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研究中国经济体在当前国际经济和政治大背景下的战略安全问题是本文重点,也是通篇论文所(本文是第三篇)要研究的重要目地之一。因为在我看来,中国经济体在目前具有的整体规模优势及发展前景,与目前参与各种国际合作和竞争的现状,已经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对外经济政策调整时期。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其重要程度,几乎可以和二战后美国成就其霸业遇到的机遇相提并论。在这个时期,包括政府在内的全社会上下的作为就成了关乎中华复兴大业的关节点。为了此目地,作者不避学识浅薄,条件鄙陋,只想拿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抛砖引玉,能引起一点专家学者的思考和重视。
正文
中国自三十年前的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取得了的伟大成就。尤其是在国民经济总体发展中的成就,引人瞩目目。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以年平均两位数的举世罕见的速度发展了三十年,从1978年到2013年其经济总体规模增长了近160倍,从2010年起就已经从改革之初的世界第位,跃居世界经济总量的第二位。而且依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国经济仍然会继续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即使能够保持5%左右的中低增长率,由于其已经拥有 的巨大规模,那么中国经济在未来的世界经济中一定会继续稳定地保持其应有的地位。那么在这个迅猛的增长过程中,中国政府在改革中坚持打开国门,对外开放,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刺激扩大对外贸易,坚定走国际化道路,是其发展的主要方针政策之一,也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有很大比例来自于对外贸易做出的贡献。这可以从中国政府公布的统计数字得出结论,本文不做重述。
由于在对外贸易中取得超乎意料的成果和利益,使得中国政府与地方政府取得一致的看法,就是建立以出口为导向的外贸型经济,进一步打开国门,深化经济领域的国际化程度,走向世界。在此背景下,加上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人力资源,包括政府管理水平和手段,对外法律不完备等等,不能有效适应其形势发展,于是当时中国政府就采取了至今仍存在巨大争议的措施,创造一切条件( 有点大跃进的味道 ),加入WTO,用外来的力量和规则,来倒逼本国各个有关方面,尤其是比较僵化的经济运行模式,强行适应外部环境,自我优化。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不必在此多言。也由此中国的主要官员对外就成了灭火队员,消气队员,对内不计国有资产付出的代价,不惜牺牲劳动者的利益,甚至不计有可能产生的社会动荡,对国有企业进行了革命性的改制行动。其结果是对外开放的目地基本达成,对内则制造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失业大军,从此也真正的固化了一般民众从改革初期的信仰疑惑迷乱,到信仰崩溃的社会价值观。政府在民生上的无计划和无作为,使得民众在自谋生路的慌乱中,彻底抛弃了一切信仰,坚定了自我生存第一,金钱至上的观念,至今不曾有明显变化。由此 产生的社会负面结果是,政府的信用从此降为最低,普遍的民众信仰缺失,社会的诚信和道德水平混乱不堪,人们为了金钱的追求,不惜一切手段,进而漫延侵蚀了政府机构和官员,豢养大老虎的土壤就此形成了,这可以从目前习李王惩治的官员们的成长跃升历程窥见一斑。同时社会上便重新出现了封建组织和死灰复燃的邪教组织,几乎形成了危及全社会大动荡,直接威胁到执政党的根本利益。分析的有点远了,我们再接着上面讨论。
由于中国当时政府的不惜代价的努力,中国对外经贸取得了巨大收益,从而带动经济总体的迅猛发展,单就经济学角度看,中国经济整体得到了迅速的显而易见的利益。当然中国地方政府,尤其是历史上与海外关系密切,海岸基础设施较完备的地方省份,如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更是走在对外开放的前端,开放范围和力度的更是远远超出中央政府所掌控的范围。以广东省为例,该省在打开国门的最初五年里,便迅速形成了以对外贸易为主导的外贸型经济产业结构,成为了对外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以地区为单位的最大受益者。除去政策的原因外,该省还具备了与世界金融经贸中心香港为邻,历史上对外部世界的联系等多个因素,构成了该省得天独厚地先天条件,因而在开放的便一跃成为了对外开放的样板和领头羊,使得该省国民总产值,长期雄踞全国首位,其他各省的劳动力和人才,资源等以极大的规模,迅速向该省转移。广东省的的发展模式与当时号称亚洲四小龙中的日本,台湾,新加坡等的发展模式几乎如出一辙,比他们更具优势的是,广东省以全国为背景根本没有任何对人力物力资源忧虑。如此该省的发展如同此论文首要提出的观点一样,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和平发展时期,会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得当地得到巨大的利益,不过潜在的危机也由此而生,这个我们会放在后面讨论。
