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尊者:沈从文的自我评判


 沈从文先生在湘行的水路上,一路都给自己的妻子张兆和写信。唯有情,是抑制不住的。只有心的交流,是千山万水阻隔不了的。

有一天先生写道:“细细的看,方知道原来我文章写得那么细。这些文章有些方面真是旁人不容易写到的。我真为我自己的能力着了惊。但倘若这认识并非过分的骄傲,我将说这能力并非什么天才,却是耐心。我把它写得比别人认真,因此也就比别人好些。我轻视天才,却愿意人明白我在写作方面是个如何用功的人。”自省和自证之态扑面而来、自豪和自信之情跃然而纸上。
在这同一条河流上,这两个念头也许是同时产生的。先生的另一个想法是:“我想印个选集了,因为我看了一下自己的文章,说句公平话,我实在是比某些时下所谓作家高一筹的。我的工作行将超越一切而上。我的作品会比这些人的作品更传得久,播得远。我没有方法拒绝。我不骄傲,可是我的选集的印行,却可以使些读者对于我作品取精摘尤得到一个印象。”
先生这绝对不是什么骄傲,是一种自信基础上的自我评判,当然,这也是着眼于同时代作家文章成就基础上的结论。
穿越时空,云海茫茫。这刻看,当时的人,现代的人,对先生的这一自我评判,都很认可。
那年,先生以小学毕业的资历,竟被胡适先生延揽为了大学的教师。第一次上课,先生很是紧张,一时说不出话来,竟然在讲台上,面对一堂学子,呆呆地站了十几分钟。好不容易才开了口,只见先生一面急促地讲述,一面在黑板上迅疾地抄写授课提纲。后来上了那堂课的学生回忆,先生是在写课而不是讲课。
这纯粹是紧张,与自信有小的关联。但先生能站在这三尺讲台,基于的还是对自己学识正确的自我评判。
每个人何妨不也在人生的一定阶段里,面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隐丑,不溢美,来一番中肯的自我评判,这是一种严肃的总结。我相信,这既能增强自信,更能裨益于人生。不能坦然地做本真的自己,肯定是对人性的一种背叛。
如果自信成为了我们每个人自觉的行为,那么,自信就绝对成为了我们国家的名片。这才符合一个强大国家雄立世界之林的第一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