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明与人民日报评论员接连谈价值观的极端重要性


刘先明与人民日报评论员接连谈价值观的极端重要性
 
一、2014年9月22日,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撰写、发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时比生命还重要》一文,文中写道:
2014年2月26日下午3点,在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主持调解下,刘先明2013年7月初开始的网络信访、投诉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偏信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的枉法伪证而错审的问题,终于初步得到了的解决;长达十余年的错案,终于得到了查实、纠正,刘先明与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也达成了和解的意向。在襄阳中院主持的调解中,刘先明提出了和解的两个要求:
1、撤销2002年10月30日做出的解除刘先明劳动合同的错误决定。
2、希望和建议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依据党纪国法和企业规章制度,对于过去个别领导的恶意动机和错误做法,进行严肃处理。
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袁副院长在调解中指出:
刘先明的这两个要求,不过分。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个别人过去的个人动机和做法,带来了不良影响,希望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对个别人进行批评教育、甚至是纪律处分。
9月17日,本人应邀来到北京大学。9月18日,在北京大学讲授《构建卓越的企业文化》。
在讲述“企业文化的作用”的时候,本人结合6月中旬在襄阳经历的那一场终身难忘的经历,我讲道:十八大报告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平常的时候,我们时常可能感觉不到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能重要到什么程度;但是,在遇到危机和紧要关头的时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显得非常重要了,就拿本人6月中旬在襄阳经历的那一场经历来说,如果不是新时代,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今天就很有可能没机会在北大与大家交流企业文化了。
 
二、2014年9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人民日报评论员詹勇的文章《反腐,一场必须赢的价值观较量》,文中写道:
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最可怕的腐败,正是社会价值观的腐蚀堕落。正风反腐进行到今天的地步,不仅事关政治生态净化,更是一场社会价值观的较量。正如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指出的,当前“不敢腐”初见成效,接下来还要向“不能腐”和“不想腐”迈进。要实现这样的跨越,既靠制度建设,也靠思想改造。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为用,才能激发出最强劲的正能量。
“文化会使局面几乎完全不一样”,纵览兴衰治乱,学者们常常有此感喟。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反“四风”、反腐败的时代洪流,是荡涤更是唤醒,是除弊更是拯救,惟有建构起“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文化,廉洁政治、清正风气才会成为社会常态。这是我们输不起的价值观较量,更是我们必须赢得的未来。
 
 
由上不难看出,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与人民日报评论员詹勇接连谈价值观的切入点,是不同的;但是,有两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突出了“时代性”,都突出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的极端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