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札偈》(《益生文化》秋季卷稿件)
(21)从何处入手
身心觉知一切行,当下觉照定慧生。若配气脉及正见,胜缘专修平常心。
修炼任何功法,先要从身心的觉知开始,练习导引术、武术、太极拳、气脉手诀,都需要在动中觉察身心的一切变化情状,兴南子《南派内功导引术》口诀曰:“动中觉知,神气自理;动中守窍,化意无兆;动中练气,精气自制;动中凝神,光明自生;动中化意,意气合一;动中通脉,伐毛洗髓;动中生化,清浊凝华;动中炼骨,虚心实腹;动中无为,能结圣胎。动之用,大矣哉。”对自己的身体变化、心理变化、意识变化、念头变化、身心经脉的变化,觉察清楚,才能自知。这是修学的第一步。很多人练动功、练武术、学打坐,做不到觉知自己的一切行,做不到时时清明,做不到念念清明,修学总是难以入门。按照禅宗的原则,要做到行住坐卧皆觉知,皆清明,即便走路,步步觉知,步步清明,步步安详,步步淡定,步步安稳,步步专注,步步轻安,而不散乱,那才叫修行。《永嘉证道歌》云:“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总安然。”说句老实话:“圣则如斯凡不然。” 有道之人才能行住坐卧都处在禅定中,而凡夫时时处处在散乱中。即便是做爱,很多人也在散乱中,做爱时还处于性幻想中,幻想情人,幻想情境,没有爱的专注力,何况其他事情了。吃饭呢,得道之人,吃饭即吃饭,绝无二心,而凡夫是:吃饭时百般思索;睡觉呢?得道者是“至人无梦”(《庄子》),或者是“想阴尽者,是人梦想消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楞严经》),凡夫呢?睡眠时辗转反侧,思索万千,梦境不断。真修行人,即便做梦,能梦中知梦、觉梦、转梦。能觉照,当下即生定慧。觉即是慧,照即是定。能觉悟,能照见,便是修学的基础,是定慧的基础。
修学人将气脉的修炼配合正见的起信,就是胜缘,在这样的状况下专修,还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就不会变得神神道道,不会落入阴境(五阴境界,见《楞严经》)而会变得越来越光明、越来越自然。气脉的修持,是修定、延寿、转化色身、变化气质的佛道共法,佛法有很多修持法门,也是从气脉开始的,大多保持在经典里,保持在密乘里。只有气脉的修持,没有佛道的正见,很容易修成旁门左道,或者容易误入旁门左道。修持,一定要配合正见。正见,来自明师的传承,来自经典的开示,来自自性的悟证,来自印证的圆明。读读《坛经》,就会对正见的重要性有根本性的认识。六祖说:“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能于自心常起正见,就是开悟见性。“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以正见来度,即是般若智慧,打破迷暗。
六祖大师还有偈子云:
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
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又有偈云: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弘道者要有正见以引导他人安全修学,但不会执着于正邪。有正见者,在人间弘道,心却出世,不染红尘。正见能除贪嗔痴三毒,有正见之时,即是有佛在堂。心无正见,即是心无真佛。正见的重要性,于此可见矣。读《坛经》二十年而至今,我从《坛经》中拈出“正见”二字,说明正见之于修学的重要,非徒我今天倡导,即便古来宗师,也是此心,首贵正见。
很多人只知道练功,不求正见,出了偏差问题,自己还不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很多人修炼功法,毫无正见,很容易出偏、走火入魔。修学佛道,穷理尽性,本身为的是开正见。在网络时代,很多人不读经典,只是在网络上读博文以获得修学的理法,一些人毫无正见和证量,冒充大师,误人慧命。
有了正见,有了相应的适合自己修学的法门,这本身就是胜缘。佛道法门,何止万千,但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修学的法门。明师之明,就在于能根据学子的根性、因缘而传授修学法门;自知之明,在于能够觉察到自己的根性、因缘而修持合适的法门。有了法门,余下的是专修,保持一颗平常心。禅宗说:“平常心是道。”禅宗不讲神神道道的东西,将一切看破,放下,要“照见五蕴皆空”,怎么会执着、痴迷于那些幻觉、功态、内景呢?很多人把一些练功的气脉觉受和幻境当成道果、证量,神秘之,迷信之,宣传之,结果自误误人。憨山大师在山上打坐,契入大光明境界,非常兴奋,可是,一起住山的老僧说:这有什么稀奇的?老僧三十年来,常在光明中行。老僧面对一切神异、定慧,都是平常心。修道中的各种幻境、魔境,要“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以平常心破痴迷心,以平常心破迷幻境,平常心里蕴含着大智慧、大修养。修道之士,拥有了平常心,就能在一切时,一切处,不被任何景象所迷。破迷悟真,方进于道。六祖大师说:“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修行里的鬼神其实就是虚妄所幻生,或者是虚妄之感应。修学,从本性求,从觉悟求,从慈悲求,从喜舍求,从能净(清净)求,从平直求。这才是正道。可是,很多修学者,人我、邪心、烦恼、毒害、虚妄、尘劳、贪嗔、愚痴,无所不有,身心就陷在这些纠结里,能不出偏吗?
