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与印度未来


 开篇之前,容我先向当年的“日不落帝国”深深鞠上一躬,如果没有这个祸害存在,就没有《蒙巴顿方案》的施行。

 
  如果南亚大陆还是由印度一家独大,无疑会给咱们中华家增加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强大邻居,这对咱们中华家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好了,咱们言归正传。
 
  对于印度这个国家,我在《中美博弈之印度篇》里已经着重分析过,之所以还要提出来,皆因我的担忧还是实现了,那就是……莫迪成为了新一任的印度总理。
 
  看过《中美博弈之印度篇》的朋友应该还记得,我在那篇文章里对“莫迪”看的很重,甚至单独开了一个段落来讲他,说是“溢美”都不为过。
 
  说到这,有些网友恐怕要笑了,觉得我太过杞人忧天,毕竟印度的问题实在太多太多,就算莫迪上台,亦是积重难返。
 
  对于这些网友的观点,我表示认同,但有些事情,远非表面那么简单。
 
  事实上,在《中美博弈之印度篇》里,我已经说的很明白,只要印度没有“真正”打破种姓制度这个无形枷锁,印度就不会有未来。
 
  正因如此,我才会对莫迪的上台感到这般担忧,因为莫迪跟以往那些出身高种姓的印度总理不同,他是一个货真价实的“低种姓总理”。
 
  现在,大家明白了吧?
 
  莫迪出身低种姓阶层,却能一步步踏上被高种姓阶层所把持的印度政治核心层,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身为中华家百姓,大家应该很清楚“草根阶层”如果被唤醒,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会有多么巨大,想当年,“凯申公”就是没搞明白这点,才会败给了被毛主席所带领的“泥腿子”,无奈下,只能龟缩台湾,在岛上画圈圈。
 
  当然,莫迪能否达到毛主席那种高度,现在还很难说,但毫无疑问,他的成功当选,无疑给印度带来了“变革”的种子,如果这颗种子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那么未来的印度,绝对是咱们中华家的劲敌!
 
  对于莫迪上台前的印度,我在《中美博弈之印度篇》里已经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所以此处就不再累述了。
 
  那么,由莫迪掌控的印度,未来将走向何方呢?
 
  在我看来,莫迪马上就要迎来第一次大考,印度将变成什么样,由此可见一些端倪。
 
  而这次大考的内容,就是……莫迪将首先访问哪个国家。
 
  作为新一任印度总理,莫迪的出访乃是必然。
 
  如果放在从前,这件事或许会波澜不惊,但今时不同往日,中俄联手对抗美国的国际大格局已然成形,莫迪的一举一动,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事实上,按照时下的国际格局,莫迪的选择无非三种。
 
  第一种选择,首访中国或俄罗斯;第二种选择,首访美国或日本;第三种选择,首访欧盟或者偏向中立的其他国家。
 
  前两种选择自不用说,这是“站队选项”,一旦莫迪有了选择,便等于印度在中美俄三国博弈中有了决断,只要选了,除非莫迪中途下台,否则印度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至于第三种选择,则是“中立选项”,算是中规中矩,比较稳妥的选择。
 
  那么,这三个选择孰优孰劣呢?
 
  在我看来,如果要按上中下三策来论的话,首访咱们中华家或者俄罗斯乃是上策;首访欧盟或者其他偏向中立的国家乃是中策;首访美国或日本则是下策。
 
  至于为何会是这样,其实道理并不复杂。
 
  对于现今的印度来说,国内问题才是真正的大问题,而想要潜心发展国内,进而解决各种弊端,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不可或缺。
 
  放眼印度的周边,能够影响其外部大环境的国家无非两个——“巴基斯坦”和“咱们中华家”。
 
  换言之,只要搞定咱们中华家,印度的外部大环境就会彻底稳定,没办法,谁叫咱们中华家对巴基斯坦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呢?
 
  如此一来,印度便可以从“军备竞赛”中脱身而出,转而潜心发展国内,默默积蓄实力。
 
  当然,如果莫迪做出这种选择,所要面对的现实压力必然非常巨大,毕竟1962年的那场边界冲突,给印度留下的心里阴影和伤痛太过严重,再加上美国人喜欢睚眦必报,一旦印度选择中俄,以美国人的尿性,肯定会施展手段,再度敲打敲打印度。
 
