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品供给与价格变动
“短期内,AS曲线的平缓外观表示,在较高的总需求水平,厂商愿意生活和出售更多的产量,但是一般说来,随着产出增加,它们会多少提高一些价格。这样,越来越高的AD水平在短期内描绘了一种不断上升的总产出和价格的形式。但是,当产出超过潜在水平,工厂和劳动供给变得越来越紧张时,价格会急剧上升。为什么当需求增加时厂商在短期内要提高总产出和价格呢?它们这样做是因为,在存在某些成本暂时不变的条件下,提高价格和出售额对产出是有利可图的。在成本已按高价格调整以前的时期,厂商定会通过同时提高价格与产出来对总需求的增长做出合乎理性的反应。”[1]
萨缪尔森关于产品供给与价格变动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于当前宏观经济调控以及企业生产经营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从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来看,这一论述提示我们,在自然资源供应充足时期,投资拉动经济的效应应该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在自然资源稀缺时期,由于自然资源供给的刚性约束,投资拉动经济会导致价格的大幅上涨,由此在很大程度会影响投资拉动经济的效果。因此,在当前运用凯恩斯主义观点进行投资拉动的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还应该通过适度增加生产要素供给的方式,提高宏观经济调控效果。
就微观企业经营情况来看,上述关于供给与价格变动关系的论述,要求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规避行业周期性波动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在企业规模扩张时,要尽量通过纵向扩张的方式延长企业经营产业链,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尽量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以我国前期部分企业生产规模扩张为例,我国前期钢铁等投资型企业在进行产能大幅扩张的同时,并没有在产业链上实现纵向延伸,以至于在国外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之后,历经产能大幅扩张的钢铁行业陷入了被动经营的境地。
2.产品需求与价格变动
“它表明只要产出位于或低于潜在水平产出的短期变动主要由支出的变动决定;当需求变化在相对平缓的AS曲线上来回变动时,产出便上下移动。然而在长期内,总需求对实际产出变得较不重要。如果AS曲线是垂直的,产出只是由潜在产出水平决定:AD变化影响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水平。总需求是实际产出短期变动背后的推动力量。然而在非常长的时期内,实际产出主要由潜在产出所推动。而总需求所影响的主要是价格水平。”[2]
萨缪尔森关于需求与价格之间变动关系的描述,在很大程度上表明,运用凯恩斯主义投资拉动需求的理论刺激经济,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一般而言,在生产要素供给充分的条件下,需求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而一旦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则扩大的需求将会通过价格上涨的方式来消化。在当前人类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等生产要素制约的情况下,运用凯恩斯投资拉动经济理论已经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制约。因此,考虑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诸多约束条件,当前克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资源、高素质劳动力、高技术等生产要素短缺约束的关键,在于运用供给学派的观点,通过生产要素的培育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投资的含义
“投资在宏观经济学中起两个作用:第一,它是开支的一个巨大的变幻莫定的组成部分。因此,投资的急剧变动能够对总需求,从而对产出和就业产生重大影响。第二、投资导致资本积累。通过建造有用的房屋和设备,国家的潜在产出得到增加,长期经济增长得到推动。”[3]
对于萨缪尔森上述论点,笔者认为,现代经济条件下的投资与传统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的投资含义不同,现代意义上关于加强教育、科研的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劳动要素结合在一起的。而对于教育、文化等精神性产品而言,其消费与投资基本上是一体的。因此,在自然资源瓶颈约束加大的背景下,当前进一步强化投资的关键,在于加强教育和科研投资,以此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实现产业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有利条件,最终达到进一步提升居民不断增加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目的。
4.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乘数模型:在总供给是被动和平缓的情况下,我们将看到,产出是由总需求决定的。在我们将要分析的乘数模型中,国民产出因总需求曲线变动而上下波动。总供给是被动的。这表明,企业愿意生产和出售的固定价格也就是消费者、政府和其他企业据以购买的价格。”[4]
笔者认为,在日常经济运行中,总供给曲线不可能是平缓的,当前自然资源的短缺已导致了国际原油、矿产等大宗商品价格处在相对高位,凯恩斯主义投资拉动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正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制约,其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我们,当前在运用凯恩斯理论进行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生产要素的供给状况,防止由于生产要素供给不足而导致通货膨胀。
5.乘数模型的运用范围
“在现实生活中,当乘数在一个具有相当多剩余生产能力和失业工人的经济中,起作用是,总支出的大部分增量将构成实际产出的增加量,而它的一小部分将会引起价格的增长。然而,当经济达到和超过潜在产出时,它不可能在现行价格下诱导出更多的产量,因此,高支出将仅仅提高价格水平,AD的增加很少或者根本不会造成较高的实际产出或就业量。乘数模型适用于存在未利用资源的经济。”[5]