再看一看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改革初期中国外贸
表现为大规模原材料出口,初级产品,及来料加工等形
式,以低端低技术,初加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为特
征的对外特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高,科学
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中国对外交往和贸易不可避
免的呈现出了规模性,结构性,行业性的根本性转变,
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在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越来
越大。在这个进程中,全国对外经济产值在整个国民经
济总产值的比例产生了巨大变化,所占比重也越来越
大,表明中国经济国际化取得的重要进展。与其同时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全国引进外资总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以其低廉地劳动力资源,原材料资源及极具吸引力的开放政策(区别对待内外资企业),使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吸食器。
两项指标表明了中国经济加强对外交往和国际化的深度和广度。以加入 国际经济组织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基本完成了结构调整,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对外经济交往体系。从年度统计数字看,(参看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公布的统计数据1978——2013年),中国在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历程中,迅速形成了比较完整和健康的对外经贸体系。总之,中国经济已经和正在以庞大的规模和惊人的速度融入世界经济之中,可以说今天的中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世界经济,中国政府在制定经济甚至政治政策时,对外经济指标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向标。
但是,本文主要想阐明的是中国经济在对外开放国际化的过程中应当或者说必须是有限度的,应研究确立一个两者 的合理的关联度或幅度范围,从而保证自身经济体的相对独独立性,以保证中国整体经济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从而也保证了国家政治的稳定,以在对外经济活动中保证利益最大化和长期性。下面就来讨论论这个问题。
作者在经济体安全问题研究一文中,从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各方面大致的阐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体安全的战略重要性,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政治经济大国,由于基于政治上的原因和历史原因,中国经济体的安全与否,对中国各方面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非同一般。在目前条件下,中国政府应当把这个问题作为制订对外开放经济政策的首要考量的问题。
放在国际政治经济大背景的来考察,中国经济体的安全性有其特殊性。我们同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说明。当然不仅仅包含这几各方面。
一. 从世界的政治军事形势来讲,就如同前两篇所说的,大国政治互信谅解程度逐步提高。在世界上各主要大国基本军事技术和手段保持相对平衡的条件下,世界的政治军事形势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也就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期。在这个时期,大国之间的直接冲突主要表现为代理人之间的冲突。激烈的热武器的冲突一般会发生在小国之间,也有宗教之间的冲突。实际上从长期来看,主要还是各国与各种恐怖活动的冲突。因为恐怖主义的无孔不入,就其表现出的不确定性,突发性,分散性,使得各国在加强自身防范同时,不得不与其他国家合作,放下各种分歧,共享情报,共同应对,进一步促进了大国协作的可能性和深度。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许多难以让人理解的对外政策,造成了其本身成为最大的恐怖主义受害国,其国内外的一切都是被攻击对象,终使其不得不放下政治分歧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系列国家合作,试图在世界范围内打击恐怖主义,保护国家利益。所有这一切创造了一个发展的大好机会,中国领导人也敏锐的抓住了这个机会,迅速地把中国发展成为了足以抗衡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
