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中心主义者的创业之道(10月14日)
关键词:尺度 境界 态度
这个世界有很多具有规律性的事情,比如所有先知先觉并很是超前的,基本都是自我中心的空想主义者,他们最终成了“先驱”;而所有那些后知后觉,节奏很是驽钝的,所得到的只是别人丢弃的垃圾,最终都会成为牺牲与炮灰。从思想到技术,从理念到方案,大到国家,小到个人,莫不如此。
人的思想都有自由奔放的天性,假如有余力有闲暇,也会有人尝试着将其整理成为文字或者课程,甚至搭建平台,组建团队,试图实现那些思想的执行与推广,并以此成就自己的辉煌。但那条路整体而言很是艰辛,并且基本上会陷入自我中心的恶性循环。
在自我中心主义者的世界中,或许注定孤独,他们基本没有同行者。虽然自我中心主义者的内心并不缺乏感恩之心,却是回报无力,但自己需要的很多,给予的回报却很少。即使有人相助,也仅仅是发挥辅助作用,与他分享的也仅仅是一小部分,这不符合科学的道理。
很多时候,是那些自我中心主义者把别人拒之门外了,因为别人很难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在他们都是在自己做梦,别人很难参与,要想从自我世界中走出来,就需要融入外部世界之中。特别是在工作与生活之中,需要务实落地,尽量摆脱理想主义与完美主义的控制。
创业者需要善于选择那些相对小而相对简单的事情去做。通常越是大的项目,其成功概率就会越低,小项目就相对更具有可行性,风险也比较容易得到控制,更容易形成资源沉淀。简单相对而言就可以聚焦,并形成标准化与规模化。
即使维持一个很小的平台,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掌控力与平衡力。把未来进行简单化的设计与处理,把整体解构成为可以自由组合的模块。所投入的核心都是在技术、设计、品牌与市场推广层面,进可攻退可守逐渐形成合力。
对创业者而言,理性的做法不是去追求什么大项目,而是专注并聚焦小项目。以相对简单的小项目去落地,去面对资金方与市场,可以缓解资金方天然所具有的危机、焦虑与恐慌,所以假如你拥有创业想法,将创业项目化整为零,化繁为简,会是比较好的策略。
还是把眼光收回来,关注一些眼前的事吧!在创业的时候,方向的选择会决定所做的事情的难易程度,甚至可以注定其未来的走向与结局。以大项目融资去孵化小项目,还是以小项目融资去孵化大项目,这是具体操作层面的事情,
虽然大项目可以想,但也仅仅是悄悄地想,默默地筹备。大项目只有慢慢地筹备、慢慢地做准备,因为最终总是会证明,你的很多伟大的想法都仅仅是“意淫”与精神自慰。
有思想并习惯于通过文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人,不要试图把写过的每篇文字都整理成为课件,也不要试图把自己的所有思想都与别人分享,那样只会束缚住自己的手脚。可以分享的东西都是提纲携领的东西,可以大量复制的东西。在无形培训方面就是小课件,在有形产品方面,就是可以成为宣传品那样的东西。
对创业的产品与服务而言,有形的总比无形的好,可以量化总比不可以量化的好,便携的比体积庞大的好,包装不可少而且要适度。比如80%的实用主义+20%的理想主义,核心技术充其量占有10%,包装设计充其量占有10%,其余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很直观被物化的东西。
对创业者而言,不要试图操控一切,比如样品的不断优化,成为可以分享的产品,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即使具有相应的规模,自己的库存部分也最好别超过20%,那80%都是需要作为铺货放在渠道之中,或者分享给粉丝去体验的。
把库存压力转嫁到渠道之中,也是对渠道的支撑。渠道在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业务协作伙伴,在没有产生健康的现金流之前,充分发挥其粘合作用与传播作用,用政策去推动渠道与粉丝的积极性,比自己亲力亲为效果要明显得多。
我们没有办法去追溯生命的起源,即使诸如麻雀那样很小的东西,都是“五脏俱全”的,即使很萌的宠物的生命都是神奇的。我们没有办法去左右时间,并让时间更有价值,在时间流逝的时候却无能为力。
大到宇宙与小到生命,我们可以看到与影响到的因素很少,只要非职责所在,非此时此地,都与我们无关;我们更无法用通俗的几句话把宇宙的起源讲清楚,却要时刻面对生命的来来去去。我们都看不到;此生之前与此生之后,我们也都看不到;你可以心忧天下,但天下的福祸,又是否与你有半毛钱的关系?
任何事情都存在一个适度,相对合适刚刚好!
你的领导希望看到你有责任感、有追求,却不希望看到你有太大的野心。你的老板希望你以主人翁心态去工作,但却不会轻易让你真正拥有主人翁的角色。你的投资人希望你有梦想,却不希望你终日做梦,他们不奢望你改变世界,而只希望你能做好简单的“加减法”,因为TA所关注的绝大部分是数字。
人是不断从自我中心走出来变得不断成熟的。不要跟投资人谈理想,不要跟长辈谈人生,因为他们要的不是这些,而是世俗社会共同看得懂的实打实的生活与财务数据。你会要求你的孩子有理想,却又不希望TA为了理想而放弃基础去追求空中楼阁。
贾春宝
2015年10月14日星期三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