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银行的数量也不少,但对三农、小微金融等普惠金融服务仍很薄弱。我们可以肯定,银监会把发展民营银行当作今年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正确的。现在的银行大多都是““重大轻小”和“重公轻私”的信贷偏好。小微企业一是私,二是小,所以很难从银行贷到款。国家鼓励发展民营银行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民间资本自己新组织的银行,理论上来说可能会更像企业。让银行成为真正的企业,象民营企业那样管理经营。其实就是党政分开,政行分开,党行分开。尽可能的减少政府对信贷行为的过多干预。在符合贷款标准的前提下,要求银行优先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这是合理的。但不能要求银行向不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大量发放不符合贷款标准的贷款,不仅会影响银行的经济效益,更严重的是,会扰乱银行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正常的经营管理,极大增加银行的信用风险。所以,整体的金融生态环境还有待进一步随着改革红利释放而得到改善,这是民营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现在城乡居民对金融的认识不足,融资观念落后,融资习惯都很落后。。作为一家银行,一般五年后,十年后其风险才会逐步显露出来,虽然国家鼓励民营银行,前几年可能搞得歌舞升平,高速发展。但也是在积累风险。光大、民生,前些年日子过的非常好,这两年也开始犯愁了。业务越来越难做。盈利的空间也在缩小。一般一个银行能够承受的不良率大约在2%左右,不能太高了。但现在的银行基本都超过了这条杠杠,有的甚至达到5%,10%,15%。不良率的承担能力就直接考验银行企业。
其次,新设的民营银行在市场定位,业务定位、经营理念要准确。究竟是服务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服务大企业还是服务小微企业,或是服务三农的银行。所以民营银行要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规模怎么样,网点多不多?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冲击式非常大的。这点大家都已经看的非常明白了。在台湾,有家台湾工业银行,也是民营银行。这家银行非常有特色,主要为工业类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首先从创投做起,在企业非常小的时候,在银行是贷不到款的。所以这家银行开始的时候以权益性投资的形式,先进入小企业。当企业慢慢长大的时候,银行还会给他公司治理,以及相关的公司构架等方面,然后这家银行自己的证券公司业务随后帮助企业上市,上市以后银行还可以给他贷款。这就是一条龙服务。并且非常有业务发展之弹性。反映在经营理念上,就是专业、创新、稳健。把创投、投资银行、银行融资融汇成一体的银行,这样就在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之间架设了一条金桥。也就是说,我国发展民营银行,业务定位,市场定位非常关键。
第三、微小创新企业选择创投为什么比银行好?虽然创业投资与银行贷款都是为经济运行提供资金安排,但它们运行规则有很大差别:(1)兑付压力不同。银行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储户,到期有还本付息的压力;而创业投资一般都在5年到10年,兑付压力相对较小。(2)流动性不同。银行贷款对流动性要求很高,而创业投资的资产在一定时期内流动性小,投资周期长,不以流动性为特征,在相对不流动中寻求增长。 创业投资可以说是长期资金。(3)银行贷款着眼于企业的现状、企业目前的财务和偿还能力,而创业投资着眼于企业的未来,企业未来的收益和高速增长、高成长能力。 (4)银行贷款需要抵押、担保,其一般投资方向是成长和成熟阶段的企业,而创业投资不要担保,不要抵押,它投资到新兴的,有巨大潜力的种子期企业和项目。 (5)银行一般都要利息,而创投一般不要利息,没有还贷压力。这有助于创业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而不盲目追求短期现金流。
第四、增值服务是保证资金安全的重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表明,微观经济体迅速复苏的核心还在于依托管理提升增强企业自身的体质。金融机构怎么帮助创业家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国有银行做不到,民营银行也做不到。政府同样做不到。政府多年来,已经形成利用银行去做大规模的投资的行为惯性。而银行只能提供钱,国有银行、民营银行同样是只能提供钱。不是说国有银行不能提供,你让民营企业去办民营银行就可以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民营银行同样是只能提供钱。对企业而言,这是不够的。转型升级要依靠的不是债权式的投资,而是需要的强大增值服务的股权投资。 专业的创业投资公司的增值服务不是民营银行能够轻易掌握 的,比如:帮助企业优化技术路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将模糊的战略清晰化;帮助企业组建和优化公司架构,物色和吸引优秀人才;帮助企业建立清晰的管理体系,明确业务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积极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使企业得到资本市场青睐。等等一系列增值服务,不是民营银行的人力结构可以支撑的。此外,我们国家的民营银行是否能师法德国?根据德国银行法,银行是可以在非银行企业中持有股权的。而我国银行业的法律法规恐怕现在还不允许。
关于发展民营银行的几点看法
comment
2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