但是我们仍然必须看到其中蕴藏着的风险和危机。它们依然来自不同的历史的和现实的政治形态差别,以及军事力量的不平衡。
从政治角度来看,由于历史上的中西方长期对立,加上中国国内政治意识形态的坚持,以及西方所有所谓民主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决定了中国与西方主要的经济体之间的合作是有一个最高限度的,而且,如果一旦这些国家国内斗争需要,那些政治寡头们绝不会轻易放过中国的利益。近年来在中国周边,特别是南亚方向和西南方向发生的多次政治军事事件和动荡,无处不显示背后有针对中国利益的黑手在活动,此处不进一步举例和分析。
从军事角度看,西方主要国家自从在1990年前,找到一个借口,联合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以来,无论中国政府做出了如何努力和让步,至今没有看到任何松动迹象。美国从未停止过使用一切手段,挑拨周边小国与中国的关系,企图假借代理人之手延缓,阻止,甚至中断中国的复兴之路。现在甚至不惜放出日本军国主义这头恶兽,企图配合其重返亚洲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计划,在南海东海及西南方向发生的的针对中国的事件层出不穷。对中国划出防空识别区挑衅闹事,从未停止对中国的近海侦察。多次不惜代价,不惜破坏国际通则,阻止以色列和中国的军事来往。其实在此不用多写,任何关心时事的人都清楚。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国际局势极其复杂,如果不是中东恐怖主义卷土重来导致美国的注意力有所转移的话,中国周边局势绝不会仅限与中日,中美,空中玩一下猫捉老鼠的游戏,海上也不会仅仅限于玩碰碰船而已。
总之,在国际大舞台上纵横博弈,并非像纸上谈兵那么简单,一厢情愿地对外示好,无限制对外开放,或为了短期目标,牺牲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都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导致丧权辱国的结局。欣喜的是中国的发展至今并为受到巨大挫折,由此可见中国政府,在应对国际关系问题上所显示的高超的智慧和手法。(这个话题其实可以进行更深刻的总结,作者有一些有趣的观点,从不同视角,分析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政府,在应对重大事件时,所有意无意表现出来的高超的智慧和手段。可另题再谈)
目前世界上欢迎中国强大的国家不少, 同时妄想阻止中国复兴的国家也不少,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中兴和强大,都会直接的威胁到现有的霸权主义国家的切身利益。新兴大国的崛起,如果期望从不遇到既得利益者阻碍,恐怕只能是天方夜谭,一厢情愿罢了。美国有一种说法,叫做如果你欠谁的债多,那就与他打上一仗,债就可以了了。虽然这并非政治家的原则,但谁能保证在他们的政治家不试试这么做呢?那么由于军事直接冲突的危险性降低,国家间进行的经济斗争必然成为了首要的,主要的手段。
目前正在上演的乌克兰的诸侯博弈中,我们就像在看一场大戏, 而各角的筹码都是手中的经济牌,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赢得了胜利。我们可以看到北约的虚张声势,美国的煽风点火,俄罗斯的霸道,乌克兰就像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丑在蹦哒。最终结果,我们要看看欧盟国家能否坚持到严冬来临,能否熬过漫漫寒冬。按所谓早期的话说,这叫做政治,军事,民主搭台,经济唱戏的经典的当代世界争霸奇观。胡子认为,无论结局如何,这场乌克兰冲突,正是完整地表现了现在世界上各种势力争斗的模式,将来的潜在冲突必定会沿用这个模式,只是主角有所变化而已,我们可以称之为乌克兰冲突模式,这个模式可以简化为:民主或人权——地区动荡——冲突——各背后势力登台——出经济牌+军事讹诈——比拼双方经济总体耐力——结局(结局有多种可能性 )。从中足可证明经济体安全关乎主权和稳定的观点的正确了,谁的经济对潜在冲突有所准备,有更大的安全防范,如与冲突对方经济往来有关的的替代资源准备等,谁就会有更大的胜算,如果欧美方有足够的天然气等能源替代进口源,北约绝不会仅仅在自家后院耍耍斧头,展展肌肉,其胜算会极大。目前由于俄罗斯在中国等可找到进出口替代国,主动权已被俄罗斯牢牢攥在手中,普京在这场争霸博弈中显得胸有成竹,游刃有余。有兴趣的专家们可以进一步研究一下,俄罗斯为这场豪斗,提前做了什么样的准备,要知道乌东的港口对俄的重要性,所以俄罗斯的战略规划显然做足了功课,就等普世的‘’民主‘’送机会了。
综上所述,从世界的政治军事角度来研究,国家经济体的安全在当代是各国必须优先解决的战略问题 。对中国的意义更是非同一般。作为以复兴中华大业为目标,致力于民族昌盛,人民幸福,国家长治久安的执政党,不可不察。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