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神奇的创造力学校》丛书作者李国昆
[引子]“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教育出来的人没有创造力。“神奇的创造力学校”丛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新力作。丛书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为主线,结合当今全球最有影响力、最权威的创新理论“萃智理论(TRIZ)”,开发出全球首套完整、系统的创新知识体系,专为青少年设计了“创新的六大办法”,即本丛书的六大主题:形状、时间、结构、材料、中介物、环境,形成了真正可操作的、具有实用意义的创造力开发课程,其主旨是:让每个孩子都拥有罕见的天赋和杰出的创造力。
记者:上周末我去我哥家,上小学的侄子抱着本书在看,聚精会神地,跟我打招呼都没怎么抬头。正好我在关注童书市场,就上前抢过来看了一下,就是您的这套“神奇的创造力学校”丛书之《形状世界》。我上当当和京东查看了一下读者评论,评价也都相当不错。我很想知道这套书为什么会受小孩子喜欢?有些什么特点?
李国昆:我在六年前开始探索青少年创造力教育,当时搞过夏令营,也去过学校授课,但效果始终一般。因为学生平时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学习重点要放在主科上,其他的就自然而然忽略了。但是创造力又的确对青少年非常重要,正如钱学森之问所触及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就是缺少创造力啊,我真的很希望下一代能有强大的创造力,做有价值的工作,把省出的时间来享受生活。怎么办呢?我想到了漫画书:把发明创造的知识用漫画的形式来表现,孩子们应该能喜欢吧,于是就开始创作漫画书。
要是简单地说,那就是接地气吧!这套书在表现形式上有几个特点:一是除了科学的知识,还有一些搞笑的元素;二是从简单说起,每个格子只有一句话甚至几个字,难度很缓慢地增加,孩子们很容易入手;三是有文必有图,来帮助孩子们理解问题,而图形思维恰好是孩子们思考的方式。以上三点就是孩子们喜欢的原因——有趣、简单、形象,这三者缺一不可!
其实我在创作的时候,把目标群体定为高年级小学生和初中生,但实际情况是:不但原有的目标群体喜欢,低年级的小学生们也非常喜欢,甚至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也缠着家长给他们读,这是当初没有料到的。
记者:孩子喜欢并不是一本(套)好童书的全部条件或唯一条件,科学性应该是第一位的,凭什么说“神奇的创造力学校”就是一套好童书呢?
李国昆:从内容上来说,这套书有3个鲜明的特点区分于其他书籍:首先,这套书有着系统的理论架构,绝不像市面上很多益智类的书籍,仅仅是一大堆问题的简单罗列,其架构就是TRIZ(萃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理论是现今各大国际公司的创新利器,被誉为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其内容是如何系统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但TRIZ一般都是由创新工程师学习和掌握,这样用大型漫画的形式来表达TRIZ,而且面向青少年,算是一个新尝试,让人欣慰的是效果还很好。
其次,一套好书一定很严谨,因为对孩子们传递的知识一旦有误,想扭转过来就难了,所以我请了一整个顾问委员团队来帮我把关。他们都是大学老师、高级工程师等有着丰富经验的TRIZ专家,有的在自己钻研的领域甚至是权威。
第三,一套好书一定要细,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在国内的很多科普图书都是泛泛而谈,没有细节,更别说图了,把科普做得像新闻报道,读者读了不知所以然,最后的结果是把读者的思维模式变得大而空,我把这种书叫“叶公好龙式的科普书”,这种书其实挺害人的。而我的原则是不要贪图说的事情有多大,但在细节上一定要讲深、讲透,例如在讲曲别针时,曾专门到国图去查了一天的资料,奥迪斯发明的第一部电梯的原理图,也是在国家图书馆泡了一天的结果,这样通过作者的言传身教,自然会将思考的方式传递给读者,进而影响读者,使其养成爱钻研的思考习惯。
记者:刚才你提到创造力对人才的影响和“钱学森之问”,你认为,创造力对孩子能否成为杰出人才有多大的影响?
李国昆:有位青年科学家说了句话非常好:“关键是要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否则你所做的只不过就是为别人盖好的房子刷油漆而已。”创造力对成为杰出人才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反过来说,杰出人才之所以杰出,肯定是因为有非凡的创造力,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这点我们看看苹果、谷歌就能得出结论。
记者:您认为,我们学校总是培育不出杰出人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李国昆:原因肯定有很多,但据专业人士的研究分析主要有三个:
一是“填鸭式”或“硬盘式”教育方式,过分重视“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传授,而忽视“如何做”“怎么办”的思考方法激发。
二是缺乏对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促进。创造是有方法的,而不是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但是现在大部分人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水平很低,普遍认为创造等于头脑风暴,这是个谬误。
三是忽视学生内在兴趣和社会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这三个原因中有两个是方式方法的问题,有一个是认识水平的问题,都是可以改变的。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很少考虑大环境该怎样变,我能做的就是努力推广青少年创造力教育,遇到挫折时鼓励自己:哪怕我的工作成果——漫画书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那所做的工作再苦再累也值了。
记者:刚才我们谈的都是全社会、全国的事件,比较宽泛,就我们每个家长和小孩而言,应该如何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创造力?
李国昆:有句话说得好:如果家长不去破坏、压制孩子的创造力,那就是培养和提高了!对家长最大的建议就是要抱着更宽容的心态,允许孩子们去试错,因为我们教育孩子是为了面对未来的未知世界,所以能力的提高是第一位的。
记者:我听说你在做一个公益活动,就是向全国贫困地区学校赠送“神奇的创造力学校”丛书,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以便让我们帮你传播一下,好让更多的贫困学校看到,让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
李国昆:我还是那个想法:或许因为有了这套书,能给孩子一个梦,哪怕只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一生,也就不枉费我写作的各种苦了。所以我决定把书捐给偏远农村和山区学校,但因为个人经济能力有限,仅限20个学校,每个学校5套书,这些书已经邮寄到了学校,孩子们读着也很开心。
记者:我注意到“神奇的创造力学校”丛书分为 “形状、时间、结构、材料、中介物、环境”等六个系列,目前我们读到的只有《形状世界》,您能否介绍下一步的写作与出版计划?
李国昆:我最初的计划是6大系列,每个系列3本,后来写到结构时,发现结构的内容太多了,没办法就把结构变成了6本书,分上、下两辑出版,这样就是21本书了,这样就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体系,全写完还得需要两年时间,写完这套书以后的计划暂时还没有。这套书从开始到写完,时间很长,所以有朋友开玩笑说好多人在“做”书,你不是“做”书,也不是写书,而是“生”书,哈哈,但我觉得一个人要是心态单纯,做的事就能更好、更完美。
[李国昆简介]李国昆为中国发明协会发明方法研究会理事、国际TRIZ(萃智)协会三级认证专家,多年来专注于中国青少年创造力研究开发,致力于帮助每个孩子开发出罕见的天赋和杰出的创造力。李国昆所著“神奇的创造力学校”丛书是首度结合全球顶尖发明创造理论TRIZ(萃智),历时六年精心研究,开发出的全球首套专门针对青少年提升创造力的知识系统,形成了系统的、真正可操作的创造力开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