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做自己就好


副标题:简评《读了博士不当官,你什么都不是》

 

当官,本来是一件平常事,本质上就是为人民服务。但是,在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格局下,尤其是在这种计划市场双轨制下,他们可以变现手中那不受约束监督的权力,从而变成大富翁,所以也就不正常了,运气如果不好,就锒铛入狱,一失足成千古恨了。2015年1月12日,习总书记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指出,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选择从政就不要在从政中发财,选择发财就去合法发财。要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与此同时,习总书记还有两个用典,一个与郑板桥有关,另一个与张伯行有关。
       郑板桥有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杨立新先生作了这样的释义,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一首题画诗,是他在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巡抚包括的,约创作于乾隆十一,十二年间(1746—1747年)。当时山东大涝,潍县尤烈,饿殍遍野。郑板桥即令“大兴修筑,招远近饥民赴工就食”。有人提出应先上报朝廷,他断然拒绝道:“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这首诗巧妙地以竹声作引,托物取喻。首句写自己在衙署书房内休息,听到窗外风吹竹叶之声。一个“听”字,凸显了作者在特定情境下忧心如焚,夜不成寐的心境。次句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联想到民间百姓的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作者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第三句中,些小:微小。吾曹:我辈,指自己和包括。是说虽然我们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冷暖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第四句中,“一枝一叶”表面咏竹,暗喻民间疾苦,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寓了作者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

       清代廉吏张伯行有句名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毫一厘,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杨立新先生作了如下解释,张伯行(1652-1725年),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曾任福建和江苏巡抚,官至礼部尚书。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著称。他从不收受下属的礼物,极力反对以馈赠之名,行贿赂之实,被康熙誉为“天下清官第一”。张伯行在福建巡抚任上,为了杜绝接踵而来的送礼者,特地撰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张贴于居所院门及巡抚衙门。那些送礼者见此犀利檄文,不敢自讨没趣,便悄然离去。这篇檄文也不胫而走,广为传诵,被人们誉为为政清廉的“金绳铁矩”。这篇《禁止馈送檄》,全文仅56字,共用了8个“一”字,申述了关心人民疾苦,注重个人名节,反对送礼行贿的主张:“一丝一粒”虽小,却牵涉我的名节;“一厘一毫”虽微,却都是民脂民膏。对百姓宽待一分,那么百姓所受的恩赐就不止一分;向百姓多索取一文,那么我的为人便一文不值。体现了廉洁奉公的做人原则与道德操守。

       确实,当官绝非小事,除了加强个人修养以外,制度的改进不可或缺。也就是说,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厉行民主法治之道。有人撰文指出,中国腐败问题,主要在于“滥用职权,铺张浪费,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其关键在于一个“权”字。权力滥用,浪费贪污受贿谋私等等接踵而至。在中国“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中,“中国腐败问题”被网友评为未来十年十大挑战之首;“人民网”调查显示,94.5%参与投票的网友认为“中国社会腐败问题很严重”。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曾综合各方面数据,包括公开的和一些人大代表的议案,推算仅2006年的政府“三公消费”规模在9000亿元左右,其中公车消费4000亿元左右,公费出国是3000亿元左右,公款吃喝2000亿元左右。9000亿元是个什么概念? 2006年中央决算情况报告称,2006年全国财政总收入39373.2亿元,总支出40422.73亿元,“三公消费”占收入支出超过22%。
       在我苗实看来,当官也罢,做学者也罢,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无高低贵贱之分,本质上各有利弊。也就是说,当官有当官的风光或苦衷,学者有学者的幸福或难处。譬如,当官的威风,学者比不了。但是,学者享有的那份宁静,当官望尘莫及。卢梅坡,宋朝末年人,他有首诗,相当有名,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什么意思呢?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说起当官的烦恼,不少人暗自埋怨,甚至大吐苦水:总有人在不适宜的时候来找你,并求你干不适宜做的事。当然,他会拿出许多你不适宜收的东西,但你总是要不适宜的收下。你总是在梦中惊醒,因为担心你的那些不大好见光的东东一不小心见了光。在你沉醉在酒池肉林的时候,身体渐渐发福而心眼也正渐渐缩小,病魔缠身,痛苦不堪。年轻学子们,在有幸成为博士后,一心一意去做学者的话,至少就没有权力金钱美色所交织而成的所谓“刀山火海”对个人身心的吞噬和摧残。尽管经济上拮据一点,但作为甘于淡泊的知识分子,醉心专业文化,实现自我价值,从而精神得以满足,一生拥有平安。

人大经济论坛相关讨论:

