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2014年11月11日,在北京怀柔美丽缤纷的雁栖湖畔成功举办了APEC峰会。APEC峰会期间,北京向世界呈现了“APEC蓝”。北京APEC峰会增加了植树环节,与会的APEC经济体领导人在雁栖岛夏园里每人栽植一棵白皮松,21棵合起来即是“亚太伙伴林”,以象征APEC兴盛不衰。白皮松是“中国树”,是“长寿树”,也是“常青树”。白皮松见证了古老的中国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与梦想。
经过三十多年高速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刻。在新中国刚建立的30年,超英赶美,激情四射,演绎了“战天斗地”、“人定胜天”、“愚公移山”的传奇故事;改革开放后的30年,勇夺逝去的岁月,演绎了“多拉快跑”、“跨越式发展”、“GDP第一”的英雄故事;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党的十八大为开端,“美丽中国”成为“中国故事”的夺目篇章。从人定胜天,到跨越式发展,到人与自然和谐,再到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最新版本的中国发展观。习主席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向全世界表达了最新版本的中国发展观。“银杏的黄,枫叶的红。”“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缤纷雁栖湖,APEC蓝,21棵苍翠的白皮松,简约而完美的诠释了“美丽中国”。
在周代以前,中国曾是一个森林茂密的国家。在丝绸之路最兴盛的时代,中国也是森林植被郁郁葱葱的国家。由于人口持续增长,“民以食为天”,添丁添口添粮食,需要毁林造田;“生米做成熟饭”,需要薪炭,需要砍树取薪;“居者有其屋”,需要造房子,需要木材,需要砍树取材。3000多年来,一波又一波的人口浪潮,导致一波又一波的“伐木浪潮”。在2000多年前,祖先已经认识到伐木的危害性和树木的重要性。《管子·权修·第三》:“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从此,“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为治世名言,“其树甚茂”是善治标准。然而,一边“伐木”一边“树木”,“树木”赶不上“伐木”,中国树减少是两千多年的常态。新中国建立时,中国已经成为森林资源极度稀缺的国家,“人多树少”成为突出国情,“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成为重要国策。
梦,是一个有趣的汉字。在甲骨文中,“梦”字由三部分组成,即卧榻+卧榻之上的人+闭合的眼睛,本意是入眠后潜意识中有所见闻。在金文中,“梦”字由两部分构成,即蒙着的眼睛+代表夜晚的“夕”。一直到唐代以前,“梦”字与树木、森林扯不上关系。自唐代起,出现了上“林”下“夕”的“梦”字。双木成林,树木、森林成为“梦”的重要部件。新中国标准简化字,将“林”下加“夕”正式确定为法定“梦”字。汉字“梦”的演变,也许恰恰反映了中国人灵魂深处对树木、森林的渴望。森林是人类魂牵梦绕的地方。“梦”离不开树,树是“梦”开始的地方,人类的梦想从森林出发,这也契合了“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说。“中国树”是“中国梦”的生态乐章,“中国树”浓缩着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意愿。
党的十八大之后,实现“中国梦”对发展“中国树”提出新要求:(1)增加树的生态生产。工业化、城镇化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材料,释放出巨量二氧化碳及烟尘,需要增加树的生态生产,吸储不断增加工业和城市排放物,需要恢复与重建森林,恢复与重现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2)增加树的景观生产。乡村人口加速向城镇集中,崛起大片新城区,需要树的景观生产,人口进城,树也进城。不断开通连接城乡的交通干线,织密城乡交通网络,需要栽植行道树,以树建构生态走廊、景观走廊,需要树的生态生产、景观生产支撑。(3)增加树的食物生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吃饱”的基础上“吃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对树的食物药物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自地理大发现之后,全球工业制造业突飞猛进,跨越海洋的国际贸易加速发展,载着工业制造业货物的船只密集行驶于各大海洋,人类进入了海洋时代。在此之前,人类种植庄稼,饲养牛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载着农产品和手工制品的马帮、驼队,熙熙攘攘,星夜兼程,行驶在崎岖而坎坷的陆地商路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便是此间最繁忙的国际贸易大通道。追及更远以前,人类文明绽露曙光之时,地球陆地森林密布,广披绿色。今天的地球陆地虽然仍以绿为主,但绿色的深度与广度远不及当初。以前的文明,无论是农业文明还是工业文明,黄色文明还是蓝色文明,无不以森林减少、绿色退却为代价,这是降级地球绿色版本或者“去绿色”的文明演进模式。树减少、森林减少,绿色退却,地球绿色版本降级,人类深陷生态危机、环境危机,也即“绿色危机”。让文明走进绿色,扩大绿色面积,升级绿色版本,是人类走出“绿色危机”的必由之路。
在“中国梦”旗帜引领下,追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增加绿色GDP,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GDP。面向未来的APEC是“绿色APEC”,“一路一带”的“互联互通”也是“绿色的互联互通”。这是人类文明模式的一次重大转换,中国是这次大转换的中坚力量。习主席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树是森林的微观基础,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先锋。实现“中国梦”,必兴“中国树”。无“林”不成“梦”,独“木”不成“林”。兴树兴林务必做到“四个突出”,即突出山川大地披绿,加快荒山荒地植树造林,祖国山河广披绿色盛装;突出城乡居民身边植树增绿,创建森林城市、园林乡镇、绿色村庄、绿色矿区,推窗见绿、开门见景,人人享受优美的生活空间;突出发展自然之美,生态之树,使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成为自然的精华、美丽的地标和城乡居民向往的优美生态胜地;突出营造流动的树景观,让公路线、铁路线变成绿树成荫的风景线,使历史文化圣地成为树风景一展风采的观景之地。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中华盛世已经来临,中国人自信满满。我们累积起必要财力,有能力为子孙谋,有能力造福后代。让“中国树”成为“中国梦”的有力翅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