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管理之道


曹操是沛国谯郡人“姓曹名操,字孟德,身长七尺,细眼长髯”,他本姓夏侯氏,因为他是太监曹腾的养子,所以改姓曹。“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他小时候读书不认真,但是特别有权谋,应变能力很强,这些在战场当中有很卓越的表现。曹操20岁出山创业,一生在战争中成就显赫,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最终建立了曹魏政权,曹操虽然个子小,但是他的步伐却是铿锵有力。曹魏政权在三国时代实力最强大,占领了整个中国的北方。曹操在事业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在管理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可取之道。

打破传统用人观:唯才是举

在三国时代用人不光讲究能力、才干,还要讲究出身,但曹操为了吸纳更多的人才打破了这个常规,提出了“唯才是举”的方略,这个举动对人才的吸引力是无与伦比的,形成了荀彧,荀攸,刘烨,郭嘉,许褚,徐晃等人才纷纷来投的格局,使曹操人才阵容鼎盛。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纵横天下。

曹操的唯才是举在当时除了吸引了人才之外还形成了一个社会热点。当时的传媒没有现代这么发达,主要是靠口碑宣传,以街谈巷议的方式传播出去,这样就给散落民间的人才提供了一个发挥才能的舞台,吸引了大批的人才,实现了曹操的目标。

所以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敢于突破,敢于超越常规是非常重要一点。“顺则为人,逆则为仙”,用常规的的方式去做事,得到的是常规的结果,如果符合企事业发展的方向而打破常规,突破自我很可能得到惊喜的回报,这是曹操打破传统用人观得到的理想回报。


 

现代案例:浙江金义集团陈金义先生

浙江金义集团的陈金义先生,在十多年以前,他被称为民营企业集团第一个用CEO的一个企业家。不管他企业经营的成败,当初陈先生管理的决策是值得今天的企业家们学习和借鉴的。他企业做大了以后,需要CEO来统筹全局,这个时候,他没有用自己家里的人,而用了重庆分公司的一个经理来出任CEO,用了这个CEO之后,企业在一段时间里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在对待家族成员的问题上,按现代企业管理的机制运作,选择CEO时,没有任人唯亲,而是举贤任能。

不是说用家族以外的人好,而是因为家族的圈子是有限的,天下英才不一定只在自己家族成员里面。家族成员是有功的,也有成功的家族企业,但是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讲,他不可能在他的家族成员里边就有自己核心需要的所有人才,所以有时候要打破常规,去取得用人的突破。

 


 

对空降兵的任用

我们把曹操阵容中的降将看作“空降兵”,传统用”空降兵”是慢慢观察,逐步提升或淘汰。曹操不同,他是一眼看透人性,一步到位,对”空降兵”破格提拔,委以重任,尽快融入团队,缩短磨合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收降张郃、高览

张郃、高览二人才干出众,本来是忠诚于袁绍的,在官渡之战当中,因为袁绍的手下郭图出谋让张颌、高览去攻打曹操的大寨,但他们没有完成任务,郭图对袁绍说他们两个要投降,袁绍的怀疑,使张郃、高览走投无路投了曹操,张郃、高览去投降的时候,曹操开营门来迎接,夏侯惇大将提醒曹操,“张、高二人来降,未知虚实”?曹操回答很坚定:“吾以恩遇之,虽有异心,亦可变矣。”曹操首先给他们一个定心丸,提供了一个让人充分发挥能力的舞台,在收降的过程中,张颌、高览马上翻身下马,声音都有点颤抖,所有的投降曹操过来的人是不坚定的,但是投向曹操之后却十分的忠诚。


 

义释张辽

张辽原是吕布部将, 也是很出众的人才,刘备和关羽感其忠义,都力保张辽。吕布与曹操作战失败之后,张辽是坚决不投降,被擒后大骂曹操,曹操生气要杀了张辽,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当留用。”云长曰:“关某素知文远忠义之士,愿以性命保之。”操掷剑笑曰:“我亦知文远忠义,故戏之耳。”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辽感其意,遂降。操拜辽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张辽投降后屡建奇功,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了,在失败当中大火弥天的时候张辽救他脱险;跟东吴作战的时候,张辽驻守合肥大战逍遥津立下了盖世奇功。曹操用空降兵非常卓越。


