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略随笔——意见领袖们为何唱空中国?


    这些年看中国的意见领袖们,看多中国经济的少,唱空中国经济的多。唱空中国经济的,说事最多的,是房地产。无论是谢国忠、易宪容还是牛刀,从2008年以来就开始大唱特唱,反复喧嚣房地产泡沫论,中国房地产崩盘论,时隔5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不仅没有崩盘,泡沫不仅没有破灭,似乎还越吹越大!逻辑上看,即使是上述意见领袖们界定的所谓似是而非的地产泡沫是可能的,房价下跌与何时下跌也是不可能准确预测的,其意见结论与对老百姓的忠告,也是愚蠢的。凡是从2008年以来,听信上述“谗言”的,应该都是受伤最深的。

    有人说,在幸福与痛苦的这一对共生的矛盾定义中,人们对幸福的敏感程度不及对痛苦的敏感程度。痛苦,往往更容易在人们内心中积累和爆发。这些,或许是悲情的意见领袖们,唱空中国房地产和中国经济的重要情感因素。一旦预测没有如愿以偿,名誉或许会受到负面影响,自然薪水也或许会受到负面影响,这些痛苦感受,会进一步放大,造成其言其行大失水准。

    如果言论,无论是反向的,悲情的,能够帮到他所希望帮到的人群,那么,我们对这些言论,哪怕是明显错漏的言论,或多或少还是可以谅解,毕竟是民生为本,慈悲胸怀,菩萨心肠。但,假设其言论,仅是希望为自己的已经被积累N年的事实所验证出的伪逻辑而翻案,那就显得未免有点自私。虚名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知道回头是岸,善莫大焉!

    抛开故去的意见领袖不说,易宪容也好,谢国忠、牛刀也罢,不是俺要佩服的。因为,5年以来,笔者一直都持有反对意见,主要在周期上,产业链内在结构上,阐述房价上涨之必然。作为一个房地产从业者,笔者在2009年和2011年都有相关的分析和购房建言。此处不多表。这就像赌马,运气好点就赌对了。成王与败寇的典故,成王者,自然可以获取一些话语权。

    最近,关注到王石的某些言辞,开始看淡中国经济了。他认为2014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不好说。王石,算是经历过成王之路的标杆人物,其言语的闪烁,大改以往看多中国经济的思路,需要我们引起重视。认真思考王石模糊的言辞,我们没有看到他看淡中国经济的逻辑数据,但此前他认为李嘉诚大规模抛售中国资产,应该是其立论的重要参照。再结合一下美国学者萨缪尔森的判定,此时此刻,此情此景,都不能不引起笔者的关注,看能不能窥见一些玄机。

    笔者以为,中国经济的好与坏,关键在政府,标志在房地产产业链。这两个方面,有些现象值得剖析。

    政府环节,改革,惩治腐败等手段,长期看,是利多,短期看,是利空。改革,总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利弊得失的权衡,当下是看不到水平线的。如何评估得失,没有事实的检验,说不得准的。但是,逻辑上看,改革与治理腐败同步,这肯定是会触及到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的。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一是在国有垄断企业,二是在权力垄断的企业,如房地产和股票。惩治腐败引起的连锁反应之一,应该是既得利益资本的出逃。无论是房地产链条,还是股票链条,在这两大领域上,我们都在看到一些逐渐显现的结果。一大批富人移民潮的掀起和泛滥,或多或少与此相关。

    政府的强力改革手段和决心,导致短期经济发展上的强震是必然的。只是这个强震,如何进行对治,如何进行补救,这才是政府着力的关键。政府需要下手对经济总量对冲的关键点,依然是资本密集的房地产。在保民生,抑通胀与保就业的矛盾纠结的时期,笔者认为,保就业依然是政府今年的首要选项。在一大批新兴产业,支撑中国就业大军的第三产业无法解决人口就业的增量的特殊时刻,通过房地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依然是托举中国经济走上康庄大道的强心剂。其希望点,就在于新型城镇化上。

    在惩治腐败,打击公款消费,缩减政府开支的背景下,中国的消费产业,尤其是烟酒、餐饮等消费产业的前景是负面的。指望中国消费产业升级换代与长治久安的期望,是不现实的。因此,决策层,只能够依托传统产业,尤其是具有发展持续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去换取经济总量的安全边际,是必要条件。我们从许多大项产业去看,都不及房地产来得迅速和关键。可以说,房地产业,将是支撑中国改革成败的关键。倒下,是政府的败笔。如果房地产倒下,中国经济前途就真的黯淡无光了。

   房地产,成为中国经济在2014年的风向标。房地产需要资金,中国当下的货币当局,需要及时传导出流动性适度宽松的政策信号,过于顾及通货膨胀,可能在今年,真的会把经济打到李克强总理强调的经济总量的下限上去了。记住一点,痛苦比幸福的感受更强烈。一旦中国经济持续滑坡,一些伪善的悲情意见领袖们,就真的会欢欣鼓舞了。他们的预言成功,一定是中国的灾难。

   中国的经济,需要学习日本。一个债务更为深重的日本,都可以被安倍经济学所借助,依托泡沫去发展,并且出现良好的效用。安倍的政治支持率高涨,是有经济因素的。我们的经济啊,可别真的被人为的房地产打压击垮了。放开吧,让房地产真正市场化吧,放开农民的土地权利约束吧,重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的改革一定可以成功。只要城镇的房地产开发井然有序发展起来,什么高房价的言辞,统统可以寿终正寝了。

    在各方空军司令唱空中国经济的时期,这一次,倒是中国政府,要彻底拿出决心,在房地产上做出明智的决策了。我们希望看到两会后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