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全面依法治国”,八项规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新的思想武器和行动纲领,是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总框架和总布局,它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举措。
“四个全面”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的最大公约数,也是我们推进各项工作的最新方程式。各项工作要始终遵循“四个全面”这个最大公约数,努力求解“四个全面”这个最新方程式。站在新起点,迈向新阶段,开创新局面,就是要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圆复兴之梦,这是一次新的进军、新的征程,也是新常态的最本质特征。
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大逻辑,当然也是做好林业工作的大逻辑。遵循这个大逻辑,我们在工作中,务必确立新信条:(1)追求梦想不吹牛,力行实事不停歇;(2)问题隐忧不藏匿,工作成绩不夸大;(3)政策举措不放空,重守诺言不失信;(4)依法行政不走样,政治规矩不马虎。这56个字是新常态下,必须坚守的做事信条,也是必须坚守的做人信条。
羊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讲话指出,陕西自古以来就是对外开放的门户,“丝绸之路”的美丽起点。总书记引用古诗词赞美陕西生态环境优美,秦汉上林苑巨丽之美,唐长安乐游原旖旎风光,秦岭太白雄辉灵秀,要求围绕“山青、水净、坡绿”的目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国土增绿,增加绿色植被面积。总书记的赞美和要求,指明了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贯穿陕西林业新常态的重要内容。各项林业工作要贯彻好总书记讲话精神,坚持一条硬道理,锁定两大战略任务,扭住三大关键环节,融合四次产业发展,攻克五件大事难事。简单概括就是,林业工作答问新常态,坚持做好一二三四五。
坚持一条硬道理。这个硬道理,就是多栽树。树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微观基础,也是林业发展的战略基础。无论是民生林业还是生态林业,无论是增加森林资产还是增加生态服务,无不建立在有树、树多、树规模的基础上,无不建立在“加强国土增绿,增加绿色植被面积”的基础上。树少是基本国情省情。栽树是硬道理,是林业工作第一要务。林业的周期较长,栽树是基础环节,说起来容易,坚持下来不容易。要谋长远之策,想千方百计,集多方力量,多栽树,栽好树,培植林业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
锁定两大“战略任务”。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森林蓄积量,这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林业两大目标任务,也可以叫“双重战略任务”。提高森林覆盖率,就是扩大森林面积,扩张绿色版图,争取森林覆盖更多土地。增加森林蓄积量,就是在扩大森林面积的同时,着力改善林分结构,提升森林质量,争取森林生态系统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其根本落脚点,还是要做好树的文章。完成好这两大目标任务,就夯实了美丽陕西的坚实基础。
扭住三大“关键环节”。造林、营林、用林,这是发展林业的三大关键环节。林业工作,要念好“造、营、用”三字经。现代林业、可持续林业,就是“造、营、用”全面现代化的林业,“造、营、用”可持续发展的林业。长期以来,“造、营、用”三者失衡,“用林”过度,“营林”薄弱,“造林”不足,这是造成“森林赤字”的根本原因。近十多年来,让森林休养生息,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森林得以恢复与重建,森林账户“阶段性盈余”、“恢复性增长”。目前,既面临森林面积不足问题,也面临现有森林小树多、中幼林面积大的问题,森林生态系统依然脆弱。要继续实行让森林休养生息的政策,要继续把工作着力点和工作重点放在造林和营林上。特别是造林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
融合四次产业发展。林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产业,其特殊性甚至超出了已有认知能力。可以把林业分为“三小一大”四个部分。所谓“三小”,即林业的“三小块”。其中,第一小块,包括从树上和森林里采集、猎取的食品、油品、药品和木材、薪材等,其创造的价值计入了农业增加值(GDP),属于第一产业,这部分也可叫“小林业”;第二小块,即一产进入加工制造业的部分,比如油品加工、木材加工等,其创造价值计入了第二产业增加值(GDP);第三小块,主要是以树为基础的林业景观服务,支撑了休闲观光旅游业,其创造的价值计入了第三产业增加值(GDP)。所谓“一大”,是林业的“一大块” ,也是林业“第四块”,即林业生态业,由树、森林所提供的生态产品、生态服务,包括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吸碳放氧、除尘降霾等,其创造的价值尚未纳入GDP核算体系。林业第四块,也是林业最大一块,其创造的价值超过了林业三小块的总和,也超过了农业增加值的总和。按照国家林业局提法,三小块归民生林业,一大块归生态林业。现代林业就是“三小一大”、“四位一体”的大林业。林业话语权常不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不能全面认知“四位一体”大林业所创造的全部价值。林业工作者有责任展示“三小块”的价值,也有责任展示“一大块”的价值,即通过科学评估森林生态资产和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全面反映大林业总价值。这种复杂性,也决定了大林业工作要高点站位,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融合四次产业,科学推进发展。
攻克五件大事难事。(1)对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实行永久性保护措施。全省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面积1.39亿亩,是林业生态功能的主要载体。在划定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到户、到单位的基础上,建立生态补偿账户,将生态补偿直补到户、到单位,并进一步研究制定永久性保护的配套措施。(2)创立国家公园体制。秦岭是中国南北分水岭,气候分界线,多功能生态区。秦岭核心区域归林业部门管辖,具备率先创建国家公园的条件。以秦岭内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有林业局、国有林场为基础,创建陕西秦岭国家公园。继而以秦岭国家公园为模板,创建陕西巴山国家公园和陕西黄土高原国家公园,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三大国家公园。(3)打造榆林治沙升级版。榆林沙区是陕西生态版图“薄弱中的薄弱”,“难点中的难点”,“关键中的关键”。在已经实现“草盖沙”的基础上,开启“稀疏林化”进程,今年组织人工散播试验,并开展目标样地研究,明年实施飞播作业,经过30-50年努力,形成林分结构合理,草灌乔结合的沙区稀疏林区。待条件成熟时,建立榆林沙区公家公园。另外,继续抓好延安北部飞播乔木林试验。(4)打造“十百千”科技示范工程升级版。实践证明,“十百千”是林业科技进村入户的好抓手,科技成果转化的好平台。要将民生林业和生态林业两大目标紧密结合,进一步整合科技力量、推广项目,细化量化考核办法,使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5)打造“法治林业”升级版。深化执法体制改革,制定林业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在此基础上制定林业行政执法责任制办法,实行一个窗口对外,规范内部流程,夯实行政执法责任,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林业答问新常态
comment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