 

文聘追敌

文聘原是刘表的部将,刘表死后,他的小儿子刘琮即位,在公园208年曹操占领荆州之后,刘琮带领荆州集团不战而降投了曹操,曹操入主荆州,文聘是最后一个去见曹操的大将。诸将中却独不见文聘,操使人寻问,方才来见。操曰:“汝来何迟?”对曰:“为人臣而不能使其主保全境土,心实悲惭,无颜早见耳。”言讫,欷歔流涕。操曰:“真忠臣也!”除江夏太守,赐爵关内侯,便教引军开道。马上给他一个最重要的任务追击刘备,文聘率军一日夜行三百余里,在当阳追上刘备,大获全胜。

曹操作为一个管理者,一个统帅,原来带领着自己集团的人下江南,刘表集团的人大批的员工加盟,在这种情况下,曹操首先告诉新加盟的团队,不要有任何顾虑,在他这里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文聘的任用给准备加盟企业集团的人树立了一个姿态;另外告诉跟随自己已有团队成员,不要居功自傲,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给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机会是均等的,告诉两大阵营消灭中间的鸿沟。曹操善用空降兵的举动发人深省,尽管大胆,但却十分精妙。


 

曹操用“空降兵”的秘诀

以忠勇识人

以信待之

厚赐爵禄


现代启示:如何让后来者尽快融入团队

1)避免先来的人的优越感,在有意无意中新加入团队的成员心理压力;

2)掌握后来者的担心:能否融入这个团队,有没有发挥的舞台,要想办法让后来的人和先来的人融为一体。

在企业经营当中能够各尽其才发挥作用,是我们在企业管理当中面临的问题,曹操对空降兵的任用给出了很理想的答案。

 


 

身先士卒,榜样激励

濮阳大战吕布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有时候需要管理者能够冲在一线,形成一个榜样激励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非常重要的。在濮阳的时候,吕布用了一个计策,派一个大地主田氏,告诉曹操说他要投降了,半夜十分把城门打开让曹操进来,结果把曹操骗进城,快到城门的面前的时候,有大将就劝曹操说:不知道虚实,万一假的就麻烦了。曹操一声断喝:“我不亲往,谁肯向前”!大呵一声,策马进入城中,这一仗实际是曹操中了埋伏,从战略来说是判断失误了,但是从管理的角度,是激励了士气,让团队感觉管理者能够跟团队同心协力,同甘共苦,一起面对挑战和困难。


 

火烧乌巢亲自领军

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争夺北方霸权,曹操靠乌巢取胜来实现战局的逆转,原本袁绍的实力非常强,曹操的压力非常大,他“亲领五千精兵前去烧粮,应变得当,奇袭成功,扭转战局”。曹操亲自率兵,谋臣、重将都反对,但当时曹操力排众议亲自带领五千人马,这是他乌巢之战的胜败干系之所在,战争态势也很惊险,但在整个过程当中,由于曹操亲自领军,激励了士气,虽然只有五千人马,但是却能击败十万之众,而且还能击破援军,取得火烧乌巢成功,这一战是扭转乾坤的一战。在管理的角度讲,曹操的榜样激励,身先士卒,功不可没。


 

现代启示:如何身先士卒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形式上的身先士卒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关键要团队成员感觉到管理者始终与他们同在。

 


 

