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尴尬:对农地流转改革试点工作的质疑


“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尴尬

——对农地流转改革试点工作的质疑

智石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卫祥云

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相关决定草案,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33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相关条款,其改革方向是突破现行法律有条件地允许存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以及改革征收补偿规定等。

我认为这种所谓的改革试点并无多少实际意义。一是这种未修宪搞试点的做法与重庆、上海的房产税改革试点做法一样亦属于违宪之举,只不过这次试点的违宪机构级别更高;二是试点内容了无新意,存在着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诸多尴尬;三是到目前为止,有关政府官员关于试点内容的说明和解释不仅缺乏法理逻辑,且不能做到自圆其说。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对于目前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政策研究远远不够,主要观点来自政府智库的一面之词;二是政府在农地流转试点改革工作上存在急于求成、囫囵吞枣之嫌,其导致的结果很可能是半途而废或欲速不达。

今年三月两会期间,国土资源部姜大明部长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说明时强调,在试点行政区域只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限定在存量用地。并指出宅基地转让仅限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其目的是防止城里人到农村买地建房和出现逆城市化问题。

大家知道,我国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已有20余年。所谓的集体建设存量用地无非就是乡镇企业用地和农民的宅基地。而乡镇企业用地在全部18万平方公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占比只有10%左右,即使试点能有多大意义;农村宅基地占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占比达到70%以上,但现行政策却只允许宅基地在本集体村民内部流转,不能流转给城市居民。这种做法和思路完全违背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规律,且存在以下悖论:一是宅基地不能卖给相对出价高的人,只能卖给相对出价低的人,从而使宅基地的价格严重背离价值。而政府给出的理由还振振有词,即不能让农民利益受损。而实际做法却是让损害农民利益的政策合法化。二是对城里人到农村购买宅基地的行为冠以逆城市化的标签。

那么,什么才是城市化呢?按照姜部长的意思,即城市化就是只要农村人口进城,而不允许也不提倡城里人到农村定居。如果出现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尤其是出现城里人到农村购买宅基地现象,就是逆城市化。我不知道国土资源部系统及其政府研究机构做过调查没有,城市居民有多少人愿意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呢?如果真有部分城里人愿意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在符合土地规划的前提下加入新农村建设,难道不应该支持吗?我认为至少有三大支持理由无容质疑。一是使愿意出售宅基地的农民可以获得相对高的收益;二是可以促进城乡居民的自由迁徙和双向流动;三是宅基地卖给城里人能使土地投入增加,解决了多年来农村存在的宅基地荒芜和废弃现象。对于这样一举三得的好事谁不明白呢?难道李克强总理阐述的大道至简的道理对于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还不如普通老百姓理解的快,总不至于揣着明白装糊涂,只满足于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吧。

201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