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巡视省级工作为何“指导”变“领导”?
为加强中央巡视地方工作力度,中央巡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正在酝酿着一种新的变革。
在接受南都记者的专访中,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主任黎晓宏透露了一个重磅性的变革信息,那就是将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对省区市巡视工作的“指导”关系转变为“领导”关系。从过去讲的“指导”关系变革成现在的“领导”关系,这是中央巡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的一个重大制度创新。据黎晓宏介绍,“领导”二字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加以明确的。从“指导”变“领导”,虽然只是一字之改,但绝不是文字游戏,而实则意味着一种根本性的变革。
为什么要把过去的“指导”关系变革成现在的“领导”关系呢?这里面究竟想注入什么新的内容?
从变革的时代背景上看,主要的症结在于一些地方对中央巡视指导精神的贯彻不力与变相扭曲,继续玩弄“阳奉阴违、虚与委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政治游戏。用黎晓宏的话来说,一些地方存在着贯彻中央精神不及时,执行问题线索报送制度不落实,以及不适应巡视“新打法”,因循“老套路”,巡视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为何一些地方总是这样对待中央的巡视指导精神呢?一个重要的成因就是过去的“指导”关系在巡视精神的执行层面缺乏硬性的约束,而使其对下传导的压力明显不足。“指导”关系,使中央的巡视精神更多“建议”色彩,而地方的采纳与变通则有更多的自由裁量权。把指导关系变革为领导关系,则可弥补这一短板,使其地方执行中央巡视精神上的硬性约束与执行压力倍增起来。这一字之改,改的是地方对中央巡视精神执行力上的软弱状态,改的是上对下层层传导压力的明显不足。通过这一字之改,中央巡视工作的权威将被大大加强起来,地方上的执行不力与刻意拖延也将在这种权威的震慑与监督中不得不收敛、自绝。
从五个中央领导小组的建立,到中央巡视指导体制的变革,通过向上集权,进一步强化中央权威,保障中央政令通畅,是一个主导性的体制改革路径。
怎样通过层层传导的压力而使中央的巡视精神具体落实到地方的行动中去呢?黎晓宏称中央将建立对省区市巡视工作检查考核办法。
具体而言,在今年中央巡视组的工作安排中,将在巡视期间检查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记录,看中央对地方巡视工作的组织领导是否到位;查巡视报告和移交问题线索处置以及地方被巡视单位整改情况,看中央巡视精神及其对地方移交的问题,交办的事项,有没有贯彻处理到位;从中央到地方强化一级对一级的责任追究,通过层层压力传导,保障中央巡视工作部署落实到位,坚决杜绝一些地方的欺上瞒下行为。
2014年8月13日初稿于论道书斋 胡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