令出如山,严于律己

曹操出征张秀时,有一个关于曹操的经典故事,“令出如山,割发代首”。曹操出征张绣,言明军纪:“吾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与民除害。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军法甚严,尔民勿得惊疑。”为了安定民心,曹操打着皇帝的名义出征;同时告诉大小将校要爱惜老百姓的麦子,不要损坏老百姓的庄稼。结果曹操光顾法令了,没注意自己胯下的马,一下子马受惊,冲出去踩坏了麦田,按照军纪,论律当斩,所有众人都来劝,主簿曰:“丞相岂可议罪?”操曰:“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即掣所佩之剑欲自刎。众急救住。郭嘉曰:“古者《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丞相总统大军,岂可自戕?”操沉吟良久,乃曰:“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吾姑免死。”乃以剑割自己之发,掷于地曰:“割发权代首。”古人的头发被认为身体肤发受之父母,很神圣,更何况是三军统帅的。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企业里面的命令能不能执行是很重要的。在企业里面制度的执行力,总是因为受到各种困扰执行不到位,或者是在执行上打折扣。制度要做到有效的执行,必需具备两个要点:一是制度必须具有合理性,合理的制度才能被执行;二是令出如山的保证。从企业管理上来讲,要求别人做到首先自己要做到,严于律己,才能令出如山。例如,有的企业要求挂一个工牌,上班时间挂工牌,可能董事长没有挂,总经理没有挂,开始几天员工都挂,过了一个月就没有人挂了。简单的一个事情也反应了一个管理的原理,“己身正不令而强,己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企业里的管理者是没有自由的,我们应该树立这个理念,管理者首先要约束自己的言行,一言九鼎,用现在的不自由才能换取将来更大的自由。

 


 

勇于承担责任

不回避自己赤壁之战的决策失误。

赤壁之战是三国的重大战役,是曹操事业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挫折,此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曹操从此失去了统一全国的可能。赤壁惨败是战略战役的失败,是曹操一生当中最重大的失败,这个失败的打击刻骨铭心,内心的伤痛是可想而知的,但是这时的曹操不是迁怒他人,而是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曹操到南郡后已经安全脱险,突然放声大哭。众谋士曰:“丞相于虎窟中逃难之时,全无惧怯;今到城中,人已得食,马已得料,正须整顿军马复仇,何反痛哭?”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启示:当企业管理当中出现了失误的时候,管理者不要把下属叫过来一顿痛骂,而是可以向下属去检讨自己的失误,吸取教训,改正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向新的明天进发。

 


 

善于纳谏

 

善于纳谏,就是善意听进不同人的意见。当企业家创业或者管理者在企业一定位置上,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他的人生是得到肯定的,当别人给他提意见的时候,是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他的说法,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有难度。曹操有一个口头禅“闻过则喜”,一个人的进步,一个企业的进步是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勇于欢迎听到不同的意见,改进自己的缺点,这是进步之道;而如果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企业家每天都听到阿谀奉承之词,或者说正面的语言,就不可能进步。人无完人,企业也没有完美的企业,要进步,要超越今天走向明天,走向未来,首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然后改进它,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闻过则喜,善纳忠言,决策中集思广益。”

济州之战,曹操战胜了争夺北方霸权的最大对手孙权,取得了北方的霸权,曹操占领济州之时喜形于色,被崔琰批评,当场接受。

操即召琰为本州别驾从事,因谓曰:“昨按本州户籍,共计三十万众,可谓大州。”琰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相争,冀民暴骨原野,丞相不急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先计校户籍,岂本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操闻言,改容谢之,待为上宾。

崔琰大意是说济州是大地方,但是原来袁绍他们一家人在这里盘踞,对老百姓非常的苛刻,加之连年的征战,使老百姓的尸首暴尸于荒野,这是现状,现在丞相占领了济州,不首先来呼吁居民安定地方,而高兴开心自己占领了一个大的地方,这不是我们老百姓所期望的,老百姓希望的是修养生息。曹操听了之后,没有发怒,反而对崔岩更加的敬重。

启示: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特别是我们的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有这种风范,应该有这种工作的习惯,不管别人说我们的企业多么优秀,自己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自身还有很多不足,甚至要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来经营一个企业,很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曹操和袁绍为争夺北方霸权在官渡相持,旷日持久,不能取胜,信心已经有点动摇了。在官渡他的人马没有袁绍多,这一仗打的很艰苦,相持了几个月,粮草将尽,后勤供应上很难保障,这种情况再打下去很艰苦,有退兵之心。于是写信回许都问荀彧,荀彧洞察了战场的态势,给了曹操明确的意见:“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绍军虽众,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今军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首先荀彧说明了决断的重要性,也让曹操对自己的建议的重视,这是一个战略高度的决断,如果错误,我们就可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指出袁绍的人马虽然多,但是他不善于用人,都是乌合之众,不足以惧怕,给曹操信心,我们可以战胜;另外,从战场的态势分析,我们人虽然少,但是我们扼住了官渡的咽喉要道,再坚持下去事情会发生转机,是我们出奇制胜的机会。曹操听取了他的建议,坚守之后,等来了火烧乌巢扭转战局的时机。