  说实在的,作为中华家的一份子,我“十分的”、“非常的”、不希望莫迪做出这种选择。
 
  如果莫迪真做出这种选择,只能说明这个人非常有魄力,而且非常务实,跟以往那些只希望“面上光”的印度高层截然不同。
 
  印度由这样一个人来掌控,短期内,或许对咱们中华家有利,但从长远来看,绝对弊大于利。
 
  接下来,咱们再来说说中策。
 
  首访欧盟或者其他偏向中立的国家,好处不言而喻。
 
  一来不会得罪中俄;二来不会得罪美国,印度依旧可以两头要好处,吃完原告吃被告,而且,当中美俄三国博弈即将分出结果时,印度完全可以插上一脚,来个“落井下石”,趁机分得一份蛋糕。
 
  在我看来,这条中策最为稳妥,也最符合印度人喜欢占小便宜的国家性格,如果莫迪真做出这种选择,所要面对的压力亦将最小。
 
  换言之,莫迪将首访选择放在欧盟或者其他偏向中立国家的可能性非常大。
 
  最后,咱们再来说说下策。
 
  说到这,某些网友恐怕会又要骂了,觉得我太五毛,只会恶意贬损美国。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首先,咱们来说一说莫迪的个人原因。
 
  2002年古吉拉特邦暴乱,数百名穆斯林在这一暴乱中身亡,但莫迪拒绝为此事道歉。
 
  2005年,美国以此为由拒绝向莫迪发放签证,莫迪先前持有的签证也被美方作废。
 
  2013年,印度人民党主席拉杰纳特·辛格访美期间,在国会发表讲话,呼吁美国向莫迪发放签证。
 
  2014年2月,美国驻印度大使南希·鲍威尔与莫迪会晤,这才意味着美国结束对他长达近10年的抵制。
 
  呵呵,大家现在明白了吧?
 
  美国人对莫迪“很不待见”,如果不是莫迪有希望成为印度的新总理,美国也不会拖到今年2月份,才迟迟解除抵制。
 
  既然如此,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莫迪将美国作为首访国家,这不是“用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吗?
 
  说完莫迪的个人原因,咱们再来说说国家层面的原因。
 
  众所周知,在2013年12月,“印度女外教官事件”爆发,有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我已在《中美博弈之印度篇》里说的很清楚,所以此处就不重复了。
 
  大家只需记住一点,美国借着这件事,狠狠扇了印度一记耳光,现如今,这件事的影响依旧存在,如果美国无法做出适当的让步,而莫迪却将首访地放在美国的话,那么,莫迪必将给国内的政敌留下把柄。
 
  这个结果,对刚刚获得执政权,并准备进一步巩固执政权的印度人民党来说,显然很难接受。
 
  当然,因为中美俄博弈已经白热化,所以不能排除美国为了拉拢住印度新政府,而适当予以妥协的可能。
 
  但就算如此,如果莫迪将首访地放在美国,依旧还是下策。
 
  因为佐利克这位“好同志”曾经说过,美国会在2014年结束量化宽松政策。
 
  在《中美博弈》系列文章里,我已经反复强调过,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根本没安好心,除了“赖账”外,更是为了利用强大的美元资本,来剪全世界的羊毛,进而吸血自救。
 
  换言之,等美国结束量化宽松政策时,一波世界性的金融动荡必然发生,而在这波动荡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实行“自由经济”的民主国家。
 
  因为所谓的“自由经济”,就是美国人给自己留下的“后门”,如果大家还不明白,可以去看看阿根廷这个反面教材。
 
  不得不说,阿根廷被美元搞的……那真叫“欲仙欲死”。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一旦美国结束量化宽松政策,开始从全世界吸血,以资本的贪婪,“民主的三哥”能够幸免于难吗?
 
  呵呵,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到了那时候,印度的亲美政策必然成为一个大笑话,而将首访地放在美国的莫迪,亦将因此大大失分。
 
  一个搞不好,更有可能影响到人民党的执政。
 
  好了,有关印度的未来走向,暂时分析到这里。
 
  在我看来,莫迪选择中策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下策,最后才是上策。
 
  没办法,美国为了围堵咱们中华家,那是不惜血本的,而印度作为牵制咱们中华家的一枚重要棋子,绝对值得投资。
 
  所以大家不难发现,当莫迪刚一当选,奥巴马立刻发表公开声明,大抛橄榄枝,好像“抵制莫迪一事”从来没出现一般。
 
  呵呵,美国人的节操啊……
 
  换句话说,在美国的不断示好和大力游说下,莫迪首访美国并非不可能。
 
  至于一门心思想请莫迪进行首访的小日本,我只能说……“洗洗睡吧,你还不够格!”
 
  总而言之,莫迪这个人绝对不可小视,在他的带领下,印度注定会发生某些“不同以往的变化”,至于这些变化是好,还是坏,就让咱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