武汉科大:【读了博士不当官,你什么都不是】某君对我说,今年他回老家,村子里的人问他,你读了博士,现在当什么官了,他说没当官,只是个教授,村民说,你读那么多书,没当官有什么意义,并说本村阿W只是硕士,现在省发改委当处长,人家住别墅,父母在村里乡里县里都很受人尊重,人家回老家都是县里派车送,你回家却坐公交车,人家过年县乡领导又是拜年,又是请饭,总之。。。。。。某君说,他其实跟阿W很熟悉,因为他们当年一同考上硕士,后来走了不同的道路,没想到今天在村民眼里竟有如此差别。

武汉理工教授:确实如此,不但村民这样,就是那些当了处长以上的,当年一同考硕士的同学也会变,我一同事当年在单位被人瞧不起,连老婆都找不到,1996年我考上硕士后多次鼓励帮助他,给他寄资料,后来他终于考上了,现在这家伙做了某消防支队的处长就不理我了。

mingjingfeitai:这是实际情况,有一优秀知识分子同学过年时给我讲,他的同学在市政府是个实权科长,后来就不理会他了。

lisong-1227:走自己的路,让他人去说吧。

很大的小:自己在乎自己就行啦。
流浪者12343:一人当官,鸡犬升天。

文化经济:在官本位的社会,不这样才不正常。
1116:慢慢来,当官也不是一下就当得了的。

912726421:可惜了学术。

ThxAlot:在价值尺度单一的当下,这确实是一个真实反映。

wobushita:走自己的路!
hy880121:十年之后博士再水还是博士,十年之后官爷可不一定还是官爷啊。
lustboy:读书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与你所谓的“村民”想法不同?其实,尽管世态炎凉,但家乡的人们真的在乎你的话,他们会看你过的是不是开心,甚至看你是不是一个好人。所以,往往是自己心里有什么,就看到别人有什么态度。我偶尔回到老家,那些老邻居都说,千万别当官,当了官,好人也要变坏,早晚遭报应。

RDJJLTXMJ:活这么大了,还要靠别人的言论来判断自己的选择,真是可悲!

b751106:讀書跟當官基本上是兩回事,想讀書的讀書,想當官的當官,各取所需!
vcdcinf: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和现在的博士学位并不等同;博士学位只是一个学习的经历和研究范围的限定而已,同古代的学而优则仕完全不同;学而优则仕体现的是结果和取得结果的方法,即仕途一片光明和学而优两个方面;如果要对等来评判,那么博士学位只是学而优之中的非常微小的一部分或许叫学而精则优的这部分吧,同大部分学而优有差别,差别体现在博士专攻于某学科的一个“点”;这和光明的仕途完全不搭边,也就无法做到使万般皆下品了。

happylois:只能说中国还是需要提高农村的普遍教育程度,还有老百姓的认官认权的小市民意识。如果还计较这些,思想涵养还是和他们在一个层次!
shaoqinglong11:其实这不是教育的问题,是社会权利分配的问题。政府权力太大,自然会导致官本位的思想。等权利分配均衡了,大家自然不会以做官为荣了,与教育关系并不大。

Soulmatezzy:现代人们还是有官本位思想,毕竟学而优则仕,已经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

xtdxnlm:官本位,和金本位是一个东西,实际上。做教授,同样为国家做贡献。深层的东西,老百姓看不到,看到的是派,看到的是钱。8项规定下,谁还敢那么耀武扬威,大吃大喝,还官车接送,迎来送往。公车私用,基本杜绝了。将会不敢派讲排场了。公务员夹着尾巴做人的日子到来了。你可以问问当官的,怎么评价教授这岗位。

yayh06:在村民眼里,本村出了个官员,可能对他们来说还有点盼头(实际上不一定能拿到什么好处)。但,一个博士,一个高校教师,估计和他们八竿子也打不着。他们的娃娃也不见得读书,你能帮上忙~

luozhen:有贡献的人应该受到尊敬。
gloryfly:就两个个案的比较结果,有科学意义么?你如果要找读了博士不当官,又挣了大钱,有社会地位,有XXXX的,例子多得是~~~

panda619:教授,医生成为最受人尊重的职业就好了,不少做官的什么都不会!

lfg0202:嗯,用村民的眼光审视自己这种境界是不是太高了?

research:在俺看来,即使做了博士又当官,也什么都不是,因为当官发财之代价就是以出卖尊严良知为代价。别怪俺没提醒你:当了官的最大风险是,ZYK的今天也许就是你的明天。

zhxjin:改革这么多年了,中国农村依旧这样,他们只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不用付成本的好处。他们总想能像打地主那会,开个斗争会,地主家的财产就是贫下中农的了。在他们眼中,当官的钱是不用付成本的,只要捞得到就是本事。那些当官的也有本来不想捞,村民和亲戚一说,不捞没面子,父母不高兴。过年的时候我对母亲说,幸好您儿子当年没当官,否则今天很可能被当成小老虎或者大苍蝇打死了,您儿子要是坐牢了,您晚年什么面子和保障都没有了。母亲说,你可以不贪污啊,我说,我不贪污,人家送东西给您,恭维您几句,您肯定会反复要我办事的。这些年农村出身的官,没有几个不贪污的。很多是为官一任,害民一方。村民互相攀比,比车比房,而对于弱势群体,则以欺压为乐。民国时代乡绅早就被消灭掉了。最新社科院报告说每年农民转移收入1783元,很多农民低于1000元,很多被截流了。不过比起以往,转移支付直接打入个人帐户,直接转移支付成效大增。当官的好处,就是给亲戚朋友发财,自己拿命换吃陪喝,国民支付大量税费和医药费。这种不创造价值的发财,其实就是发财的强盗逻辑而不是市场逻辑。

