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李光耀的印象不大好!


本来不想凑热闹评论他,可是几位朋友都问我对他的看法,而且中国民众这几天街谈巷议的也是他,索性说几句吧!李光耀无疑是个了不起的伟人,但是,从民众审视伟人的角度来看,我对他的印象不大好。按理说,对一位刚刚过世的老人,不应该揭短责备,但是,面对很多人过了头的赞誉,我不得不说说一直以来对这位伟人的“偏见”。

 

没想到亚洲一个小国(城),谢世了一位九十余岁的老头,这件事好像刺扎了全球很多人士的神经,纷纷议论评说,中国很多人尤其过敏得厉害。在我看来,他既是新加坡的民族英雄,新加坡民众应该感恩这位国父,但他毕竟是一位老道的“软独裁”者,他给新加坡带来“美好生活”后,便开始变化策略,大搞隐性的个人崇拜,冠冕堂皇地一直扮演着独一无二的“救世主”的角色。对于新加坡这几代人而言,他是有形的幸运之神;但对未来公民而言,又是无形的罪魔,他晚年时为什么预测新加坡十多年后可能发生动乱、他为什么在回忆录里憧憬“两党制”的政治构架,就在于他捏造的政治模式,他人和后人很难玩得转。现在,新加坡人民对他功过评判,至少十年后才会显得公正,因为在新加坡这个“岛国”,还有不少利益集团和绝大多数权势阶层的人士,是跟着李氏集团混饭吃的---一切一切名与利,盖属李氏集团所赐。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他深刻影响过中国的改革决策。首先,他在北京与台北之间,扮演着圆滑的“调和角色”,两面买好,混吃混合混名声,而实际上,他的集团在忽悠两岸的博弈中大得实惠;二是没有少给邓小平“灌迷汤”,在不少事情上误导了总设计师,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产生了一定的干扰;三是面对国际社会、特别是面对西方国家,对中国很多事情指指画画、说三道四,仿佛中国的改革,得按照他的构想才能走向成功,特别是每当中美关系到了紧要关口,他都会活跃起来,希望从中美的紧张关系中博弈收获几个子儿;四是他调戏了西方的民主文化,饱学西方历史及文化,却选定自己后人接班,并精心谋划李家坡集团的“未来神道”,此举就证明他骨子里与朝鲜金家的血脉基因差不多,所以,他口口声声的民主之真伪,令人倒胃口。

 

其实,多年前,我愤青时代,也很崇拜他的,读过他不少檄文,特别是他留学西方,从美国的国家治理经验中,挖去了一些对新加坡很有用的经验和做法,并巧妙地结合了“鸟城”的实际,灵活应用,比如推动新加坡渐进独立的策略、新加坡的金融战略、港口战略等。但是,权力和荣耀,使他血液中逐渐滋生起封建专制的毒素,并使他“不知不觉”地扭曲了新加坡的政治生态,为打造“李家坡”家天下打下了雄厚的政治和经济资本。

 

由于新加坡相当一些集团和个人,不得不依赖他的名望和权势而生存发展,所以,不惜采取许多策略和手法张扬他的思想及学说。比如,我到新加坡国立大学访学时,发现设有专门传播他的思想和主张的学院及学科;还有,我在哈佛近两年的访学期间,我和很多亚洲学者及学生,都时不时会接到来自新加坡的“冠有他的名号的专门传播他的思想、主张的学术交流活动的邀请”,管吃管喝请去捧场。其实他的集团每年花费在欧美很多大学里的研究经费的确不少,但其狭隘的功利性,反而在给他增加负面影响。

 

其实,一个伟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为全人类和本民族做出不同凡响的贡献后,他依然保持着凡人的淡定心态、谦虚姿态和朴实无华的修为---只有这样才能修炼为真神,而被世代颂扬;否则,就会就会变异为“魔”。所以,伟人最终修炼成为“达摩”还是“大魔”,取决于他功成名就且被万人敬仰后他们的修行如何。(2015323日于CZ3160航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