启示:现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当下属给我们提供一种建议的时候,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能不能采纳下属正确的意见,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兵贵神速捣乌桓

官渡之战之后,袁绍的两个儿子袁熙,袁尚,跑到沙漠去投靠了少数民族的首领,盘踞在沙漠里面。曹操为剿灭袁绍残余势力袁熙、袁尚,需追入沙漠,直捣乌桓,大军远征,担心后方遭袭。众多谋士表示反对,这时郭嘉力排众议:“诸公所言错矣。主公虽威震天下,沙漠之人恃其边远,必不设备;乘其无备,卒然击之,必可破也。且袁绍与乌桓有恩,而尚与熙兄弟犹存,不可不除。刘表坐谈之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刘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也。”

郭嘉分析这种残余势力,如果不及时剿灭会对我们形成大的威胁,这是需要完成的任务。表面上到沙漠很远,天气很恶劣,后勤补给很难保障,但是正因如此沙漠有的人就没有准备;虽然曹操名震天下,军威很正,但是沙漠的人没有切身地感受到这一点,所以他的准备工作是不充分的,如果我们突然袭击出其不意,必然有取胜的把握;另外,后方虽有隐患,刘表实力不错,但是没有魄力,真正要做决断大事的时候,刘表是有缺点的,现在虽然刘备和刘表在一起,但刘备是英雄,刘表不会完全放手用刘备,刘备的能力不可能得到发挥,虽然我们可能主力都派出去了,后方空虚但是没有忧虑。曹操采纳郭嘉意见,直捣乌桓成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郭嘉一计定辽东

在曹操兵贵神速直捣沙漠成功的打击之下, 把袁尚、袁熙赶得没有去路,只好远走辽东投奔公孙康,如何彻底消灭袁绍最后的残余势力?按常规的想法还是要剿灭他,应该进兵去攻打,但是曹操的决断表现却出人意料:按兵不动,没有搬师回许都,就在碣石山去吟诗作赋在那里呆着,他手下的谋臣很奇怪,二袁投了公孙康,要么打过去,要么回去。曹操却说在这里等,等公孙康把两个敌人的头送来,我再撤军。等了几天之后,公孙倘果然派人把袁尚和袁熙的首级送来了,这个计策是郭嘉继兵贵神速捣乌桓之后临终之前再出的奇谋,“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

 


 

出色的褒奖

 

胜马超褒奖文武

中国人比较讲究含蓄和内敛,一个人的成长,一个团队的成长,要体会到在掌声中、鼓励中成长,如果我们在一个企业工作,老是得到否定的答案,老是否定我们自己,那么我们时间长了甚至会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完成这件事情,能不能有大的作为等负面影响,所以管理者对下属应该多做正面的褒奖,而且要做到恰到好处。

在赤壁之战之后,曹操和西北的军阀马超和韩遂集团发生了激烈的战争对抗,曹操初战不利,有“割须弃袍”的狼狈,马超进军,曹操敌不过败逃了,曹操在前面逃马超在后面追,因为乱军之中,马超能辨认曹操,就喊长须的是曹操,曹操为了逃命就拔出宝剑,把胡须割断,长须变成了短须;这时候后面有人喊短须的是曹操,曹操用一块布把胡须包起来;追兵为了找目标又喊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又把红色的外套脱脱下来扔掉,让追兵失去目标,逃命狼狈于此。