xiaoshiyue:都是先当官后读博士,读博士想当官就是做梦!
forever610ly: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当你失意的时候,没人会去关心,更没人会去在乎;当你稍有成就就会一举成名天下知。路人永远只是充当看热闹的角色,每个人骨子里实际上最在乎的还是自己,他人的家长里短,峥嵘岁月也只是看客们茶余饭后的笑谈罢了,而这种言行却会在当事人及其至亲至故的家人朋友的价值观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家只在乎你飞得高不高,却不关心你飞得累不累。社会化程度越高,这种现象愈发明显。想说,“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要被他人的眼光乱了分寸,失了阵脚,做好自己,自己努力了就好。

sjing21:人各有志,选择了就不后悔,做官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guosg:生活不是给别人看的,关键是自己要有正确心态。
kevinion:在中国,政治统治一切!
00mw00:大学里面,不少学校教授不争个副处也啥也不是。
dxw1993:个人觉得,当官有两种人。一种是为了把自己体验到的民间疾苦,能传达和解决。另一种纯属为了显摆,或者为了办事方便。高学位的人当官,可以推进政府建设。老一辈的封建,固步自封的思想需要有人改变,不能一成不变。可是,村民那些想法,还是很封建啊。有很多官也很亲民,有些官也很有架子。还是看个人理解,读博士是为了更进一步的研究了解,或者工作需要。其实我还是觉得,有知识,且会做人的人,才厉害。厉害的人不一定学历高,官大。学历和官职也只是外在的一种称谓上的认可,关键还是做人。

花茶物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并不一定读了博士就非得当官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同样好好教书呼吁人,做一个知识的传播者培养好下一代同样让人敬佩。教学之余还可以捎带做点自己喜欢的科研,不也挺不错的嘛?我们应该摆脱学而优则仕的陋习,尤其是在农村,思想观念太落后了。

sjtusjtu:中国的知识分子,传统的恶劣本性,第一就是怕死,第二就是爱当官,结果中纪委就会找你了,哈哈。

fzumse:我觉得这个话题挺有意思的,来逛论坛的同学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也是从事经济管理学习,教育或研究的,还会在乎几个村民的说朴实也好说愚昧也好的认识。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上面这个问题就好比用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和美国的GDP增长率一回归,MD,二者呈现正相关关系,那是不是表明中国人生的越多,美国GDP越高呢?博士是学位教育的事,当官是个人职业发展的事,从LZ内容来看还有涉及到社会评价等,这种混杂多个敏感词语的标题看起来很醒目,稍微一思考,啥靠谱的结论都没有。没有任何念头,只是娱乐自己一下。

iorent:人这一辈子,无非就是为了追求“物质生活”或“精神享受”,或者“两者兼得”。“学而优则仕”,“教而优则仕”确实是大众追求,但物质生活可以衡量,精神享受难以量化,两者本身就没有什么可比性。道不同不相为谋,没有交集岂不是更好?

sunnyhbzhbz:中国是一个严重的官本位的国家,农村人只是更典型而已。如果想选择自己喜欢的,就不要太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你,否则你就去选择从政。
 

lawlei2011:普通的中国人,不会尊重知识,只会尊重权力与金钱。对于这种人,你是博士又怎么了,因为你帮不上他,对他便没有一丝一毫的价值。即便是农民,也非常实际,你若对他无利用价值,当然就不会看重你了。不过,你要他(她)看重干什么呢?过自己的生活?自己生活得自在,才是最重要的。至于那种当了官就看不起人的那种所谓的“老朋友”,或者所谓的”患难之交“,自他当了官之后,你就不用与他拉拉扯扯的啦!不值得!当了官实际上就不是人了,是官,他所讲的,就是所谓的”官场规则“,什么过去的交情友情对他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甚至于是个累赘。与其被这种人瞧不起,不如干脆就瞧不起这种人。

ABOLUOV:别这样,其实这俩都是一样的。你觉得读博士牛B,他觉得当官牛B,可能都只是以自己的标准判断别人
。有的人就喜欢要饭,你能怎么地吧,他也觉得自己牛B的要死。是不是可以得出结论,牛不牛B,幸福幸福,都只是自己的心态,是不是唯心与唯物的区别啊?

wanziqiang:生活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