六祖提出的“平直心”,包含着平常心、平等心和“直心是道场”。大师说:“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着。”大家于此处体会平常心、平等心、直心、平直心的真义。
一位道友在打坐时看见自己坐在莲花台上,于是就认定自己已经“成佛”。且不知道这仅仅是一个神气与心理意象、功法信息的幻化,本来不值得一说,可他自以为得道,要度人,结果变成了邪教分子,讲的全是没有正见的奇思臆想。类似的人和事,处处皆是。一位修道者在打坐中看见了一些所谓的儒释道的“圣人”和基督、默罕默德,于是他就以为自己“身负统一世界宗教的使命”,要做“五教教主”。一位女士,幻听中听见有道人给她说法,就自以为是太上老君在给自己传法。类似的事情,国内外都有,韩国的文鲜明自以为是“基督”的化身,传播的且是被国际宗教界公认的邪见。文鲜明创立的“统一教团”被《世界宗教》一书定性为邪教;印度“通神学会”早期的一些人自称是神秘的来自天界的“净光兄弟会”的成员,是“弥勒菩萨的弟子”,要指导人类。当时他们就宣扬“世界导师”将要降临,他们把年幼的克里希那穆提说成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世界导师,进行专门的培养。他们要创立新宗教。可是,成长了的,开悟了的克里将这一切全颠覆了,否定了,主动解散了“通神学会”为他组织的“明星社”。他自己否定了早期看到“神明”得到神谕的事情,说明那是幻觉,来自通神学会头目暗示以及自己常年闭关观想弥勒图像、心理期盼的下的意识造境。他觉悟后说:
“我主张真理是无路可循的。你不能透过任何宗教或法门而达到它。我绝对坚持这个观点。既然真理是无限的,没有任何束缚而又无路可循,当然也就不需要人为组织了。没有任何组织有权利强迫人们专走特定的一条路。如果你了解了这点,你就会发现信仰根本无法组织化。信仰纯属个人之事,你不能也不应该使它组织化,如果你这么做,真理就变成了僵死的教条,同时也变成那些懦弱的人和暂时无法得到满足的人的玩物。真理无法屈就于人,人必须通过努力来亲近它。高山无法自动移到你的脚前,你必须不畏艰险地穿过山谷,攀过悬崖峭壁,才能到达山顶。我不愿意属于任何宗教组织,请你们务必谅解这点。再一次地,我坚持主张没有任何宗教组织能引领人们见到真理,如果为了这个目的而成立人为组织,必定造成人们的依赖、软弱和束缚,既阻碍他们的成长,也使他们残缺不全。个人的特色一被抹杀,便无法见到那无限的真理了,这就是为什么我身为社长却又解散它的原因。我这么做完全是自动自发的,没有受到任何人的影响。世界导师重现这件事没什么了不得,所以我不需要任何追随者。一旦追随某个人,你就不再追随真理。我不管你们有没有听懂我的话,我既然要在世上完成一件事,就要毫不动摇地贯彻到底。我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如何使人类得到解脱。我要把他们从所有的牢笼和恐惧之中解放出来,因此不再建立任何新的宗教、教会、理论或新的哲学。你们可能会问我,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在世界巡回演说,让我告诉你为什么:因为我不想要任何追随者,任何与众不同的门徒。人类是多么喜爱与众不同啊!他们竭尽所能标新立异,我绝不鼓励这种可笑的行为,无论在天上或地上,我都没有门徒。”
这才是克里伟大的地方,打破了迷信,回归到本性的平常、自然与质朴。
六祖慧能大师讲道,也是本着“平常心是道”的伟大精神,朴实开示。
我常对一些迷惘于宗教的朋友讲:真理无局限,而宗教有局限,宗教人员、宗教组织、宗教利益更会对信徒有局限。我们是求真理还是求宗教?这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当真理和宗教教条、宗教组织、宗教利益、宗教人员有矛盾时,你是坚持真理、追寻真理,还是坚持宗教?这个话头并不简单,因为,很多人就迷失在各种宗教的不究竟的说教里,也迷失在某些宗教扭曲、变态的利益追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