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投资小结:伊比克斯战记


日暮苍山远,高处不胜寒。2013年标普收益是32%(含分红),我的收益是113%。从2009到2013,标普收益是128%,我的收益超过了35倍。




和高收益相伴的,是剧烈的波动性。在过去的5年中,我的最大日损失是25%,月损失是34%,最长的损失区间是15个月,最大损失超过了45%,次大损失超过33%,还有一次31%。象我这种波动性,如果是基金经理早被炒鱿鱼了。我相信以后的收益率会慢慢降低,波动性会慢慢变小,主要原因一是资金多了,投资组合会比过去分散很多,从3~4个公司慢慢变成了7~8个(仍然比一般的基金集中得多),单个公司的资金分配比例一般不超过25%;二是不会使用高比例杠杆了,即使有借贷,一般也不会超过年初资金的30%。前几天看了纪录片《麦道夫》,颇有感慨。麦道夫的收益曲线就像一根倾斜25度向上的直线,简直没有波动,投资人怎么会相信这种结果,这再一次证明了,人只相信让自己高兴的消息,而不是事实。



“伊比克斯战记”让人联想起伯罗奔尼撒战史、高卢战记,不过我并没有兴趣写如此宏伟的叙事。伊比克斯(Ebix, NASDAQ: EBIX)是一家保险软件商,总部位于美国亚特兰大,全球目前员工有2,000人,在英国、澳大利亚、巴西等有办公室,在印度有一个很大的软件开发中心,大部分软件都在印度开发。伊比克斯是当年纳斯达克泡沫时期的产物,曾经亏损巨大,从2003年开始,由现任CEO领导,聚焦于保险软件,一方面自身成长,一方面收购,2012年营收200 M,税后利润70 M,是保险业的第一大软件公司,按照它自己的说法,“竞争对手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皆不能望其项背”。2013年5月1日,伊比克斯宣布被高盛收购,但是在我看来,该交易更类似于“管理层收购(MBO)”。然而在即将大功告成之际,伊比克斯6月20宣布收到了司法部(DOJ)的调查函,交易终止,所以股票继续在纳斯达克流通。

我关注伊比克斯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有深入研究,主要原因是财务好得让人难以置信,加之后来股价陆续上涨,我更懒得花时间了。忽然那一天,伊比克斯和高盛的交易黄了,股价一夜之间从20美元暴跌倒了10美元,我顿时来了精神,立刻下载了最近两年的年报、股东投票书,最近的四个季报,仔细研读起来。这一看不要紧,觉得伊比克斯真是一个好公司,商业模式出众,竞争力强大,现金流充足,不过公司也有诸多令人费解之处。

伊比克斯的企业治理令人困惑。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主要业务在美国,但是5名董事中没有一名美国人;在2005~2009年 中多次更换审计,虽然过去四年没有再换,但是签名财报的却也不是四大(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交到证监会的表格屡屡修改,对于这种规模的公 司,也不寻常。季报电话会议都让人觉得伊比克斯和其他公司不一样。在老生常谈的“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风险提示后,负责投资人关系的副总竟然宣读财务摘 要,然后是财务副总的财务详情,再次是CEO的长篇大论。我的印象一般是风险提示、CEO业务要点、财务副总财务详情,第一次听到投资人关系副总宣读财务要点。伊比克斯企业治理种种非同寻常之处,似乎和CEO有莫大的关系。

罗宾-拉伊那,伊比克斯的CEO,是一位奇人。他身上既有东邪黄药师的天分,又有西毒欧阳锋的狠辣,似乎还有点韦小宝的市侩,留着搞笑的小胡子。他出生在印度,曾经是戴尔印度的销售冠军,后到新加坡工作。三十二岁,他开始领导伊比克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作为CEO,他改造了董事会,重建了伊比克斯,在过去10多年中取得了非凡的财务成就,顺理成章,公司股价也上涨了20多倍。2013年6月21日,彭博社发表了一篇文章,“拉伊那的魔法失灵了(Ebix’s Raina Loses Magic Touch)”,提到了拉伊那的另一面,说他在印度搞慈善,帮助穷人修经适房,把自己塑造成当代的耶稣,那种高调,简直是慈善达人陈光标和纽约地产大亨唐纳德-川普(Donald Trump)的混合体。文章还引用了一位离职高管的说法,他整天不是盯着业务(run the business),而是盯着账簿(run the books),明显越俎代庖、动机可疑。此外,坊间传言,拉伊那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他顽固地认为印度人比白人聪明,收购了公司后就把白人都裁掉,然后让印度人替代他们。

