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大量的企业案例调研,我们发现企业的盲目创新有五种基本情况,即过快创新、过早创新、过度创新、过虚创新和封闭创新。我们称其为五大创新陷阱,下面分别展开阐述。
1.过快创新陷阱
过快创新是单纯追求技术推出速度而脱离市场节奏的一类创新。不给创新成果一段相对稳定的应用过程,总在快速不断地推陈出新,更新换代,虽然满足了技术人员的创造欲望,但造成创新的不经济。日本的汽车企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品尝过汽车换型过快(平均3-4年)、研发投入过多的教训,尽管赢得了局部竞争的胜利,但给企业背上了较重的财务包袱。相比而言,英特尔公司有节奏地推出新产品的策略,就是对创新进行有效管理的成功案例。从286到586,又从奔1到奔4,再到酷睿,表面看来是按照摩尔定律进行的技术创新、产品换代,实质是对市场节奏的巧妙把握,对游戏规则的灵活掌控。
2.过早创新陷阱
过早创新多表现为“曲高和寡”。过于超前的技术或产品创新由于主要是为少数超前客户服务的,以至于短期内无法形成有效的、有规模的市场。中国的小网通就是押早了。任正非讲:“小网通刚死,宽带就来了。它如果晚诞生几年,就生逢其时了。英雄常常是生不逢时的。有一些人性格很刚烈,大家不认同,我说你就生错时代了,你如果生在抗战时代说不定就是英雄,说不定就能当将军”。跟不上客户需求是问题,超越了客户需求同样是问题,正所谓“领先一步是先进,领先两步是先驱,领先三步是先烈”。
过早创新产生的理由之一,往往是因为强调所谓的长远目标或长期战略,而忽视了企业近期的生存需要。企业创新必须注意短期市场和长期市场的协调,活着才是硬道理。
3.过度创新陷阱
过度创新,是指企业在组织或管理变革方面过于激烈的、急风暴雨式的创新。比如有些国企用人制度改革措施不当引起员工上街、上访,致使改革夭折,因为失去了政治上的稳定就失去了一切。企业规模越大,其管理结构、流程以及人际关系就越复杂,适宜搞改良,不适宜闹革命;适宜循序渐进,不适宜大的震动。华为总裁任正非形象地将这种创新叫“温火慢慢烤”,联想柳传志先生则比喻为“绕大弯”。
4.过虚创新陷阱
过虚创新主要有两类表现形式。一类是形不成专利和标准,不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以至垄断地位的创新;二是只喊口号,没有相应鼓励有效创新的考评和分配机制的创新。过虚创新所造成的问题是,有创新无专利,有创新无机制。
比如,有的公司发明了某种技术或工艺,忽视申请专利或不进行其他保护措施,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或被人参观企业时获取等,竞争对手拿去申请了专利,反过来制约原始创新者自己。
又比如,申请的专利只是图虚名,不懂知识战略运作,不能为企业创造实际效益,不能通过交叉授权获取他人的新技术专利。
再比如,创新成果形不成市场上的“事实上的标准”,等等。能够做实的创新是那种为企业争得某种权力和地位,能够形成企业知识资产的价值化创新。
总之,避免过虚创新陷阱,就是要建立使创新成果“对外权力化、对内资产化”激励和考核机制。
5.封闭创新陷阱
创新不是一味强调从无到有,模仿超越式创新也是可以的!有效的创新要学会继承与发扬、自立和合作的平衡。华为公司为此提出了创新是“70%的继承+30%的创造”的理念。100%自己做,那就是小农意识!任正非甚至否定自主创新的提法:“自主创新就陷死在里面,这是一个封闭系统。我们为什么要排外?我们能什么都做得比别人好吗?为什么一定要自主,自主就是封建的闭关自守,我们反对自主。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强调只做我们有优势的部分,别的部分我们应该更多的加强开放与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构建真正的战略力量。
(龙吟山论道,颜伦琴,201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