马超是三国的著名的战将之一,曹操逃了性命之后深沟高垒,说马儿真英勇把我逼的如此狼狈。曹操就开始谋划反间计,在谋划的同时,每天都派侦察兵去哨探,观看敌情的动态,这一天侦察兵回来了,报丞相马超征兵两万,一听到这个消息,手下的众将大惊失色,曹操却很开心鼓掌大笑,喜形于色,剩下的谋臣和大将都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过了几天,马超又增兵两万,曹操更开心了,手下的谋臣好奇的问丞相:“马儿加兵何故欣喜”,曹操说待我破敌之后再告诉你们。马超之所以强大不是一个人,马超和韩遂两个人是联盟,但是这种联盟是松散的,曹操用反间计让马超和韩隧两个人猜疑,首先曹操出马找韩隧聊天,其实也没聊什么重要的事情,就是让马超心里有怀疑,再有写了一封信给韩隧故意做了一些涂改,就好像有一些见不得人的话涂改掉了,结果马超一听曹操来找韩隧,因为韩隧和马超的父亲是结拜兄弟,说叔父我想看这封信,韩隧就把信给马超看,马超看到信件上有涂改的地方,认为韩遂肯定勾结曹操了,两个人猜忌自相残杀,曹操趁势进军,大败马超。

这一仗取胜之后曹操揭开了这个谜底,他征兵是羌兵少数民族的部队,他们虽然多,但都是乌合之众,而且人越多,分歧就越大,内部的管理思想更难统一,内部出现裂痕的可能性越大,越容易让我使反间计,我的反间计得逞的话我就容易出奇制胜,所以他征兵不是我的危机而是我的机会。众将拜曰:“丞相神谋,众不及也!

古今中外的军事家,没有过在战场态势上听说敌人征兵大声欢笑,这是非常神奇的一件事情,所以众将发自内心的称赞,曹操在这里受到了褒奖,并没有骄傲,他说“亦赖汝众文武之力”,把功劳归给下属,最主要靠你们出谋划策,靠各位将士三军用力战场厮杀。这是一个管理者,一个企业领袖需要把握的。现在的管理理念“功归下属,过归自己”。

举个反面例子,如果我们一个营销部的经理,今年的业绩很出色,表扬的时候经理上台做结论报告:“董事长、各位董事,各位企业的高管,各位同事,谢谢,今年我们的部门完成了比较好的销售业绩,这最主要是我作为经理管理有方指挥得当取得的,........”这是一种报告形式。另外一种:“今年取得的一点成绩是企业领导的正确战略,还有特别是我们团队我们部门的员工一起努力的结果。........”这两种形式中,第二种对下属的褒奖和激励最有效。

在企业管理当中功归下属,过归自己是一种胸怀,是一种管理者应该把握的一个技术要领。


 

获胜凯旋赏谏者

谏者就是提意见的人。郭嘉力挺曹操追击袁尚和袁熙,深入沙漠,凯旋而归。曹操回到益州犒赏三军,首先奖励跟随深入沙漠征战的有功之臣,另外还奖了一批人,就是当初反对去打仗、反对深入沙漠的人。曹操奖他们的理由:深入沙漠去远征敌人,虽然取得成功了但是侥幸的成功,不能把它作为一种方法论去运用,如果冒险去是有危险的,各位提出的意见是从企业的长治久安的角度出发,乃万安之计,所以要重赏。同时,这也是在激励大家,以后碰到事情,不要有难言之隐,要直接说,这样对企业是有贡献的,企业会表彰这样的功臣,这是曹操了不起的地方。


 

现代启示:精神激励的把握

在企业的表彰当中,除了物质表扬之外还要有精神的激励:

1)奖励的原因广泛告知;

2)宣扬对团队的贡献;

3)鼓励再接再励。

曹操奖励提意见的人原因是,虽然没有采纳他们提的意见,但是他们提的是万全之策,所以要奖励他们。团队的贡献,会让我们的企业养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帮助我们规避一些风险,将来取得更大的成功,内部要养成一种上下言语畅达的管理局面,这是非常到位的一点,值得所有企业管理者学习。

 

 


 

曹操的情绪管理

 

 

曹操的情绪管理是战胜心理上的自卑。曹操虽然英明神武,但自己生得比较矮小,相貌也一般,内心深处还有一点自卑。匈奴的使者来访,匈奴使者来拜访见过汉献帝之后,曹操代表朝庭以丞相的名义设宴款待来自远方的少数民族首领,按道理曹操作为东道主应该去招待,但曹操担心自己1.61米的个头矮,长的又不帅,不足以体现我大国的一个风范,就找崔琰,假冒自己设宴招待。曹操为了看到匈奴使者的表现,就捧了一个宝刀装作侍卫在账下伺候。这一顿饭吃的宾主颜欢,席散的时候,崔琰岩就问匈奴使者对自己的印象,匈奴使者说,丞相虽然仪表不俗,但账下那人更是气度非凡。曹操亲耳听到这句话,从此曹操彻底克服了内心的一点自卑,战胜自我,进入新的境界。