从2011年开始,伊比克斯仿佛进入了地雷阵,各种不顺心之事纷至沓来。2011年有人撰写了一份卖空报告,导致股价一夜之间下跌了25%。2013年2月,有个叫丹尼尔-于的-从姓氏上看是个华裔-发布了一篇长文,质疑拉伊那和伊比克斯财报,也导致股价下跌了25%。我大概看了一下于同学的卖空报告,觉得于同学对分析一个企业值多少钱不在行,会计知识似乎也不扎实。除了卖空者,监管机构也订上了它。2012年,国税局(IRS)开始调查它,这也难怪,伊比克斯的所得税在过去的3年中低得惊人,平均税率在10%左右,远低于普通的20~40%的常见税率。然后证监会(SEC)也对它发了传票,说是根据网上传闻和举报,调查它的会计实践和财务报告。终于,今年6月份,司法部也开始调查它。此外,最近几年伊比克斯民事官司不断。比如,伊比克斯收购了不少公司,这些收购一般有对赌协议(earnout),结果一家被收购公司的原高管起诉它,说因为伊比克斯会计操纵,导致对赌协议失败,要求它赔偿。另外,不知为何,彭博社对伊比克斯很不友好。

对于伊比克斯,我觉得三个最关键的问题是:第一,过去3年 的财务报告真实吗?第二,监管部门对公司的调查、民事官司的判决的最终结果会对公司有利吗?第三,这些负面事件,包括媒体的报道,会不会影响公司的业务?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是这么思考的,公司做假账的概率很小。我的信心当然不仅来自于会计师的签名,还有高盛收购时做的尽职调查,和拉伊那的动机。拉伊那有那 么多的股票,做假账对他没有多大好处,风险倒是很高,他不傻,不太可能做这种事。但是我相信逃税是有的,不过现在不叫逃税,标准的称谓是税务合理化(Tax Rationalization),四大帮助各个公司都在做。对于第二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如果是负面结论,对公司估值影响很小,罚个50~100 M, 小事;但是一旦是正面的结论,公司股价就会暴涨。第三,这个问题复杂了,管理层肯定需要花额外的时间来处理,关键是客户会怎么反应?想想索罗斯的反身性原 理,这事似乎有点悬。综合所有阅读的材料,在第三点上,我判断(就是猜测的意思)伊比克斯生意还会继续,不会象三株一样轰然倒下。

伊比克斯股价暴跌后,我一边研究一边顺手买卖了几笔,小赚了一千几百美元,觉得心中有数后,陆陆续续买入到了20,000股,平均价格10,然后安心等待第二季度财报发布会。就在季报发布前几天,又有一件离奇的事情发生了:当天市场少见的大跌,彭博社上午发布消息说,伊比克斯涉嫌洗钱,联邦调查局(FBI)正在调查,股价瞬间又大跌25%多。公司午后发新闻稿辟谣,股价又大幅反弹。我天亮才看到这个消息,觉得有趣,一个软件公司怎么会洗钱,这是哪出跟哪出。我找来彭博社的新闻看了看,还是那个离职的高管,说是FBI找他谈过话,询问他伊比克斯是否洗钱。随着股价大幅震荡,网上阴谋论之声四起,说是空头和彭博社穿一条裤子,合伙坑股民。第二季度的电话会议终于召开,我感觉不是很好,业绩中规中矩,但是回答关于税务的问题却支支吾吾,我忽然觉得有压力,几乎在最低点卖出10,000股,收盘却慢慢涨上去了。我心情随之大坏,于是又把剩下的10,000股几天后卖出。清空后闲来无事,账户现金很多,就以交易伊比克斯为乐趣,又小赚了一千美元。后来看到下跌,就慢慢又买回了20,000股,平均价格比我的卖出价格稍微低一些,随后价格继续下跌,我就自己安慰自己,就算是我一直持有吧。后来涨了不少,在三季报发布前,我又把20,000股全部卖出。后来又交易过几笔,皆小有斩获,现在都已经清空。以上所有交易合计下来,盈利是$ 38,000左右。因为我持有的时间很短,年化后的收益率远远高于100%。看到我的交易笔笔都盈利,我不禁豪气干云,觉得自己英明神武、鸟生鱼汤,黑木崖的东方你小心了,我也要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哎呀,差点忘了说,如果我没有那么英明神武,而只是简单持有第一次买入的20,000股,从不买卖,到2013年12月31日,我的账面盈利将是$ 94,000左右,你说我是折腾啥。英明神武害死人啊!

伊比克斯的跌宕起 伏,犹如一出大戏,股东、董事、高管、投行、媒体、日间交易员、卖空者、监管者粉墨登场,既展示了人性的光辉,又暴露出人性的黑暗。在这半年中,我经历\ 目睹了贪婪、恐惧、无知、懊恼、不知所措、如履薄冰,就在股价的起起伏伏之中,财富从一些人的手中,转移到了另外的一些人手中。长期来看,股市创造财富, 但是短期内,股市只是重新分配财富,伊比克斯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伯罗奔尼撒战史、高卢战记时代,我们依靠暴力重新分配财富,谁力气大谁抢钱,现在我们 文明了,暴力被明令禁止,但是却创造出股市\汇市\期市,让大家通过脑力来重新分配财富,谁聪明谁抢钱,世界真的很奇妙。更奇妙的是,无数的事实表明,炒 股不容易赚钱,可无数的人却仍然前赴后继,希望自己是那个赚大钱幸运儿。看到那些飞蛾扑火、损失惨重的投资者,我就想起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瑞德说 的话:希望是个危险的东西。

可是,如果没有了希望,人又何必活在这个世上。