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和不平等的一种念想
喻建国
接受学校教育是社会上未成年人生活的必须,国家义务教育制度为未成年人接受学校教育做出了保证,当接受义务教育完成之后,进一步接受学校教育是保证未踏入社会工作的人今后获得更好社会地位的必须,而这个必须的实现需要家庭来承担支撑。社会上不同家庭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支撑力量是截然不同的,这是由原来各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决定的,也就是各个家庭在社会上的不平等造就了各个家庭子女获得进一步接受学校教育支撑的不平等。
一个社会的稳定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我深深感觉的:在社会收入继续增加的情况下,社会底层的人们以及他们的家庭收入也是在不断提高的。只要这种情况是真实的,社会的稳定是可以获得基本保证的。
美国103岁的经济学大师罗纳德· 科斯又提出一个保证社会稳定的因素:“只要社会流动的大门是打开的,处于社会结构底层的人对自己的未来、自己孩子的未来有希望,那么不平等本身就并不是问题。”那么什么是对自己的未来有希望,又什么是对自己孩子的未来有希望。对自己的未来有希望的主要显现就反映在自己未来的收入可以获得一定的增加和提高,对自己孩子未来有希望的表现主要显现在自己孩子在进一步获得学校教育方面能够获得社会的有力支撑。
在社会底层生活的人们也应该有自己的合法努力,而不应该甘心于接受社会底层收入的普遍提高,合法努力有些什么渠道?
增加对各种职业技能的敏感和学习,特别对一些就在自己身边的职业技能要提高自己对它们的敏感,促发自己对他们的学习,一般地说,这些在自己身边的职业技能要提高敏感度是绝对不难的,也很容易促发自己对它们的学习,当这一点在自己身上实现以后,自己就很容易地会获得收入的提高。此外,自己还可以对自己敏感的职业暗暗地不断投入观摩、学习、实践,让自己开辟在自己敏感的职业中的投入和参与,实现跳槽,实现收入的提高。
对自己子女的学习合理地热情地给予关心,并且为支撑自己子女的学习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一个家庭在社会上地位的改变很主要的一个渠道就是子女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这一次我在接触乡村亲戚的过程中又一次感受到这一渠道的重要映射。一个家庭的子女今年获得硕士学位,在上海市区寻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每月收入七千元,而且后收入支撑很乐观;另一个家庭的子女今年获得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学历资格,现在正在寻求工作,可以断言,他不可能获得每月收入七千元的待遇;又一个家庭的子女只有小学毕业,他就只能在本地开一家小店。
社会是不平等的,而且永远也不会平等,很多人都有轿车了,就有一些人会想要私家飞机,有飞机的又和有轿车的有了不平等。要让自己在这种不平等中获得自在的合法的提高这是正常的,要让自己寄托什么激烈的动荡来获得提高那是一种罪恶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