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会与仇恨


不同族群之间,偏见难免,误会更难免。别说不同族群,即使是不同地域的同族人,也一样会有很多偏见和误会,我们常说,山东人如何,河南人如何,福建人又如何,这样的说的时候,每每都是些负面的评价,这些评价,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偏见和误会。在没去云南之前,我就一度以为云南人都吃老鼠,去了之后才发现,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在西方人大批来到中国之前,中国人对于这些高鼻子蓝眼睛的怪人,就有好些奇谈怪论。觉得他们是禽兽变的,猴脸羊眼,说话是鸟叫。对于他们的衣着,行为,都觉得奇怪。人家上教堂做礼拜,是聚众淫乱,洗礼,是行淫,终傅,是挖眼睛。对于非我族类者,难免会有敌意,所有的误会,一般也是沿着敌视的路径前进的。而且,敌意往往是双方的,你戒备我,我也敌视你,但凡有点举动,就会被解读为挑衅,真的动了手,双方也就只能做敌人了。

 

在历史上,汉人跟各种不同的民族和部族,发生过各种各样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关系,就是打仗和厮杀。其中,有一些是利益冲突,其实更多的,就是源于带敌意的偏见和误会。如果真讲利益,其实汉人跟这些民族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互相贸易,互通有无,其实都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偏见和误会本身,有文化的属性。不同的族群,不同文化,不同的宗教之间,在缺乏沟通之前,没有通约的内容,缺少中介,互相都会觉得对方奇怪。在很多时候,这种奇怪感会被自我感觉文化程度比较高的汉人视为野蛮,就像近代的西洋人看我们一样。自我感觉比较好的民族,往往喜欢把对方文化中的一些看起来奇怪的因素,拿出来展示。晚清以来,西方人多次渲染中国的女人的缠足和男人的辫子,一搞展览,就展览中国的弓鞋。弄的美国一些稍微偏僻一点的地方,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还以为中国人依旧男人留辫子,女子裹小脚。

 

文化上的隔膜,还导致偏见,而偏见则产生误会。这样的误会,容易产生冲突,但只要双方沟通多了,接触多了,来往多了,文化上的隔膜就不成问题了。民族之间的最大的问题,是仇恨。因为任何民族,总是不乏别有用心者,去刻意渲染和鼓动这种仇恨。一旦打起来,就总是会打,打个没完。别说两个民族,就是两个村庄,鸡犬之声相闻,如果一旦因为什么事情,发生了械斗,就会子子孙孙斗下去。斗到最后,究竟为什么厮杀已经没有人知道了,但还是斗,年年死人。

 

其实,族群之间的隔阂,偏见和误会,本质上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偏见和误会是一样的,只是有程度不同而已。本质上,都可以用互相沟通,接触、联系来化解。越是封闭的地方,隔阂和偏见,进而误会与敌视就越容易产生,也越容易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只要开放程度到了,来往频繁了,互相依存度自然高了,族群之间的和谐,也就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