英雄不问出处,我们中国的企业,创业条件基础会差很多,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要充满自信,让它成为我们心灵的一个动力,我们把这种自信,自我激励成为事业发展的一个永动机,一辆汽车、一架飞机要起飞,发动机是最关键的部件,但是光有发动机不行,还要有永动机,永远都有能量给你,让他战胜自我充满自信。

曹操这一点在与马超、韩遂作战的时候用过,用反间计的时候,曹操一点出马,向敌军喊到“看到没有,就是我,我甚至不高大,但是会用计,你们小心”。就把敌人吓的大惊失色。自信不一定能够管理,但在企业经营当中,我们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情绪管理是企业家和管理者应修的一堂必修的课程,理想的状态是自信而不自傲,充满信心但也不狂妄自大,同时也保持平和的心态,正确的决策,睿智的决断。


 

 

 


 


 

曹操管理的特点

打破常规用人

曹操在聚人才上出手不凡,打破传统的用人观“唯才是举”和对“空降兵”的大胆任用,显示了曹操不同寻常的用人胆略,这是聚才和用才上非常卓越的表现。


爱才如命,求贤若渴

对关羽的归降和离去的处理充分体现了曹操的爱才之心。曹操把关羽围在一个土山上,如果下令进军可以把关羽杀掉,但是爱才如命,让张辽去说服关羽归降。关羽知道刘备下落之后坚决要离去,一方面曹操为了取信于天下,当初答应关羽如果知道刘备下来会放他走,为了这个信誉,他放走了关羽。在长坂坡的时候,看到赵云的万军之中冲上,往来如入无人之地,下命令赵云到时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他想把赵云收为己中,这体现他爱才如命,他也是因爱才如命,求贤若渴,才聚集了很多有才之人,才能够任天下之力以到欲之,实现他的竞争策略。


 

以信任换忠诚

曹操一生背着“汉贼”骂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却得到了下属的拥戴,而且下属十分忠诚。赤壁之战,乱兵之中诸多文臣武将跟随他突出重围,这是忠诚,得到下属的忠诚是用他的信任换来的。前文讲到的张颌、高览、张辽等,曹操是用信任来换取忠诚,即便是假的或者有情绪上波动,“以恩欲之,亦可变矣”,只要付出信任,还是可以换来他们的忠诚。

庞德是马超的旧将,马超后来投降了刘备,这时,战场的态势是曹操要派兵救援樊城,对手是关羽,让余烬做主将选一个先锋,先锋要武功比较出众,就选了庞德做先锋,余烬做主将,带领七只精兵去对抗关羽。做了这个决策之后,内部有人告诉曹操不能用庞德,庞德是原主马超的人,马超现在帮助刘备,在敌人那边,他的亲哥哥也在刘备那里,你派他去做先锋,就会出大问题。但是曹操经过考察之后还是坚定用庞德做先锋,“卿不负孤,孤亦不负卿也”。战场的时候,庞德抬着一口棺材,庞德说这次去作战带一口棺材,战胜了把关羽装回来,我被关羽杀了把我装回来,棺材不会是空的,“抬棺始战”,这就是刚刚投降时间不长的庞德给曹操的回报。


善于向下属请教


 

个人才干的充分展示

曹操是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多才多艺,他作的诗给将士们带来很大的激励。其中的代表作有《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曹操看着渤海湾的壮观的景色来歌吟咏志,把自己的志向胸怀做了一个展示,这首诗作在三军传开的时候振奋军心,也让下属对他的拥戴和尊敬之情得到提升。

在企业管理中,我们需要企业的领袖和管理者在个人才干上做一定的展示,这样对企业的管理有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这是张正平的公众号

这是张正平的自媒体


------分享·交流·收获------


 

微信号


 

zhang-zhengping←长按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