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邦济世”
有学生干部在走廊的宣传栏写迎新宣传口号,“经邦济世,工商天下”。这是两个“大词”,气势恢弘,铿锵有力。
这两句口号,无外乎想要彰显“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气派——“经邦济世”是经济学的气派,“工商天下”是工商管理的气派。我注意到的只是前面那一句。我走过去问干部——“知道经邦济世的意思吗?”她稍微犹豫了一下,“知道。就是拯救人类治理国家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吗?不合适吗?”我知道一时半会儿没法将这个问题说清楚,就搪塞道:“可以可以。”
在中国古代语言中,没有与现代的“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有时候 “经”和“济”也连用,也是经邦济世的意思。后来日本人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典籍,他们借用中国古汉语中的“经济”来翻译economy,于是“经济”一词才有了今天的“经济”的现代涵义。中国人在洋务运动中引进西方典籍,最初对economy的翻译,用过财货、计财、生计、齐家等概念,后来才同意采用日本人的用法,译为“经济”。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包括理性选择、资源配置、成本收益分析,等等。这些与“经邦济世”是很不相同的。
如果要用一个现代学科术语来解释“经邦济世”,更合适的是“政治”而不是经济。孙中山说,“政”是众人、国家的事,“治”是治理。政治就是国家事务的治理,也就是“治理国家,拯救人类”意思了。中国古代讲人生的理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初的经济概念,就是齐家;而政治则是治国平天下了。当然,后来,经济的含义超越了“齐家”,但还是与治国平天下有所不同。行为的内容和方向大相径庭。
前些年去西南财大参观,大门口标语墙上赫然镌刻的校训,第一句口号就是“经邦济世”,我暗觉不妥——“经邦济世”是不能体现经济学的精神的。我也明白,这是个浮华的世界,人们喜欢那些豪迈大气的词汇。内在的空虚贫乏是需要某些外在的豪迈大气来虚张声势的,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贴切妥当,谁会在意呢?
过些日子,我为自己酸溜溜的书生之见感到羞愧了。我母校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宣传口号,也有“经邦济世”。
2015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