萨缪尔森这一论述,表明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生产要素供给总量的约束。在当前人类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瓶颈等诸多不确定条件约束的背景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了达此目的,当前加强对于劳动力以及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培育是必需的。就宏观调控而言,当前管理层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重点应该侧重于通过加强教育、科技投入力度以及加强社会保障投入力度的方式,培育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为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
“在资本增长快于人口和劳动的时候便出现资本深化。如果没有技术进步,这将导致产量的增长慢于资本的增长,不仅如此,工资率将随着资本利润率的下降而上升。a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在固定数量的劳动加上数量较多的资本品会使资本收益递减。实际利息率从而会随着资本的增加而下降。如DD曲线上的箭头所示。资本积累迫使实际利息率从A降至B,再降至E。最后,利息率是如此之低,以至没有进一步的资本积累发生。b我们可以在右边的生产要素-价格的边缘图上看到工资变化的状况。资本积累在使资本利润下降的同时驱使工资上升。”[6]
“一般而言,鼓励经济增长的方式有以下一些:1.增加国民净投资和储蓄率;2.增加民用研究和发展;3.降低劳动力的自然失业率;4.消除一切罢工;5.达成军备控制协定,使政府把战略计划转向政府投资。”[7]
从现代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推动经济发展的最佳方式在于增加民用研究和发展,其一方面表现为以技术创新推动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以文化创新为动力的精神方面的生产。二者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2.熊彼特创新理论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1.熊彼特创新:创新周期性地使DD向上和向外移动。利润和利息就像受到创新拨动的小提琴弦;没有创新,利润就会逐渐消失。创新所导致的利息率的上升也会很快诱导出储蓄和资本形成,一直到积累所增加的资本造成收益递减、利润压缩和最低利息为止。然而,这时会涌现一批新的创新。”[8]
萨缪尔森所论述的熊彼特创新理论,对于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制约,这些不确定因素主要表现为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快速增长的工资成本约束,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制约,决定了中国经济要实现进一步增长的关键,在于进行技术创新,通过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为达此目的,必须要采取如下举措:①在全社会树立鼓励技术创新的氛围;②国家在产业政策和财政税收政策上对创新性产业给予扶持;③增加教育投入和科研投入,为技术创新提供有利条件。
3.人口增长和技术变革推动经济增长
“哈罗德-多马的“自然增长率”g 的概念取决于人口增长和技术变革。”[9]
根据萨缪尔森所论述的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笔者认为,人口增长与技术变革对于经济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与经济发展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模式有关。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如果经济发展没有资源约束,那么,人口增长对于经济发展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经济发展存在资源约束、经济增长处于集约型增长阶段,技术变革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将日益明显。当前从我国经济运行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经济发展明显地受制于资源约束,因此,未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于通过技术变革的方式实现经济增长,这就要求当前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上应积极地支持技术创新。
[1]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2版), 155 页,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2]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2版),157 页,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3]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2版), 218 页,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4]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2版),246 页,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5]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2版), 260 页,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6]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2版),1325 页,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7]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2版), 1340 页,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8]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2版), 1347 页,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9]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2版),1357 页,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