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鑫枫:中国7.5%目标能否完成?刺激政策或将很快出台


   中国新年伊始数据显示,1-2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金融危机以来最慢,零售销售增速为2004年同期以来最低,投资增速则创2001年以来最慢,加之此前公布的出口数据“极其难看”,目前外界对于政府采取积极刺激政策的预期日益升温。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3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8%,均不及市场预期。其中,工业增速8.6%为2009年4月以来最低水准,当时为7.3%。中国将今年1、2月份的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固定资产投资合并发布,因为农历春节因素会导致月度数据扭曲。
  
  之前的数据显示,2月份出口意外创下2009年以来最大降幅,生产者价格指数跌幅扩大、信贷增速低于预期。中国2月份出口同比下降18.1%,创下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降幅,2月份贸易逆差230亿美元,为两年来单月最高逆差。
  
  7.5%的目标能否保住?
  
  中国去年经济增速为7.7%,今年制定的目标增速仍为7.5%左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大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上指出,中国今年多重目标的实现需要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可以说是高难度的动作;但有能力也有条件使今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在去年并没有采取短期刺激政策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经济预期目标,为什么今年不可以呢?”他在答记者问时称,7.5%的预期目标是有弹性的,对其是有容忍度的。李克强并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相信2014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能够实现。
  
  中国1、2月份经济数据有新年的影响,但基本反映现在经济在下行,原因是经济从去年三、四季度的补库存,进入了去库存周期。预计第一季GDP增速料略低于去年三、四季度,仍有望达到约7.5%。
  
  如果3月的数据也是这么差的话,一季度恐怕保不住7.5%的增速。从前两个月的数据来看,一季度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工业、投资和消费都掉得挺厉害,往年春节也往下落,但没有今年这么狠。
  
  很多问题可能会叠加在一起,包括经济减速,信用风险局部暴发,房地产销售进一步放缓,以及去库存进一步加速;届时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加剧,资本外流将导致人民币进一步贬值,以及国内流动性的紧张。
  
  中国经济2013年增长7.7%,增速与2012年持平。接受媒体调查的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显示,中国经济今年料增长7.4%,为1990年以来的最慢水平。
  
  政府会否采取刺激措施?
  
  如果政府有政策响应,将是有选择的、有限度的,而不是全面的刺激。可能的据称包括降低民间投资门槛、加速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数据增加了中国采取措施保增长的可能性,其中包括近两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就业、收入和7.5%的经济增速目标遇到的任何威胁,都将考验中国领导人治理大城市空气污染、遏制影子银行体系和控制信贷风险的决心。
  
  降低准备金比率除了为逐步放缓的经济提供支撑外,还将有助于缓解央行即将进行的金融改革给经济带来的冲击。市场广泛预计,央行将在年内开始推行金融改革,其中包括放大人民币交易区间,给银行更大的自由度自行决定存款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