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管理层对这一次IPO重启抱有极大希望,为了抑制炒新,上到证监会,下到各地证监局和沪深交易所,可以说是严阵以待,希望一举打杀炒新热情,给市场带来亿股清新之风。上证所将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股上市初期交易监管的通知》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并可罗列了200多个可疑账户,深交所更是罗列得了300多个账户,并制定了多个规则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几乎所有新股都遭遇恶炒,成为僵尸股。
究其原因很简单,沪深交易所的抑制炒新举措,并没有多大新意,只是老调重弹,只是一种临时性的救急补丁和一些软的约束,对炒新者根本不具有警示作用,因此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炒新问题。笔者始终认为,要解决炒新,就要先分清楚谁是炒新的真正受益者?谁是真正的受害者?推动炒新的力量来自何方?才能制定出针对性的防止炒新之策,否则只能是盲人摸象一团糟,只能是你出你的政策,我炒我的新股。
笔者认为,炒新参与者,虽然也有中小投资者有所收获,但绝对不是受益者,是主要的受害者,因为既然是炒,就是玩得心跳,玩的就是一种击鼓传花的游戏,而中小投资者始终处于弱势,不可能成为市场的主宰者,从深交所资料来看,也是如此。2009年7月以来,深市共有783只新股上市,到去年末,有一半的股票跌破上市首日收盘价,特别是首日涨幅超过100%的53只股票中,38只股票跌破上市首日收盘价,平均跌幅36.73%,最大跌幅达73.69%。首日参与炒新账户普遍亏损,尤其是初次参与炒新账户亏损更为严重。据统计,2011年、2012年新股上市首日买入账户中,截至2012年底亏损账户占比分别为65%和56%,账户平均亏损率为10%。最后一只新股浙江世宝和重启后第一股纽威阀门亏损的都是中小投资者。
炒新最大得益者是谁呢?笔者认为是网下获得巨大配售的机构和游资大佬,他们持股数量庞大,是股价上涨的最大受益者,所以他们利用自己的持股优势和资金优势,采用对敲拉高连续申报等方式,制造一种虚假的繁荣,诱导中小投资者买入。因此遏制炒新的关键就是要防止网下获配的机构参与者不能使用违规的手段。
比如纽威股份就显得较为明显,在竞价阶段,开盘价就以最高价格21.19元开盘,但从盘面来看,上方没有任何卖单出现,而下方则有近4000万买单,造成“有需求没供给“的短时现象,可见投资者对价格的期待还是很高的,其后被32631手卖单直接推到24.72元,后回落23.31元成交780手,因触及停牌机制被勒令停牌1小时。开始交易以后,由于投资者对新股期望充分被激发,纷纷入场抢筹,机构乘机高位派发筹码,从事后交易所公布数据来看当天买入者几乎都是不明就里的中小投资者,后两天股价出现暴跌,中小投资者再一次成为受害者,而与之对应的是高位派发的机构获得巨大利润。
上交所实际上还是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通知中规定;(二)同一证券账户或同一控制人控制的多个证券账户进行日内反向交易或频繁隔日反向交易,且数量较大的;(三)在集合竞价阶段或收盘前15分钟,通过高价申报、大额申报、连续申报、频繁申报撤单等方式,严重影响新股开盘价或者收盘价的。显然纽威阀门炒新主力就是采用高价申报误导投资者,再是使用单日和异日反向交易牟取暴利。
但关键是上交所虽然知道问题的成因,但没有制定严格的惩治办法,让规定成为了一纸空文,成为了一种摆设。
其次是一些游资大佬,他们操作手法非常凶悍,常常采用不同炒作方式,让投资者防不胜防,如洛阳钼业是在首日大量买入股票,第二天进行反向交易获取差价,收益也不菲。现在则是在首个交易日获得大量筹码,采用连续拉高的方式,甚至是连续涨停的逼空方式,诱导中小散户介入,比如我武生物就是采取连续一字涨停的方式,让股价迅速脱离持股成本区,接着出现一个高位快速的换手,让中小投资者套在高位。这样就避开了交易所的六条规定,炒新行为游离于监管规定之外了,因此,面对我武生物的股价异动,深交所就显得优先无能为力了,只是要求我武生物自己停牌核查,这样的核查等于没用,结果大家也是心知肚明。
针对这一方式,关键是要限制首日单个账户或是关联账户买入新股数量,只要持股不多,他们就没有动能拉高股价,也没有办法拉高股价。其次是要禁止新股未来15个交易日进行反向交易,来大幅加大持股风险。
因此笔者认为虽然中小投资者的参与,起到了风助火势的效果,是可恨市场中的可怜之人,片面责怪中小投资者不理智是很片面的,管理层更要关注的是参与炒新的主力资金是否合法合规,有没有单日或异日反向交易,有没有资金在首日大肆买入筹码,为操控股价创造条件。仅仅罗列账户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高度关注账户一旦有反向交易和一旦买入超过千分之一(日前上交所已经取消这个规定)的股份就采取就应该采取监管措施。
方式可以很多,对反向交易者可以勒令停止交易三个月,对超额买入超过千分之一股份要求锁定六个月等。
但笔者认为从根源上来说,还是要取消网下配售,避免单个账户持股太多,有推高股价的巨大冲动。
我国新股申购实行双轨制,有网上申购和网下配售,为了抑制三高发行,管理层还希望借助机构的定价能力,加大网下配售比例,新股改革意见更是要求60%以上的股份要配售给公募基金和社保机构,这种偏心吃独食的政策导致网下配售人持股巨大,往往是数百万股,为了不致新股破发或是谋求利益最大化,他们最有动力推高股价,而机构资金实力非常雄厚,给了她们操纵股价的良好资金条件,而监管环境的宽松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炒作空间,网下配售者能够单个或是几家合伙与主承销商勾结,利用各种交易手段推高股价。
因此取消网下申购特权,让机构与普通投资者一个样,一个账户只能有一个号码参与申购,让机构与普通投资者一起申购新股,让新股持股数量尽可能的分散,让机构们减少推高股价的冲动。《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