提供的信息来看,目前,中国的高净值人群,投资的注意力显然还在金融领域和资本市场,特别在资本市场不断兴旺的情况下,增加资本投资和金融投资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数据显示,在受访的高净值人群中,有超过50%的预计未来一到两年会考虑增加金融投资;另有约43%的受访者表示会保持现有金融投资规模。相反,愿意投资传统制造业的比例却只有10%左右。

 

不过,也可以发现,除增加金融投资之外,高净值人群对创新行业和消费领域的投资热情也很高。很显然,这与当前中国所倡导的创业创新是不谋而合的,也可以说高净值人群在选择投资方向时,也是充分考虑到国家的政策取向和投资目标的,并不是一味地把眼睛盯在资本市场等暴利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经济步入转型期,经济增长速度也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虽然社会财富和高净值人群的增长还没有象经济一样迅速步入中高速增长期。但是,如果高净值人群不具有财富再创造意识,不把已经积累起来的财富投资到能够产生新财富的领域,而继续满足于通过资本市场分行财富符号,也是相当危险的。毕竟,财富符号与财富还是有相当魇区别的,只有在财富足够丰富的情况下,财富符号才具有坚实的保证,才不会形成泡沫。因此,高净值人群决不能把财富再创造局限于财富符号的再创造,而必须创造出实实在在的社会财富。很显然,实体经济才是财富的基础和保障,才是财富符号不被泡沫化的根本。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高净值人群只有10%的人愿意投资传统制造产业,那还有何财富创造可言呢?显然这是不正确的,也是偏面的。因为,实体经济并不代表只有传统产业、传统制造业,新经济、新兴产业、创新产业、现代商业等也是实体经济,同样能够为财富避免泡沫化提供保证。只是如何让高净值人群既能关注传统制造产业、也能关注新兴实体产业,才是最关键、最重要的。

 

毫无疑问,政策上引导是高净值人群是否愿意投资实体经济、实体产业的关键,毕竟,中国经济仍处于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交叉作用、共同作用的阶段,政策的任何变化,都会对高净值人群的投资热情产生影响。因此,如何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政策,鼓励高净值人群投资实体经济,或者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结合起来,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此基础上,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让高净值人群在投资过程中不受到诸多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政府的行政审批、管理、执法等,都会对高净值人群的投资热情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年来,中央持续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取消或降低各种收费,可以说都是改善投资环境的具体举措。

 

同时必须看到,高净值人群是否愿意投资实体产业,与市场上的暴利现象多不多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年来,资本大量撤离实体产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地下金融等提供的暴利过多。所以,如何遏制暴利行业的出现,对高净值人群的投资也影响很大。

 

当然,如何控制高净值人群的财富转移,也是当下中国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因为,一半以上的富人准备移民,决不是一种好现象。自然,这也与他们的财富已经不与实体经济、实体产业绑在一起有关。如果每个高净值人员都有大量的产业存在,移民的概率也就会大大降低。说到底,还是要通过政策引导等鼓励高净值人群加大投资四季度,力争使财富的再创造能够在高净值人群中形成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