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需不需要QE?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

中国到底需不需要QE? - 不执着 - 不执着财经博客

 

随着第三季度GDP首破7%,很多经济学家建议中国政府仿效欧美国家采取QE政策,来剌激经济复苏。自2009年美国率先推出QE之后,第二步就到了欧元区,欧元区在经历了大衰退之后,也推出了QE,并引发了欧元汇率的下跌。如果按照这个顺序来说,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是否有必要推出QE

面对国内经济下行,通缩阴霾挥之不去,中国央行是否应实施量化宽松(QE),学术界也存在较大分歧:一方面,赞成者认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都搞QE,而且对国内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效仿。另一方面,反对者认为,货币政策不应过分宽松,因为目前经济杠杆很多,也面临着风险,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旧模式没有改变,因此调整仍然很艰难。

事实上,美国、日本以及欧洲推出QE有两大目标:第一为降低长期利率,美国降低联邦储备资金是希望降低短端从而传到到长端,如果没法传导,可能会直接通过购买的方式降低长端利率,从而刺激投资;第二是货币贬值,这不是美国QE的初衷,但这是欧元区包括日本的QE目标。由此反观中国,如果未来需要推出QE刺激,上述两大目标也必然是国内实施这一政策的最终结果。

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央行发明了各种新型的名称PSL(抵押补充贷款)、MLF(中期借贷便利),以及近期推出的“信贷资产抵押再贷款”,其本质上并不是欧美国家的QE

当年,美国在推出QE之时,短期基准利率已经为零,而中国鉴于国内通胀因素,基准利率降为零的可能性很小,所以现在谈进一步实施中国版QE(量化宽松)还差不多。那么中国是否需要推进QE呢?

首先,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问题是内部结构性问题,这需要进行大规模内部结构调整(由原来倚重于出口、政府投资向民间消费和投资转变),这样才能摆脱困境。而发达国家经济问题的核心是需求不足。因此,宽松货币政策对发达国家可以起到作用,而对中国经济拉动作用十分有限。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增长模式截然不同,发展中国家靠出口,发达国家靠过度消费。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应该进行结构调整,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以增加内需(如进行投资和消费)手段实现内生性增长。

再者,目前货币政策的另一个困局在于,单纯通过货币政策很难调结构。财政政策通过税收等各方面的引导和调节可以直接刺激到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一个人群。但是货币政策包括定向的货币政策,带来的结果最终可能都是使得流动性流向虚拟经济,而无法惠及实体经济。

所以,笔者认为,货币适度宽松必须要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配套(大幅度的减费降税),让广大中小企业有利可图,别一味的死扛房地产泡沫, 这样才能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引导新增的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

最后,间接融资比重占比过高,说明其他融资方式匮乏。中国9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5万亿元,创下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5.98万亿元,同比增长13.1%2015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30万亿元,这说明中国社会并不缺乏流动性,而是信贷结构的畸型。

现如今新增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高达八成,而西方发达国家银行贷款增速占到社会融资总额不足三成。这说明我国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主要是由银行来执行,而不像西方国家那样主要通过银行以外的其他渠道来宽松。

现在国内银行业因制造业不良贷款急速上升,都不愿意将钱投向实体经济之时。央行即使货币政策再宽松,也只能流向国企央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等领域,不仅国内中小企业获得眷顾相当有限,而且还会加剧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究竟需不需要中国版的QE?我对此持谨慎态度!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问题不是周期性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既然是结构性问题就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解决。而如果一味的实行宽松货币,不仅金融风险会急剧上升,资产泡沫也会愈演愈烈,更可怕的是错过去产能化的契机,使得经济结构调整中途夭逝。也就是说,旧的问题没解决,新的麻烦又将堆砌。

  9月M2增速为13.1% 如果扣除GDP增长6.9%,中国隐性通胀率为6.2%,而银行基准利率为1.75%,如何对抗通胀? 财经专家推荐,投资理财范, 该公司刚融资2.1亿,让您投资安全又放心注册就送2万元体验金,给您15%年化稳定收益!

【作者微信号】:bzzcaijing(也可输入:不执着财经)

 

外贸严峻超预期 中国该如何应对?人民币或将迎来一场货币之战? - 不执着 - 不执着财经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