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抗战中的英雄——吴超徵2015/10/25 07:05来源:温州日报
作者 吴祖熙
1931年,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我国东北,扶植了满洲国傀儡政权。并于1933年又以关东军精锐,大举南下长城一线,妄图占领长城要隘,进而侵占华北,于是在长城爆发了抗日血战。在这场激烈的战斗,无数革命先烈,凭借大刀,杀出威风,坚守阵地,其中英勇牺牲的,就有我市吴超徵烈士。
吴超徵,永嘉县桥下镇瓯渠村人,1905年(古历正月二十四日)出生在武术世家。瓯渠是武术之乡,吴超征祖父、父亲都是有名的武师,曾在清朝考中武举人、武庠生。他自六岁启蒙,由祖父、父亲严督,习文练武,尤以大刀、棒棍见长。现他的故居仍保存82斤大刀,堪称镇村之宝。吴超徵年未弱冠,就武艺超群,有报效祖国之心。1924年,他在打倒列强、反对军阀的号召下,毅然离家南下广州,报考黄埔军校,被录取为第三期步兵科,次年6月投身省港大罢工,参加游行,队伍经过沙基时,遭英军和商团开枪射击,差点遇难。8月,军校毕业后,被分派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任少尉见习排长。
1924年冬,他参加第二次东征,在攻克惠州、击溃陈炯明部主力的战斗中,身先士卒,作战英勇,被提升为上尉连长。1926年参加北伐,在光复南昌的战斗中,荣获“功勋章”(现存家乡纪念馆内)。因战功晋升为少校,调任营长,率部沿津浦线北上,在台儿庄与北洋军阀精锐苦战中身先士卒,终于将其击溃,左腿中弹负伤,被送往后方医院抢救。吴超徵要求退役回乡,由精通家传伤骨科医术的祖父和父亲治愈,退役时荣获“北伐成功勋章”(现存家乡纪念馆内)。
九一八事变传至瓯渠山村,吴超徵不顾新婚,毅然上书请缨,要求重回前线,保卫祖国,被任命为陆军第二师少校主任副官,他告别已怀孕的新婚妻子,赶赴淞沪前线,加入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的部队。未几奉命北上,赶往长城一线,调往第十七军二师六旅十一团任少校团副。1933年1月,长城抗战爆发,3月13日,他奉命率部驻扎古北口、南天门、黄土梁等要隘。4月20日,日军熊本师团大举进犯,先以敌机、重炮对南天门左翼八道楼子狂轰滥炸,日军2000余人猛攻,我守军伤亡殆尽,防御工事尽被摧毁。第二营中校营长聂新阵亡,吴超徵自告奋勇兼代营长,22日指挥余部冒着弹雨,匍匐前进,攀登八道楼子悬崖峭壁,高举刀枪,大呼杀敌,不幸中弹牺牲,终年29岁。
吴超徵殉国后,遗体由当地农民收殓,与牺牲战友们一起埋葬于古北口,现当地建有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而在南京中山陵灵谷寺无梁殿前的国民革命烈士题名牌上,也有吴超徵的英名。瓯渠村吴超徵故居已被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家乡人民还在瓯渠村横坦山上建立了纪念碑,吴超徵纪念馆。1996年香港邵氏影视公司以吴超徵及其战友在长城对日战役中的英雄事迹为题材,拍摄了《八道楼子》的抗日战争片,向后人叙述吴超徵的光荣业绩。这些纪念馆、碑已成为国防教育基地。
吴超徵殉国后,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颁发了荣哀状,颁给“精忠为国”的牌匾。国民党党政军要人数十人都写了挽联挽词。1990年,我国民政部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许多解放军将军们也题了词,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决不能忘记这位抗日英雄的光辉一生!
(原标题:长城保卫战中的英雄吴超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